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3207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火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企业生产成本的日益提高,现有的防火门芯材普遍为单一防火板材,防火板材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提高木材抗燃能力,用于阻缓木材燃烧,以预防火灾的发生,或争得时间快速消灭已发生的火灾。防火板材的种类很多:有金属、亮光、哑光的,品种齐全,防火板材按使用厚度可分为防火薄板和防火厚板;按防火板的密度可分为低密度防火板、中密度防火板和高密度防火板。防火板材符合橱柜使用要求,适应厨房内特殊环境,更迎合橱柜"美观实用"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超市展柜、收银台、物品架都应用广泛。因此防火板材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实际使用中,防火板材料与框架结合使用,两者一般用胶水粘结成整体。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防火板材的施工对于防火板材粘贴胶水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胶水会引起环保问题,而且使用过程中由于防火板材与框架是用胶水粘合时间久了会导致粘度降低,框架和防火板材中间会有缝隙,降低强度,同时增加了生产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火板材料与框架需用胶水粘合,不够牢固且增加了生产工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包括防火板材本体和框架,所述框架为多边形框架,其由至少四个侧边围成,所述防火板材本体与所述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防火板材本体由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火板材本体包括基材以及隔音板,所述基材为所述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板位于所述基材之内。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密封体,所述密封体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流质与所述密封体相抵接;

所述密封体为防火“t”型密封条,所述防火“t”型密封条与所述框架本体通过螺钉连接。

一种上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氧化镁粉、硫酸镁溶剂分别按照预定的比例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形成权利要求1-3任一中的所述流质;

步骤b、将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框架放置于模板上,在所述框架内均匀铺设所述流质;

步骤c、所述流质与所述框架经固化处理至预设时间后脱模,得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

优选地,所述防火板材本体包括基材以及隔音板,所述基材为所述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板位于所述基材之内,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框架放置于模板上,并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模板均放置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模板输送至料筒处并位于所述料筒的出料口的下方,步骤a的所述流质置于所述料筒内并通过所述出料口落入所述框架内形成下层流质,所述下层流质的上方放置隔音板,所述隔音板的上方铺设所述流质形成上层流质,

所述传送带的底部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将所述流质在所述框架内均匀摊开以使所述隔音板被所述流质包裹,步骤c中的固化之前将所述上层流质、所述隔音板和所述下层流质辊压成型,所述隔音板通过所述流质经固化与所述框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所述流质的成分还包括抗裂纤维、防水剂、改性剂和发泡剂。

优选地,各组分和百分比含量分别是:所述氧化镁粉45%、所述硫酸镁溶剂45%、所述抗裂纤维3%、所述改性剂2.5%、所述防水剂2%和所述发泡剂2.5%。

优选地,所述抗裂纤维为聚丙单丝纤维,所述改性剂为水柠檬酸,所述防水剂为微晶蜡或石蜡,所述发泡剂为菱镁发泡剂,所述框架为防火阻燃木材制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转速为80rpm,所述步骤c中的所述固化处理时间不少于12小时。

优选地,步骤c中固化处理预设时间大于12小时,自然养护3~5天后脱模,脱模后得到所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的厚度与预定厚度产生偏差时,进行砂光定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包括防火板材本体和框架,框架由至少四个侧边围成,防火板材本体与侧边固定连接且防火板材本体由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流质固化过程中与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实现了框架与防火板材本体的无胶粘合一体成型,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由于胶水粘合时间久而导致的框架与防火板材本体之间的粘度降低,从而使两者之间出现缝隙,降低了防火板材整体的强度,此外,免去了胶水粘合的步骤使得防火板材的生产工序更加简单。

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防火板材的加工对于防火板材本体与框架之间粘贴胶水的要求比较高,且一般的胶水会引起环保问题,本发明未采用胶粘合,防火板材本体在流质固化过程中与侧边形成固定连接,降低了防火板材的生产成本,同时环保无污染;隔音板的设置,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该防火板材可以用来隔音,减少了噪音的传播;防火“t”型密封条的设置,提高密封防火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的防火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火板材本体;2、框架本体;3、防火“t”型密封条;4、隔音板;5、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框架的防火板材,包括防火板材本体1和框架,所述框架为多边形框架,其由至少四个侧边围成,所述防火板材本体1与所述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防火板材本体1由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实现了框架与防火板材本体1的无胶粘合一体成型,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由于胶水粘合时间久而导致的框架与防火板材本体1之间的粘度降低,从而使两者之间出现缝隙,降低了防火板材整体的强度,此外,免去了胶水粘合的步骤使得防火板材的生产工序更加简单;通常,防火板材的加工对于防火板材本体1与框架之间粘贴胶水的要求比较高,且一般的胶水会引起环保问题,本发明未采用胶粘合而是采用自然固化方式,防火板材本体1在流质固化过程中与侧边形成固定连接,降低了防火板材的生产成本,同时起到了环保无污染的作用。

考虑到防火板材的应用,有的防火板材会用于做门、橱柜等,特别是防火板材被用于生产门时,一般我们对门的隔音要求很高,本发明的防火板材本体1包括基材5以及隔音板4,所述基材5为所述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板4位于所述基材5之内。隔音板4的设置,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该防火板材可以用来隔音,减少了噪音的传播。

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2和密封体,所述密封体与所述框架本体2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流质与所述密封体相抵接;所述密封体为防火“t”型密封条3,所述防火“t”型密封条3与所述框架本体2通过螺钉连接。防火“t”型密封条3的设置,提高密封防火效果,同时,所述框架本体2为防火阻燃木材制成,增加了防火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氧化镁粉、硫酸镁溶剂、水溶剂分别按照预定的比例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形成权利要求上述流质;

步骤b、将所述框架放置于模板上,在所述框架内均匀铺设所述流质;

步骤c、所述流质与所述框架经固化处理至预设时间后脱模,得到上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

所述防火板材本体1包括基材5以及隔音板4,所述基材5为所述流质经固化而形成且在所述流质固化过程中与所述侧边形成所述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板4位于所述基材5之内,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框架放置于模板上,并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模板均放置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模板输送至料筒处并位于所述料筒的出料口的下方,步骤a的所述流质置于所述料筒内并通过所述出料口落入所述框架内形成下层流质,所述下层流质的上方放置隔音板4,所述隔音板4的上方铺设所述流质形成上层流质,

所述传送带的底部设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将所述流质在所述框架内均匀摊开以使所述隔音板4被所述流质包裹,步骤c中的固化之前将所述上层流质、所述隔音板4和所述下层流质辊压成型,所述隔音板4通过所述流质经固化与所述框架相连接。

所述步骤a中的所述流质的成分还包括抗裂纤维、防水剂、改性剂和发泡剂。各组分和百分比含量分别是:各组分和百分比含量分别是:所述氧化镁粉45%、所述硫酸镁溶剂45%、所述抗裂纤维3%、所述改性剂2.5%、所述防水剂2%和所述发泡剂2.5%。所述抗裂纤维为聚丙单丝纤维,所述改性剂为水柠檬酸,所述防水剂为微晶蜡或石蜡,所述发泡剂为菱镁发泡剂,所述框架为防火阻燃木材制成。所述步骤a中的搅拌转速为80rpm,所述步骤c中的所述固化处理时间不少于12小时。步骤c中固化处理预设时间大于12小时,自然养护3~5天后脱模,脱模后得到所述带框架的防火板材的厚度与预定厚度产生偏差时,进行砂光定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