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143发布日期:2018-06-30 05:07阅读:1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炊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用生活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炊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自动加水的电炊子,如自动供水茶盘,通常采用水箱、水泵、出水嘴、管道组成的供水单元从壶体的壶盖口处为壶体供水,采用此结构的电炊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使用起来也烦琐,要手动旋转上水柱的出水臂对准壶盖口才能供水,很不方便。二、当用户没有注意到水嘴与壶盖口对准时,就打开水泵的电源开关,会导致从出水嘴流出的水滴到了壶体的外部,把壶座的平台台面弄湿,甚至会有水进入到下耦合器内,造成电源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供水装置流出到壶体外的全自动上水的电炊子。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炊子,包括壶座、壶体,壶体上部具有壶嘴,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及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的上耦合器,所述壶座包括放置壶体的平台、设于平台中部与上耦合器可旋转配合的下耦合器、水泵及与壶嘴配合并为壶体提供净水的出水嘴,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软管与出水嘴连通,壶体可在壶座的平台上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座上设有感应开关,所述壶体的壶嘴旋转至正对出水嘴时,壶体正对感应开关的位置设有使感应开关动作的驱动件,感应开关串接在水泵的供电电路中,当感应 开关与驱动件作用时,接通水泵的供电电路,当感应开关与驱动件远离时,断开水泵的供电电路。

所述壶座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水泵连通。进水管一端与水泵连通,另一端接净水桶。

所述感应开关为磁感应开关,所述驱动件磁铁。

所述感应开关为光电开关,所述驱动件为发光灯具,发光灯具与上耦合器电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

由于在壶体和壶座之间设有感应开关及使感应开关动作的驱动件,当壶体旋转至壶嘴正对出水嘴时,感应开关闭合,从而可以驱动水泵工作,对壶体进行加水;当壶体壶嘴没有正对出水嘴时,感应开关断开,水泵无法工作,因此可以防止水在此时流出到壶体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电炊子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电炊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电炊子结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电炊子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电炊子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发明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炊子,主要由壶座1和壶体2组成,壶体2上部具有壶嘴20,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及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的上耦合器40。壶座1包括放置壶体2的平台3、设于平台3中部与上耦合器40可旋转配合的下耦合器41、水泵5及与壶嘴20配合并为壶体2提供净水的出水嘴6,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软管10与出水嘴6连通,壶体2可在壶座1的平台3上旋转,为了确保出水嘴6流出的净水进入壶体2内,在壶座1 的底部设有感应开关7,壶体2的壶嘴20旋转至正对出水嘴6时,壶体2底部正对感应开关7的位置设有使感应开关动作的驱动件8,感应开关7串接在水泵5的供电电路中,当感应开关7与驱动件8作用时,接通水泵5的供电电路,此时,如果水泵有单独的控制开关,则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给壶体进行供水,如果没有单独设置供电开关,则可以通过电路计时定量供水;当感应开关7与驱动件8远离时,断开水泵5的供电电路,水泵无法工作。感应开关7较为常用的为磁感应开关,驱动件8为磁铁或与磁感应开关相配套的开关组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感应开关,比如光电开关,则驱动件要采用发光灯具,比如发光二极管等,当为光电开关时,通常在结构设计上要注意防止自然光对光电开关的影响,比如增设较长的细小通道或采用透明度较低的遮光镜置于光电开关的前方,也可以采用近场感应开关等。为了实现自动供水,壶座1上设有进水管9,进水管9一端与水泵5连通,另一端接净水桶。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炊子,其主体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壶体2的驱动件8安装在壶体2的侧面,感应开关7安装在壶座1的水泵的侧壁处。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炊子,其主体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壶体2的驱动件8安装在壶体2的壶嘴20处,感应开关7安装在壶座1的水泵上方侧壁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