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740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速热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热锅。



背景技术:

传统厨房用锅,大都为一圆形的单层结构,一般采用金属铁、合金或者不锈钢材质,采用这种锅依靠锅体外表面传热,底部受热迅速,但上周明显受热较慢,热传导速度慢导致烹调时间较长,也不能满足便捷快速加热食物的目的。另外,导热慢使得锅内不同位置的食物其受热不均匀,热分布不好,易产生聚热点而烧焦食物,影响食物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锅的加热效率及导热均衡性,减少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速热锅。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速热锅,包括内锅,内锅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所述导热管为内锅底部到内锅的外壁螺旋向上缠绕设置的螺旋管。

本发明公开了第二种结构的速热锅,包括内锅,内锅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所述导热管包括若干环形管与若干弧形管,若干环形管相互平行且贴合内锅的外壁,所述弧形管通过从内锅底部辐射到锅体侧壁的连通若干环形管。

本发明公开了第三种结构的速热锅,包括内锅,内锅的外壁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导热管为从锅底向外壁辐射状设置。

进一步,超导介质为液态或者固态。

进一步,导热管为铝管、铜管、不锈钢管中的一种。

进一步,导热管的截面为矩形、圆形、扁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导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纳米涂层。

进一步,导热管与内锅的外壁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如焊接等。

进一步,速热锅还包括外锅,内锅、导热管、外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内锅、外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腔,导热管与内锅、外锅顶触。

进一步,外锅外表面设有纳米涂层。

进一步,封闭空腔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为液态或固态。

进一步,导热管绕行内锅外壁螺旋向上的行间距或任意两个环形管之间的间距为3-30毫米。

进一步,内锅和外锅的锅底为向下凸出的凸面,且锅底中心低于锅底边缘。

更进一步,锅底中心所在水平面与锅底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度且小于5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采用本速热锅锅体内的不同部分导热迅速而均匀,减少了烹调需要的时间;加热的食物表面受热均衡,口感更好;有利于能源的节省,减少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速热锅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速热锅第二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热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热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热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速热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速热锅第三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锅1,导热管2,外锅3,封闭空腔4,弧形管5,环形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速热锅,包括一层内锅1,内锅的外壁上环设有导热管2,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导热管为从内锅底部开始绕内锅的外壁螺旋向上设置。导热管为单一的一根导热管。

导热管内的超导介质为液态或者固态。导热管材质采用铝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图4所示)、扁圆形(图5所示)、椭圆形(图6所示)中的一种。当导热管采用截面为扁圆形结构时,扁圆形的平面一侧贴合内锅的外表面。

导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纳米涂层来提高加热效果。导热管与内锅的外壁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导热管绕行内锅外壁螺旋向上的行间距l1为3-30毫米。

内锅的锅底可以设置为向下凸出的凸面,且锅底中心低于锅底边缘。有利于提高加热效果。

导热管为从内锅的底部螺旋向上设置到内锅的2/3处。

作为另一种结构设置,内锅底面可以为水平面,位于内锅底部的导热管可以设置为蛇形管或者螺旋管。

在内锅的内表面设有耐磨的不粘涂层,采用食品级。

实施例2

如图2或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方案的速热锅是由内锅、导热管、外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内锅、外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腔,导热管与内锅、外锅顶触。

其中,封闭空腔为真空腔,封闭空腔内也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为液态或固态。

外锅外表面设有用于加热或提高加热效果的纳米涂层。

内锅的上边沿和/或外锅的上边沿向外弯曲形成翻边,便于持握及减少盛放时锅上端部的摩擦。翻边优选为向外锅外侧延伸的水平翻边或者向外部的下侧弯曲45度以上的弧形翻边。

导热管内的超导介质为液态或者固态。导热管材质采用铝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图4所示)、扁圆形(图5所示)、椭圆形(图6所示)中的一种。当导热管采用截面为扁圆形结构时,扁圆形的平面一侧贴合内锅的外表面。

实施例3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内锅和外锅的锅底为向下凸出的凸面,且锅底中心低于锅底边缘。外锅的锅底中心所在水平面与锅底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大于0度且小于5度。提高受热面积。

本实施例的内锅底部设有凹槽,导热管位于锅底部分嵌入凹槽中,导热管从锅底绕设在内锅外壁上且为螺旋向上直到内锅中上部。

实施例4

如图8-9所示,速热锅,包括一层内锅1,内锅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导热管2,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导热管2为从内锅的外表面从外壁的底部向上边缘辐射状设置,所述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

在导热管外侧还设置外锅,所述导热管与外锅顶触。

超导介质可以为液态或者固态。在内锅与外锅之间的封闭空腔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为液态或固态。

导热管内的超导介质为液态或者固态。导热管材质采用铝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图4所示)、扁圆形(图5所示)、椭圆形(图6所示)中的一种。当导热管采用截面为扁圆形结构时,扁圆形的平面一侧贴合内锅的外表面。

导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纳米涂层来提高加热效果。导热管与内锅的外壁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速热锅,包括一层内锅1,内锅的外壁上环设有导热管2,导热管内设有超导介质;导热管包括平行的若干环形管6和从锅体底部到锅体侧壁的发散状设置的弧形管5,环形管6为贴合内锅的外壁设置的相互平行的若干根环形管6,环形管之间通过贴合内锅外壁的弧形管5连通。弧形管至少为一根,最佳设置为多根对称设置。

在环形管5和弧形管5内设置超导介质,超导介质可以为液态或者固态。在内锅与外锅之间的封闭空腔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为液态或固态。

导热管内的超导介质为液态或者固态。导热管材质采用铝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其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图4所示)、扁圆形(图5所示)、椭圆形(图6所示)中的一种。当导热管采用截面为扁圆形结构时,扁圆形的平面一侧贴合内锅的外表面。

导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纳米涂层来提高加热效果。导热管与内锅的外壁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导热管任意两个环形管之间的间距l2为3-30毫米。

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