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为两层的、方便了清洗的毛毯及其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3822阅读:3187来源:国知局
可拆为两层的、方便了清洗的毛毯及其实现方法与流程

该发明专利可拆为两层的、方便了清洗的毛毯及其实现方法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毛毯,尤其是方便了清洗的可拆卸的、两层设计的毛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毛毯属于一体状,虽然是两层设计,但是两层并不能分离呈一体状,在长时间使用后对毛毯的清洗上出现了普遍性的问题:由于毛毯体积大,吸水性好,所以在洗毛毯时需要很大的空间,而普通的洗衣机放不下,毛毯吸水后重量也很大,在手洗过程中进行翻转、摆放较为困难,需要很大力气,在甩干时由于甩干机甩干对其材质的伤害较大,而本身体积也大,不适合甩干,而手动拧干也需要两个人,而且也很费力,所以清洗非常困难,尤其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更加不方便,而套一个被套也不能将毛毯柔软不冷的优点发挥出来,所以传统毛毯在清洗方面面临较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在市场上的毛毯清洗过程非常费力且不方便的问题:具体是现在的毛毯采用两层一体式设计,清洗时由于其体积大,吸水性好,清洗很困难,拧干过程也很费力,很不方便,而采用机洗时,普通机洗也不好洗,专业的机洗代价高,所以该发明专利设计的毛毯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该发明专利设计了一种方便清洗的毛毯,其采用的两层设计使用时使用四对粘扣固定成为一体状,在清洗时可以将两层毛毯分开,对于大部分情况只需清洗容易变脏的里层,这时分开清洗会大大降低清洗的毛毯的体积,其清洗难度、拧干难度、晾晒难度都会降低,且单人操作的可能性得到提高,而毛毯的外层脏的频率较低,清洗频率也会降低。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于该发明专利设计的毛毯,将毛毯设计为两层,毛毯铺在床上使用时,与床接触的内一层为帖身层,即里层,裸露在外的外一层为表层,表层朝上的一面较表层的外面,与里层大面积接触的一面较内面,两层可以拆卸来分开,两层的连接采用缝制粘扣来实现,所有粘扣缝制在里层和表层的互相接触的那面上,下面不再赘述,对于毛毯来说,因为其体积大,清洗很困难,而且清洗后、拧干、晾干也很困难,所以为了清洗方便并避免普通毛毯里外一体洗的不方便和相对较高的清洗频率设计成可拆卸来降低清洗难度是非常合理的。

