一种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30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便携化,饮料杯的设计也更加便携。为了防止饮料从杯中溢出,一般有以下几种封装方式。

一是热塑盖膜式封装,使用约大于杯口的塑料薄膜覆盖杯口,再用封装机器热塑封装。消费者在饮用时,可以撕除杯口上的塑料薄膜,或者用吸管刺破塑料薄膜。因此目前市面上还有另一种封装方式:采用杯盖封装,一般杯盖能够与杯体过盈连接。在杯盖上设有吸管插孔,习惯插孔上方设有易拉孔盖。消费者不需要破坏盖体,而只需要打开易拉孔盖,从而露出吸管孔。

由于上述两种封装方式都需要不同程度上破坏塑料薄膜才能饮用,从而导致塑料薄膜被破坏后的饮料杯不具备密封效果,杯中饮料容易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盖,消费者能够在不破坏盖本体的前提下喝到杯中的饮料,同时防止杯中饮料溢出。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杯盖,包括:

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3设有通孔31;

通孔31的上方覆盖遮挡片1,遮挡片1能够围绕盖本体的顶部3上的一根旋转轴2旋转;

盖本体的顶部3下部具有用于与杯体连接的第一凸缘4。

可选的,

旋转轴2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3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

第一凸缘4与杯体过盈连接。

可选的,

第一凸缘4与杯体螺纹连接。

可选的,

第一凸缘4下部设有翻边41。

可选的,

遮挡片1与盖本体的顶部3之间设有密封层。

可选的,

通孔31的形状包括圆形或者多边形。

可选的,

盖本体的顶部3的上部具有第二凸缘5。

可选的,

旋转轴2包括捏柄21、轴体22和固定叉23;

遮挡片1套设在轴体22上;

固定叉23固定在盖本体的顶部3开设的固定叉安装孔32上。

可选的,

固定叉安装孔32包括与固定叉23的叉头匹配的两个半圆形通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盖本体的顶部3下部具有用于与杯体连接第一凸缘4。盖本体的顶部3设有通孔31;通孔31的上方覆盖遮挡片1,遮挡片1能够围绕盖本体的顶部3上的一根旋转轴2旋转。当遮挡片1遮盖在通孔31后,杯体中的饮料则被隔离在杯体和盖本体之间,而不易溅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杯盖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杯盖的一个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杯盖的另一个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杯盖去掉旋转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盖,消费者能够在不破坏盖本体的前提下喝到杯中的饮料,同时防止杯中饮料溢出。

下面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杯盖实施例,具体包括:

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3设有通孔31;该通孔31可用做吸管孔,将吸管插入吸管孔方便引用杯中的饮料。

盖本体的顶部3下部具有用于与杯体连接的第一凸缘4。

通孔31的上方覆盖遮挡片1,遮挡片1能够围绕盖本体的顶部3上的一根旋转轴2旋转;当旋转遮挡片1至通孔31露出时,消费者可以将吸管插入通孔31内,从而方便引用杯中的饮料。

旋转轴2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3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盖本体的顶部3下部具有用于与杯体连接第一凸缘4。盖本体的顶部3设有通孔31;通孔31的上方覆盖遮挡片1,遮挡片1能够围绕盖本体的顶部3上的一根旋转轴2旋转。当遮挡片1遮盖在通孔31后,杯体中的饮料则被隔离在杯体和盖本体之间,而不易溅出。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杯盖的另一个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于。

旋转轴2未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3的中心位置。其余特征均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轴2未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3的中心位置时,该遮挡片1的面积更小,从而具有节省材料,且安装位置灵活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缘4与杯体可以过盈连接,也可以在第一凸缘4和杯体上设置螺纹,从而采用螺纹连接。

为了防止盖本体脱落,第一凸缘4下部设有翻边41。该翻边41能够扣在杯体的上边缘,从而为了防止盖本体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遮挡片1与盖本体的顶部3之间设有密封层,防止液体从遮挡片1与盖本体的顶部3之间的缝隙渗出。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或者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杯盖实施例进一步包括:

盖本体的顶部3的上部具有第二凸缘5。液体能够滞留在该第二凸缘5形成的凹陷内,防止液体从吸管口溢出后洒在消费者身上或者桌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杯盖实施例进一步包括:

旋转轴2包括捏柄21、轴体22和固定叉23;

遮挡片1套设在轴体22上;

固定叉安装孔32包括与固定叉23的叉头匹配的两个半圆形通孔,固定叉23固定在盖本体的顶部3开设的固定叉安装孔32上。从而将旋转轴2固定在盖本体上。遮挡片1绕着轴体22旋转。

消费者可以通过拿捏捏柄21实现遮挡片1的旋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