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8524发布日期:2018-07-13 17:3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更方便、舒适度更高的抱婴带。



背景技术:

抱婴带的使用,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把双手从抱孩子的状况中解救出来。抱婴带一般依照抱婴的方式而有横抱、面向前式、面对面式、后背式等,同时还有因抱婴方式不同而有专用的、双用途、三用途等多功能的抱婴带,种类繁多。

抱婴带不仅应该符合人体工学,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同时,由于婴儿的肌肉和骨骼还很柔弱,因此抱婴带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支撑婴儿的臀部、腰部及头部,避免弯曲及不必要的压力,保证婴儿的舒适感及安全性。但现有的抱婴带仅通过一胯带来固定婴儿,由于胯带的支撑性有限,因此导致婴儿乘坐时不够舒适,并且乘坐的姿势也不利于婴儿骨骼的健康成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好、舒适度更高的抱婴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好、舒适度更高的抱婴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抱婴带,其包括一背袋、固定于所述背袋上的安全扣组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背袋的背心,其中,所述背袋的下端凸设有两腿部支撑件,两所述腿部支撑件可相连接以形成一供婴儿乘坐的承载部。

较佳地,两所述腿部支撑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可分离地连接,并可调节两所述腿部支撑件之间的段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魔术贴或扣具。

较佳地,所述腿部支撑件包括呈一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背袋,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形成所述承载部。

较佳地,所述背袋的下端还固定有胯部固定片,所述胯部固定片设于两所述腿部支撑件之间,并与所述腿部支撑件可分离地连接。

较佳地,所述胯部固定片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和所述安全扣组相配合连接的扣具。

较佳地,所述背袋还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装设有一背部支撑件。

较佳地,所述背袋的侧部还设有婴儿车固定扣,用于和婴儿车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抱婴带还包括腰凳,所述腰凳与所述背袋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扣具、拉链、卡合带中的一者。

较佳地,所述卡合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背袋,所述卡合带的另一端间隔地开设有多个卡合孔,所述腰凳上凸设有与所述卡合孔相配合的卡合柱。

较佳地,所述腰凳上还设有卡扣,所述卡合带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卡扣内。

较佳地,所述扣具包括相配合的公扣及母扣,所述公扣固定于所述背袋、所述腰凳中的一者,所述母扣固定于所述背袋、所述腰凳中的另一者。

较佳地,所述腰凳包括腰带、装设于所述腰带内的凳芯及设于所述凳芯上的凳垫,且所述凳芯、所述凳垫上均开设有透气孔。

较佳地,所述抱婴带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背袋的上端的肩带,所述肩带包括一第一连接段及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两端的两第二连接段,两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背袋的两侧。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背袋上凸设有与所述连接孔旋转配合的连接柱。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中的一者固定有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中的另一者固定有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连接扣的连接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抱婴带,其背袋的下端凸设有两腿部支撑件,两腿部支撑件可相连接以形成一供婴儿乘坐的承载部,该承载部可加强婴儿乘坐时的支撑性,同时承载部的两侧壁进一步限制了婴儿的腿部向两侧的活动空间,保证婴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使婴儿的乘坐姿势更科学合理,保证其骨骼的健康成长;同时,该抱婴带除了可以单独使用外,还可以与腰凳配合使用或直接卡合至婴儿车上使用,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抱婴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背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背袋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中背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2中背袋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2中背袋的胯部固定片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背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背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抱婴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肩带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抱婴带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腰凳的凳芯和凳垫的分解图。

图17是图15中抱婴带及腰凳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抱婴带及腰凳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抱婴带1的一实施例中,其包括一背袋10、固定于背袋10上的安全扣组20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10的背心30。其中,安全扣组20为三方向扣具或五方向扣具,其用于固定婴儿,安全扣组20的结构为本领域所熟知,不再赘述。背心30具有两长度可调的背带31,且两背带31之间设有相配合连接的第一扣具32,第一扣具32用以防止两背带31串位;同时,每一背带31上均还设有一第二扣具33,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背袋10上,背心30的下端设有第三扣具34,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背袋10或腰凳上。其中,第一扣具32、第二扣具33、第三扣具34的结构均为本领域所公知,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2-6所示,背袋10的下端凸设有两对称设置的腿部支撑件11及固定于两腿部支撑件11之间的胯部固定片12,两腿部支撑件11之间可相叠置并连接以形成一供婴儿乘坐的承载部13(见图4),胯部固定片12可向上翻转并与腿部支撑件11可分离地连接。

具体地,腿部支撑件11包括呈一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1及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固定于背袋10的下端,第二连接部112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第一连接件,两腿部支撑件11的第二连接部112可相叠置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以形成承载部13,并可调节两腿部支撑件11之间的段位,同时,两腿部支撑件11的第一连接部111形成限制婴儿腿部向侧部活动的侧壁,使婴儿乘坐时更舒适。

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优选为魔术贴,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利用扣具等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具体地,在一腿部支撑件11的第二连接部112的背面固定一魔术贴公片113a,在另一腿部支撑件11的第二连接部112的正面固定一魔术贴母片113b,通过魔术贴公片113a、魔术贴母片113b配合粘接可将两腿部支撑件11连接以形成承载部13,并可以方便地调节两腿部支撑件11之间的段位,以适应不同的婴儿。当然,魔术贴公片113a、魔术贴母片113b的固定位置可互换,这并不影响两腿部支撑件11之间的连接。