毛毯的长边方面,毛毯里层较长,表层较短,宽边方面,表层较宽,里层较短(对应图1),边缘部分,为里层、表层各设计四个边缘(对应图1),边缘使用表面没有太多绒、毛的材料制作,以便边缘部分处理的较为整齐,也利于缝制粘扣,也不会因为绒、毛附着在粘扣上影响粘贴效果,对于不同尺寸的毛毯,可以使用不同宽度的边缘设计来美化外观,具体边缘可在2cm-3cm之间变动(对应图1),总体来说毛毯的长宽越大,边缘的宽度越大,所有的粘扣的宽度设计为0.8cm-1.1cm,具体宽度也是毛毯的长宽越大,粘扣的宽度越大,而里层四条边缘采用相同的宽度,但里层边缘比表层边缘宽度设计要小0.5cm,总体下来里层的宽度要小于表层的宽度,具体在两边边缘拉开差距:0.5cm+0.5cm,所以里层的宽度小于表层宽度1cm,这样在外观上看毛毯时,不会因两层错开显得不整齐;里层相比表层长度更长,宽度更窄,以便实现以下的设计:里层与表层固定时,采用里层与表层连接的边缘部分采用粘扣连接的方式固定,而中间不需做处理,具体为,在长边方面,里层设计较长,在毛毯表层上与人的脚部接触的一头,在其边缘部分缝制粘扣的有刺毛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居于相同部分的里层边缘缝制与上述粘扣为一对的有软毛的部分,粘扣的有软毛部分缝制在里层边缘往内1cm处(对应图2),粘扣有刺毛的部分缝制在表层与里层接触的部分,两层通过粘扣连接妥当后,里层边缘处于表层边缘往内0.5cm-1cm的距离上,用于外观看起来不会两层错乱显得不整齐(其尺寸差别对应图1),粘扣长边跨度起始位置分别在里层和表层宽边两端边缘往内0.6cm-1.6cm处(对应图2),该设计掩饰了粘扣的长边两端,同时其较长的长度跨度对于毛毯两层的固定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同时在里层边缘往内1cm处设计粘扣(对应图2),也可以借用里层边缘部分遮挡粘扣,对于表层上缝制粘扣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在使用时不会因为粘扣带给人体的不适感,同时,由于里层边缘比表层边缘宽度设计要小0.5cm,这样在叠毛毯时边缘部分也显得的较为得当,避免了因粘扣固定不整齐显得里层边缘露出;在毛毯与人的颈部接触的一头,里层更长,里层会越过表层的边缘部分折到表层的外面(对应图1的a图),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护表层容易脏的这部分的清洁,对于减缓表层的清洗频率是尤为重要的,同时里层折出表层后,视毛毯整体规格的大小,余出15cm-25cm的长度(对应图1的a图),在余出的里层末端往内1.2cm-1.5cm处设计一对粘扣分别设计在里层和表层正常接触的部分,同样有软毛的粘扣缝制在里层上,有刺毛的粘扣缝制在表层上提高粘扣缝制的统一性,表层上缝制粘扣的部分增加一条没有绒、毛的长条,宽度2cm-3cm,长度范围横跨毛毯表层的最大宽度,这个长条采用单层缝制,直接缝制在表层的外面,此处缝制粘扣的有刺毛的一部分与处于同一位置的里层的有软毛的粘扣同为一对粘扣,粘扣的软毛部分和刺毛部分分别缝制在里层和表层可以使得在拆开清洗单层时不会因为单层两头的粘扣连接影响清洗,表层长边的粘扣要延伸到与里层折出的那部分接触的部分上,而相应的里层粘扣也有这样延伸出来,直至到达里层宽边边缘的粘扣处,这一关于粘扣有软毛的部分全部缝制在里层边缘上,粘扣有刺毛的部分全部缝制在表层边缘上对于毛毯所有粘扣都是适用的,同时对于用户使用毛毯将手放出毛毯外还可以保持手臂与毛毯接触部分的表层的清洁,在毛毯与人的脚部接触的地方,在毛毯的里层缝制粘扣有软毛的部分,在毛毯的表层缝制粘扣有刺毛的部分,粘扣在里层的部分其长度跨度从里层宽边两头往内0.5cm-1cm,宽度跨度方面处于边缘的最外面的位置在最接近的里层边缘往内1cm处,粘扣在表层的部分,尺寸大小与粘扣在里层的一样,其长边方面在表层宽边边缘的位置处于居中状态,而宽度最外面的位置设计在当与同为一对的粘扣的对应部分,包括毛毯上用到的所有互为连接的粘扣对都是成对的,尺寸,规格,居中效果都是一样的;在毛毯长边的两边上采用以下设计:同样在表层的边缘部分,缝制粘扣有刺毛的部分,缝制后,在和表层粘扣处于同一部分的里层边缘上缝制与同为一对的粘扣的有软毛部分,视里层边缘的宽度调整粘扣距离里层最外边缘的距离:0.5cm-1cm,以便掩盖粘扣,增加使用时的贴身舒适感;粘扣长度方面从与人的脚部接触一头的边缘部分往上1cm开始直至与颈部接触的一端,再折过来直至表层与里层折过来后的边缘相接的部分上的粘扣的边缘,里层粘扣也是从里层与人的脚部相接的部分开始延伸至里层与人的颈部相接的边缘再折过来直至里层该处的边缘上的粘扣的边缘,粘扣缝制在里层边缘往内1cm处和表层的边缘往内1.5cm处。

毛毯表层外部设计采用具有方向感的图案(效果示例对应图3),因为对于毛毯与人的颈部和脚部接触的部分的设计不同:与颈部接触的部分,里层往外折一段,对于用户睡觉时会把手臂伸出,所以这样可以保护表层的清洁,而脚部设计较为简单,所以为了实现这样设计的全部效果,也不在毛毯与脚部接触的地方增长毛毯的里层部分而浪费材料,毛毯表层外部设计具有方向感的图案,用户在毛毯被叠好的状态下铺开毛毯可以根据表层上的图案的方向感来确定毛毯正确的铺开方式,将毛毯表层图案设计为从与脚部接触的部分往与颈部接触的部分设计为顺势向上的图案。

毛毯规格方面,可选宽度范围120cm-200cm,可选长度范围200cm-230cm。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比较传统的毛毯,该发明设计的毛毯可以拆开对毛毯两层分别清洗,取消了一次性对毛毯全洗的模式,也克服原先清洗、拧干、晾晒的难度,避免了机器甩干对毛毯的破坏性,其次这样的清洗方式减缓了表层的清洗频率,节约了人力,同时毛毯表层图案的设计也方便了用户准确地把握毛毯正确的铺开方式,利于发挥毛毯设计的全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中,a图是毛毯里层示意图,b图是毛毯表层示意图;图2是毛毯里层的粘扣设计位置示意图;图3是毛毯表层图案设计理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a图是毛毯里层通过表层折回的示意图,左边是折回的效果,有半部分边缘是其里层的边缘示意图,b图是毛毯表层示意图,四周的边缘是表层的边缘效果图;图2是毛毯里层的粘扣设计位置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是粘扣的位置;图3是毛毯表层图案设计理念的示意图,从毛毯与人的脚部接触的一头到毛毯与人的颈部接触的一头图案设计为向上的流线型特征;使用时毛毯的里层表层以6对粘扣连接,拆洗时将6对粘扣分离,分别拆洗里层和表层,大部分情况下里层脏的速度要快与表层,所以表层的清洗频率可以适当降低,清洗完成后再次将毛毯的里层和表层以6对粘扣连接,叠好毛毯后再次铺开时,参考毛毯表层图案的流线型特征,判断毛毯与人的颈部和脚部接触的两头并合适地铺开毛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