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1669发布日期:2018-11-14 01:44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防撞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防撞角。



背景技术:

一般家具、楼梯、柱子等结构都具有尖锐的端角,使用者易不小心撞到端角而受伤,尤其对于孩童而言,常在奔跑或玩乐时而撞到端角受伤。因此,在许多的场所,例如餐厅、学校、儿童育乐中心等室内、外具有端角处皆会安装防撞结构作为保护、防碰撞用。

已知的防撞结构大致如下,其具有两个呈夹角设置的侧壁,该两个侧壁形成一夹部,该夹部供设置一物件的端角。然而,市面上的家具、楼梯等端角的角度不尽相同,已知技术的防撞结构仅能提供单一角度、尺寸或型态的端角设置,因此针对不同的端角结构,仅能替换另一能配合角度的防撞结构,故已知技术的防撞结构有无法用于各种端角的缺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防撞角,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角,适用多种不同端角。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角,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各该定位部设有两个侧部,各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夹构一供一物件的端角容设的容置部,该至少两个定位部的侧部中的任相邻二者非平行。

更进一步地,另包括至少一挡墙,该至少一挡墙与至少一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围构一封闭空间,各该挡墙为泡棉、硅胶或橡胶。

更进一步地,各该挡墙设有至少一减料段。

更进一步地,该至少一挡墙的数量为二,该至少两个挡墙可与任两个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围构一封闭空间。

更进一步地,该两个挡墙夹设一夹置空间。

更进一步地,另包括一外墙,该外墙围构一容部,各该定位部设于该容部,至少一该定位部连接于该外墙。

更进一步地,至少一该定位部与该外墙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

更进一步地,至少一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相交处设有一凹沟。

更进一步地,另包括一顶部,该顶部连接于该至少一定位部,并与各该定位部呈夹角设置,该顶部、至少一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围构该容置部。

更进一步地,各该挡墙设有至少一减料段;该防撞角另包括一外墙,该外墙为弧形状;该外墙围构一容部,各该定位部设于该容部,至少一该定位部连接于该外墙;至少一该定位部与该外墙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该防撞角另包括一顶部,该顶部连接于各该定位部,并与各该定位部呈夹角设置,该顶部、各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围构该容置部;至少一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相交处设有一凹沟;该防撞角另包括至少一弹肋,各该弹肋分别连接该外墙及任一该定位部;该顶部设有一凹口;该至少两个定位部的相邻侧部相交处形成一顶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角,可通过各该定位部,以夹设多种不同角度的该物件的端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5至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其他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1:防撞角;2、2a、2b、2c:端角;10:定位部;11:侧部;12:容置部;13:顶角;14:凹沟;20:外墙;21:容部;22:缓冲空间;30:顶部;31:凹口;40:弹肋;50:挡墙;51:夹置空间;52:减料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7,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防撞角1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10。

各该定位部10设有两个侧部11(各该侧部11可为平直壁、波浪壁、齿壁、弧曲壁等),各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夹构一供一物件的端角2(例如桌角、墙角等)容设的容置部12(例如为角槽、角口),该至少两个定位部10的侧部11中的任相邻二者非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定位部10的数量为三(也可为三以上的数量),以供适用于各种端角。

各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可相互形成各种角度及提供不同方位的容置部12,以供各种端角。如图3至图6,该防撞角1以不同的该定位部10安装不同角度的该物件的端角2a、2b;此外,如图7,该至少两个定位部10任两个侧部11,也可夹构成该容置部12,以夹抵该物件的端角2c。

该防撞角1另包括一外墙20,该外墙20围构一容部21,各该定位部10设于该容部21,至少一该定位部10连接于该外墙20,以提供防撞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墙20为弧形状,易挠曲弯曲以提供缓冲功能且弧型面不易于碰撞后受伤;较佳地,至少一该定位部10与该外墙20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22。

该防撞角1另包括至少一弹肋40,该至少一弹肋40的数量可为复数,各该弹肋40分别连接该外墙20与该两个定位部10其中一者以介定出该缓冲空间22。

该防撞角1另包括一顶部30,该顶部30连接于该至少一定位部10,并与各该定位部10呈夹角设置,该顶部30、至少一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围构该容置部12;在本实施例中该顶部30连接于各该定位部10,该顶部30、至各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围构该容置部12;藉以防止该防撞角1轻易脱离该物件的端角2。在其他实施例,也可具有两个间距设于相对两侧的该顶部30,以夹抵于该物件的端角2。各该顶部30设有一凹口31,藉以该顶部30易弯曲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定位部10相互连接并与该外墙20及该顶部30相互连接;在其他实施例,该至少两个定位部10其中一者可与另一该定位部10、该外墙20、该顶部30或上述任一组合相互连接。

该防撞角1另包括至少一挡墙50,该至少一挡墙50与至少一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围构一封闭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挡墙50的数量为二,该两个挡墙50可与任两个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围构一封闭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挡墙50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该两个定位部10连接,藉以可通过裁切任一该挡墙50,以使用任一该定位部10。此外,各该挡墙50设有至少一减料段52,各该减料段52的厚度较薄(例如为沟槽、倾斜面),利于切割。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挡墙50夹设一夹置空间51,该夹置空间51可容置该物件的端角。

至少一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相交处设有一凹沟14,至少一该定位部10的两个侧部11易于相对该凹沟14相对摆动,以调整各该容置部12的角度。此外,该至少两个定位部10的侧部11中的任相邻二者相交处形成一顶角13,该顶角13可顶抵于该物件的端角,使该防撞角1与该物件的端角2稳固地结合而不易受力晃动。

具体地说明,各该定位部10、该外墙20、各该弹肋40、该顶部30、各该挡墙50可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可分别制造并相互连接,各该定位部10、该外墙20、各该弹肋40、该顶部30、各该挡墙50可分别为泡棉、硅胶或橡胶材质,提供防撞及缓冲效果。

综上,该防撞角1可通过各该定位部10,以夹设多种不同角度的该物件的端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关于一种防撞角,该防撞角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各该定位部设有两个侧部,各该定位部的两个侧部夹构一供一物件的端角容设的容置部,该至少两个定位部的侧部中的任相邻二者非平行。

技术研发人员:林怡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怡瑄
技术研发日:2017.04.26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