另外结合图3、5-7、10所示,正面连接有魔术贴母片113b的第二连接部112,其背面还固定有一魔术贴公片114,用于和胯部固定片12相连接(详见后述)。

下面结合图3、5-9所示,所述胯部固定片12包括一端相固定的第一固定片121及第二固定片122,两者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搭扣123,以使两者可分离地连接,且第一固定片121、第二固定片122之间固定有用于和安全扣组20相配合连接的母扣124,第一固定片121、第二固定片122相连接后可遮盖该母扣124;同时,第一固定片121上还设有第二搭扣121a(见图8),母扣124可固定于第二搭扣121a上(见图9)。

再次结合图3、5-6、10所示,第一固定片121的正面还设有一魔术贴母片125,用于和腿部支撑件11上的魔术贴公片114相连接。当然,魔术贴公片114、魔术贴母片125的固定位置可互换,且胯部固定片12与腿部支撑件11之间并不限于通过魔术贴来连接,还可以通过拉链或其他连接件相连接。

结合图4-6所示,当背袋10处于使用状态时,两腿部支撑件11相叠置并连接而形成承载部13,胯部固定片12向上翻转并粘接于腿部支撑件11上,同时安全扣组20连接于母扣124上并包覆于第一固定片121、第二固定片122之间,当第一固定片121、第二固定片122通过搭扣123固定后可将安全扣组20隐藏。

下面参看图10-11所示,背袋10具有一容置空间,并于该容置空间的开口位置设置一拉链(未标号),该拉链位于背袋10的背面,该容置空间内装设有一用于支撑婴儿的背部支撑件40,该背部支撑件40优选呈条形结构,其宽度相较于现有抱婴带的背部支撑件的宽度要窄,因此当婴儿前向坐时可方便其手臂活动。

本发明中,背部支撑件40可通过热塑性弹性体(hytrel)、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聚丙烯(expandedpolypropylene,epp)、abs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纤维板等材质成型,但是不以此为限。

如图10所示,背袋10的上端还设有背心连接扣14,用于和背心30可拆卸地连接。同时,背袋10的侧部还设有两婴儿车固定扣15,婴儿车固定扣15可以为勾扣、插扣等,当抱婴带1直接卡合至婴儿车上使用时,婴儿车固定扣15用于和婴儿车相固定,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图12-14所示,本发明抱婴带1的另一实施例中,其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10上的肩带50,肩带50用于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以减轻其负担。具体地,肩带50包括一第一连接段51及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一连接段51两端的两第二连接段52,其中,第一连接段51为织带,第二连接段52具有一定硬度且其外部包覆有织布,第二连接段5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521,背袋10上凸设有与连接孔521相配合的连接柱16,第二连接段52通过连接孔521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接柱16上,因此,肩带50可绕连接柱16进行360°旋转调节,当抱婴带1卡合至婴儿车上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肩带50以防止其缠绕于婴儿脖子上,使用更安全。

更具体地,第二连接段52的远离连接孔521的一端固定有一连接带522,第一连接段51上固定有连接扣511,连接带522可调节地穿设于连接扣511上,因此,可调节肩带50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优选地,第二连接段52通过热塑性弹性体(hytrel)、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聚丙烯(expandedpolypropylene,epp)、abs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成型,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本发明的背袋10除可单独使用外,还可以连接至腰凳60上使用。下面结合图15-18所示,本发明抱婴带1的又一实施例中,背袋10可拆卸地连接于腰凳60,背心30的第二扣具33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10,且背心30的第三扣具34可拆卸地连接于腰凳60上。

具体结合图15-16所示,腰凳60包括腰带61、凳芯62及凳垫63。其中,凳芯62呈l型并具有一乘坐部621,乘坐部621上开设有透气孔622,凳垫63的形状与乘坐部621的形状相对应,且凳垫63上也开设有透气孔631。组装时,将凳垫63设于凳芯62上并将两者装设于腰带61内。

优选地,凳芯62、凳垫63均可通过热塑性弹性体(hytrel)、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发泡聚丙烯(expandedpolypropylene,epp)、abs树脂(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纤维板等来成型,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及透气性。

下面结合图10、15-16所示,背袋10和腰凳6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为拉链,具体地,在背袋10的背面设置链带17,同时在腰带61上设置相配合的链带611,通过链带17、611将背袋10和腰凳60方便地进行连接。

当然,背袋10与腰凳60之间并不限于通过拉链来连接,两者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

如图17所示的方式中,第二连接件为一卡合带18,该卡合带18的一端固定于背袋10上,卡合带18的另一端间隔地开设有多个卡合孔181。对应地,凳芯62上还一体成型有与卡合孔181相配合的卡合柱623,并于卡合柱623的两侧分别成型有卡扣624,且卡合柱623、卡扣624露出于腰带61的织布外。背袋10与腰凳60相连接时,卡合带18穿设于卡扣624内,且卡合柱623卡合于任一卡合孔181内。

如图18所示的另一种方式中,第二连接件为扣具,在腰凳60上设置一公扣64,在背袋10的底部设置一母扣19,通过公扣64及母扣19相配合使两者方便地进行连接,当然,公扣64和母扣19的固定位置可以互换,且公扣64及母扣19的结构为本领域的公知结构,不再赘述。

综上,由于本发明的抱婴带1,其背袋10的下端凸设有两腿部支撑件11,两腿部支撑件11可相连接以形成一供婴儿乘坐的承载部13,该承载部13可加强婴儿乘坐时的支撑性,同时承载部13的两侧壁进一步限制了婴儿的腿部向两侧的活动空间,保证婴儿乘坐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使婴儿的乘坐姿势更科学合理,保证其骨骼的健康成长;同时,该抱婴带1除了可以单独使用外,还可以与腰凳60配合使用或直接卡合至婴儿车上使用,使用更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