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404发布日期:2018-06-12 19:3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救援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援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救援梯一般用于在火灾救援的场景中将救援人员或救援物质输送至特定位置。

传统的救援梯只能在其长度方向上升降,而部分火灾环境一般较为复杂,传统的救援梯无法广泛地适应复杂的火灾环境,这会对救援工作造成较大的障碍,不利于提高火灾救援效率。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梯,其能广泛地适应复杂的火灾环境,提高火灾救援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救援梯,所述救援梯包括支撑框架、梯体、壳体、螺杆轴、锥形压块、承载平台和两锥形板;所述梯体包括第一梯体和第二梯体;所述承载平台包括顶板、面对所述顶板的底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侧面部分的侧框架以及连接构件;所述顶板上形成有至少两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侧面上形成有螺纹,所述连接构件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到所述顶板,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所述承载平台与外部物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梯体枢转地附接到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梯体具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二梯体具有第二枢接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枢转地附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救援梯还包括至少两凸耳部,两所述凸耳部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

优选地,所述救援梯还包括至少两侧座,两所述侧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耳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救援梯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侧座、所述凸耳部、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螺栓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于两所述凸耳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多个导销。

优选地,所述锥形压块用于沿着所述导销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连接构成枢转附接槽。

优选地,所述螺杆轴具有位于所述枢转附接槽内侧的螺纹部和位于所述枢转附接槽外侧的旋钮,并且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壳体以竖直地移动。

优选地,所述锥形压块具有外锥面以及与所述螺纹部连接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上侧的开口处上,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侧框架的下侧的开口部上。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能提高火灾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救援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救援梯中的承载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的救援梯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救援梯中的承载平台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救援梯包括支撑框架101、梯体、壳体、螺杆轴、锥形压块、承载平台104、两锥形板。

梯体包括第一梯体102和第二梯体103。

承载平台包括顶板1041、面对顶板的底板1042、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侧面部分的侧框架1043。

顶板安装在侧框架上侧的开口处上,底板安装在侧框架的下侧的开口部上。

梯体连接支撑框架和承载平台,承载平台设置于梯体的末端。

承载平台还包括肋部件。肋部件从承载平台的第一侧面侧延伸到面向承载平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肋部件用于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侧框架。

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承载平台包括柱状构件,柱状构件设置在承载平台的内部。柱状构件用于加强所述承载平台的结构,柱状构件的下端部附接到底板,并且上端部附接到顶板。

顶板上形成有至少两定位通孔,定位通孔的侧面上形成有螺纹,连接构件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到顶板,连接构件用于将承载平台与外部物件相连接。

承载平台还包括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包括基座、第一连接杆、插入并装配到第一连接杆中的第二连接杆、插入并装配到第二连接杆中的第三连接杆、设置于第三连接杆的末端的锁扣构件。

第一连接杆经由固定在基座的上端部上的连接环与基座的上端部连结。连接环用于使得插入连接环中的第一连接杆部分弹性变形。当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部插入并装配到连接环中时,基座的上端部支撑第一连接杆的下侧。

第二连接杆用于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部上的第一螺丝钉松开时,从第一连接杆的内部突出,并通过其突出的部分来锁定第一螺丝钉,以与第一连接杆相固定。

第三连接杆用于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部上的第二螺丝钉松开时,从第二连接杆的内部突出,并通过其突出的部分来锁定第二螺丝钉,以与第二连接杆相固定。

第一梯体枢转地附接到支撑框架并具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梯体具有第二枢接部。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三壳体枢转地附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所述救援梯还包括至少两凸耳部、至少两侧座、螺栓。

两个凸耳部分别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

两个侧座分别设置在两个凸耳部的外侧。螺栓穿过侧座、凸耳部、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所述螺栓用于使得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于两个凸耳部之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多个导销。

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连接构成枢转附接槽。

螺杆轴具有位于枢转附接槽内侧的螺纹部和位于枢转附接槽外侧的旋钮,并且枢转地附接到壳体以竖直地移动。当旋钮旋转时,螺纹部被驱动并旋转。

锥形压块具有外锥面以及与螺纹部连接的螺纹孔。

锥形压块用于沿着导销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移动。锥形压块的外锥面从第一壳体逐渐扩大到第二壳体。

