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985发布日期:2018-06-22 11: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检修作业过程中,需要进行导线修补、安装导线警示器、更换防振锤和拆除导线异物等工作,通常采用作业人员攀登软梯等方法进行高处作业,然而目前在此作业过程中,还没有一套良好的保护措施。以往,我们常用的保护措施是用一根绝缘绳索穿过滑车,一端系在作业人员的安全带上,另一端辅助人员控制,以此达到防高坠的目的,此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1、人手对作业人员安全绳控制时缺乏有效的机械锁止;2、控制人员对高空人员发生险情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不能及时有效防止人员高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输电线路检修登高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安全保护装置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至少两人配合且缺乏有效机械锁止、不能及时有效防止人员坠落的技术问题,本装置能够实现自锁,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节省人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包括上端悬挂在杆塔横梁上的爬梯主体、设置在杆塔横梁上的用于系挂作业人员的安全带的后备保护绳、设置在杆塔横梁上的防坠绳以及设置在所述防坠绳上的钢丝绳自锁器,所述钢丝绳自锁器通过连接绳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坠绳的底端还设有防止所述钢丝绳自锁器滑脱的端头防脱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端头防脱装置包括与所述防坠绳的轴线方向垂直固定的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爬梯主体包括用于与所述杆塔横梁连接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杆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的且与所述立杆垂直连接的踏板,所述踏板沿所述立杆的杆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杆向与所述踏板的横向均设有相互连通的防脱滑槽,所述防脱滑槽内设有用于与所述防脱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在防脱滑槽的底端和/或顶端设有用于所述滑块拆装的进出口,所述滑块通过安全绳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上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垫。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立杆中部分别固定有与杆塔连接的挂环。

进一步地,所述防坠绳的顶端固定有“U”形的挂环,所述挂环的端口通过螺栓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防坠绳的底端设有与杆塔导线连接的挂钩。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上端悬挂在杆塔横梁上的爬梯主体,并同时设置后备保护绳和钢丝绳自锁器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实现了对作业人员的多重保护,当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慎向下滑落时,钢丝绳自锁器立即自动快速锁止,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后备保护绳也会拽着作业人员,防止其下坠,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双重保险,更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本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输电线路检修登高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安全保护装置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至少两人配合且缺乏有效机械锁止、不能及时有效防止人员坠落的技术问题,其能够实现自锁,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挂钩,2—端头防脱装置,3—防坠绳,4—钢丝绳自锁器,5—挂环,6—杆塔横梁,7—进出口,8—后备保护绳,9—滑块,10—安全绳,11—爬梯主体,11-1—立杆,11-2—踏板,12—防脱滑槽,13—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上端悬挂在杆塔横梁6上的爬梯主体11、设置在杆塔横梁6上的用于系挂作业人员的安全带的后备保护绳8、设置在杆塔横梁6上的防坠绳3以及设置在所述防坠绳3上的钢丝绳自锁器4,所述钢丝绳自锁器4通过连接绳13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

上述装置,通过设置上端悬挂在杆塔横梁6上的爬梯主体11,并同时设置后备保护绳8和钢丝绳自锁器4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实现了对作业人员的多重保护,当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慎向下滑落时,钢丝绳自锁器4立即自动快速锁止,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后备保护绳8也会拽着作业人员,防止其下坠,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双重保险,更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本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输电线路检修登高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安全保护装置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至少两人配合且缺乏有效机械锁止、不能及时有效防止人员坠落的技术问题,其能够实现自锁,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节省人力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坠绳3的底端还设有防止所述钢丝绳自锁器4滑脱的端头防脱装置2;所述端头防脱装置2包括与所述防坠绳3的轴线方向垂直固定的限位板。

上述限位板位于防坠绳3的底端,与防坠绳3垂直固定,能够防止钢丝绳自锁器4和后备保护绳8故障时会携带作业人员沿防坠绳3一直下落直至与防坠绳3滑脱,其通过限位板阻止钢丝绳自锁器4继续下落,从而保证了作业人员继续下落,对作业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作为对作业人员的第三重保护,更大限度的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爬梯主体11包括用于与所述杆塔横梁6连接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杆11-1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11-1之间的且与所述立杆垂直连接的踏板11-2,所述踏板11-2沿所述立杆11-1的杆向等间距布置;所述立杆11-1的杆向与所述踏板11-2的横向均设有相互连通的防脱滑槽12,所述防脱滑槽12内设有用于与所述防脱滑槽12滑动配合的滑块9,在防脱滑槽12的底端和/或顶端设有用于所述滑块9拆装的进出口7,所述滑块9通过安全绳10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可拆卸连接。

上述安全绳10连接滑块9在爬梯主体的防脱滑槽12内移动,其整体作为对作业人员的第四重保护,滑块9从防脱滑槽12的进出口7进入,能够在防脱滑槽12内自由滑动且不脱出,由于立杆11-1和踏板11-2上均设置防脱滑槽12,且相互贯通,保证了作业人员无论移动到哪里,不影响其作业,且均能对其起到保护的作用,作业完成后,滑块9能够从上部的进出口7脱出。上述结构设计简单,且使用方便,对作业人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踏板11-2的上表面设有防滑槽(图中未画出)。上述防滑槽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在爬梯主体上打滑,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踏板11-2上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垫。上述橡胶防滑垫能够增加作业人员鞋底与踏板11-2之间的摩擦力,防滑效果好,能够防止作业人员在爬梯主体上打滑,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立杆11-1中部分别固定有与杆塔连接的挂环(图中未画出),挂环位于立杆11-1的后部,即立杆11-1朝向杆塔的一侧面,挂环主要用于工作时与杆塔挂接,防止爬梯主体11的晃动,保证爬梯主体11的稳定,是作业人员工作更加舒适和安全。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坠绳3的顶端固定有“U”形的挂环5,所述挂环5的端口通过螺栓锁止。上述结构设计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连接牢固。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坠绳3的底端设有与杆塔导线连接的挂钩1。上述挂钩1主要用于与杆塔导线挂接,用于防止作业过程中防坠绳3的晃动以及防止防坠绳3与其他周边的物体挂接,保证钢丝绳自锁器4的正常使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高空悬垂作业的安全防坠爬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坠绳3为钢丝绳。选用钢丝绳更加牢固、耐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