第一枢接部和与第二枢接部对应的铰接板邻接主板抵接面,并且设置成能够在壳体的枢转附接槽中膨胀的状态。

锥形板的主板锥面从第一壳体向第二壳体逐渐扩大。

救援梯还包括联锁壳体、枢转安装轴、联锁块、联锁杆、联锁单元。

联锁壳体固定于第二壳体并具有容纳空间。

螺杆轴具有位于旋钮的相反侧的杆体,杆体位于容纳空间中。

枢转安装轴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枢转轴部和与第一枢转轴部相连且位于容纳空间外的第二枢转轴部,枢转安装轴枢接于联锁壳体。

联锁块具有枢接到杆体的第一联锁部和第二联锁部,联锁块倾斜地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且联锁块位于杆体和枢转安装轴之间。

联锁杆包括枢接到第二联锁部的互锁杆部和圆弧接触部,圆弧接触部位于互锁杆部的相对侧上,圆弧接触部与第一枢转轴部对应,联锁杆水平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联锁杆位于联锁块与枢转安装轴之间。

当螺杆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杆体向下移动以压合联锁块,联锁块从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联锁杆的圆弧接触部抵靠在第一枢转轴部上。枢转安装轴固定在联锁壳体中。

当螺杆轴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杆体向上移动以驱动联锁块,联锁块从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时,联锁杆的圆弧接触部从第一枢转轴部分离。枢转安装轴在联锁壳体中旋转。

螺杆轴的杆部和联锁块的第一联锁部通过联锁单元枢转地连接。

螺杆轴用于在壳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上下移动,螺杆轴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中,螺杆轴的杆体用于上下移动且旋转。螺杆轴的杆体和联锁块的第一联锁部通过联锁单元彼此一体地连接,以使螺杆轴的杆体上下移动并相对于壳体转动。联锁单元包括插入杆和螺旋弹簧。插入杆穿过第一联锁部,插入杆具有通孔。杆体插入通孔中并枢转地连接。螺旋弹簧设置在插入杆的下方,并容纳在联锁壳体的容纳空间的凹入部分中。杆体穿过螺旋弹簧插入。螺杆轴的杆体用于相对于联锁块旋转,以使得联锁块从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或从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

当螺杆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锥形压块和锥形板被驱动,使得主板抵接面枢转。通过推动枢转附接槽的槽壁面,第三壳体不能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定位在两个凸耳部中不能旋转。当螺杆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锥形压块和锥形板被驱动,主板抵接面的钩板从枢转附接槽的槽壁面脱离,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使得第三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以使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可相对于两个凸耳部转动。

在螺杆轴相对于壳体旋转之后,梯体相对于壳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被调节,通过使旋钮在第一方向旋转,螺杆轴的螺纹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此时,由于螺杆轴的螺纹部与锥形压块的螺纹孔螺合,锥形压块向第一壳体移动。当锥形压块向第一壳体移动时,由于外锥面与主板锥面相对,所以外锥面与主板锥面抵接,按压锥形板并移动到第三壳体,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主板抵接面与枢转附接槽的槽壁面接触,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停止。当主板抵接面停止枢转附接槽的槽壁面时,第三壳体不能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此时,梯体的第一自由度(水平方向)受到限制。当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阻挡主板抵接面时,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不能旋转使得两个凸耳部被定型。此时,梯体的第二自由度(垂直方向)受到限制。

当螺杆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锥形压块用于通过螺杆轴移动到第二壳体。此时,锥形压块离开锥形板,锥形板的边邻接并啮合主板抵接面与枢转附接槽的槽壁面,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从附接部分分离。这样,第三壳体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并且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可以相对于两个凸耳部转动。此时,梯体的第一自由度(水平方向)处于释放状态,并且梯体在水平方向上变得可调节。当主板抵接面与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分离时,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可以在两个凸耳部内转动。此时,梯体的第二自由度(竖直方向)变成释放状态,并且梯体在竖直方向上变得可调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提高火灾救援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