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干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4782发布日期:2018-06-19 04: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手器,尤其涉及防触电干手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更加注意卫生问题,尤其是公共场合这种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公共用品总会让人觉得不干净,很多人不愿意触碰。干手器多用于公共场合,方便人们用水后避免手与公共物品的直接接触便可以将手烘干。

然而,由于干手器多用于浴室或者洗手间,属于用水较多的地方,而水与电器接触后极易引发触电。尤其是在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拆卸维修时,可能会因为操作不慎而误触导电体,进而导致安全事故。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在拆卸时可以自动断电的干手器。

公开号为106580175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干手器装置,包括基座、旋接部以及装配部,基座靠左侧的内部设有内螺状纹空槽,内螺状纹空槽靠右侧的上下内壁相应设有滑接槽,滑接槽离开内螺状纹空槽一侧均设有斜切槽,每个滑接槽内均设有滑接杆,滑接杆上滑接配合连接有滑接块,滑接块与滑接槽滑接配合,滑接块右侧的滑接杆外侧绕接有第一弹力件,滑接块贴近内螺状纹空槽一侧穿进内螺状纹空槽内,滑接块内穿透设有第一孔槽,第一孔槽内部中端处设有第一方槽,第一方槽内滑接设有第一凸缘部,第一孔槽内滑接连接有挡块,第一凸缘部与挡块固定连接,第一凸缘部内侧与第一方槽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力件,挡块离开内螺状纹空槽一侧设有斜切端部,内螺状纹空槽右端侧内壁上设有配电孔,旋接部由第一外螺状纹部、环部以及第二外螺状纹部凑成,旋接部内设有穿透第一外螺状纹部、环部以及第二外螺状纹部的第二孔槽,环部的右侧端面且位于第一外螺状纹部的外周设有防磨垫,装配部由装配架、与装配架左侧端面固定连接的干手器以及设置在装配架右侧端面内的内螺状纹凹部组成,内螺状纹凹部内部左侧端面上设有电接孔。第二外螺状纹部、环部和第一外螺状纹部先左后右挨次固定连接,第二孔槽内部中端处设有第二方槽,第二方槽内设有第二凸缘部,第二孔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插杆,第二凸缘部与插杆固定连接,第二凸缘部右侧的插杆上绕接有第三弹力件。其可以在拆装时预先断开装配部和旋接部的电源,避免了工作人员拆装干手器触电。

但是,旋接部的插杆露在旋接部外侧,容易被刮擦磨损,而其方案中对插杆的长度有精确的要求,如果插杆磨损较多或有弯折,都会影响干手器的正常使用。为此需要对干手器的插杆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触电干手器,以在干手器能防触电的基础上保护干手器的关键核心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防触电干手器,包括基座、连接部和装配部,基座上设有第一螺纹槽,连接部包括与第一螺纹槽配合的第一螺纹部、位于第一螺纹部端部的圆环部和与圆环部相接的第二螺纹部,装配部上设有与第二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槽,第二螺纹槽底部设有接线孔;所述基座底部设有磁铁,所述第一螺纹槽上开有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第一螺纹槽底部设有接线孔;

所述第一螺纹部上设有第一直槽,第二螺纹部上设有第二直槽,且第一直槽的侧壁末端和第二直槽的侧壁末端连通;第一直槽内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具有铁磁性;第二直槽内设有与第一导杆滑动相接的第二导杆;在第二直槽上还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内固定有能将第二导杆推出第二直槽的微型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绝缘块与第二导杆固定,气缸的无杆腔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气缸的底部和活塞固定;圆环部与第二螺纹部相接面设有能被装配部旋入挤压的弹性气囊,圆环部内设有第一连通腔,弹性气囊通过第一连通腔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

所述第一螺旋部上开有与第一直槽底部连通的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的端部设有密封的伸缩管,伸缩管的外管固定在连通腔内,内管能滑动到第二连通腔外,内管上固定有弹性件,弹性件的自由端与外管固定。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装配时,调整连接部使第一螺旋部与第一螺纹槽对接,将第一螺旋部旋入第一螺纹槽,当第一螺旋部旋入第一螺纹槽的槽底时,内管被第一螺纹槽的槽底顶回外管内,同时磁铁将具有铁磁性的第一导杆吸入接线孔连通;调整装配部使第二螺纹槽与第二螺纹部对接,将第二螺纹槽旋转装配到第二螺纹部上,旋转装配期间,装配部的端面会挤压弹性气囊使其收缩,弹性气囊内的气体被挤入气缸内,从而使气缸的活塞杆移动带动第二导杆从第二直槽内伸出进入装配部的接线孔中,此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即实现了干手器电路的连通;

拆卸时,旋转装配部使第二螺纹槽与第二螺纹部分离,装配部的端部不再挤压弹性气囊,气缸内的复位弹簧在恢复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杆收回,气缸内的气体被重新挤入弹性气囊内,同时,与活塞杆相连的第二导杆被拉回第二直槽内;旋转连接部使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槽分离,内管在弹性件恢复力的作用下从外管中伸出,使连通腔内形成负压,第一导杆在气压与连通腔内的负压所形成的气压差作用下与磁铁分离并收回到第一直槽内。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当各部件分离时,连接部的第一导杆在第一直槽内,第二导杆在第二直槽内,对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起到保护作用;(2)当连接部旋入基座时,第一导杆与基座的接线孔连通,同样由于第二导杆在第二直槽内,避免了被人误触,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3)拆卸装配部时,第二导杆会自动收回第二直槽内,不会被操作人员碰到,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拆卸连接部时,第一导杆会与基座的接线孔分离并自动收回到第一直槽内,连接部上无电流,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第一直槽上开有限位槽,第一导杆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连接部与基座分离时,限位槽的限制了第一导杆的移动距离,使得第一导杆随着连接部一起移动,便于第一导杆与基座分离,避免了第一导杆被磁铁吸附,便于拆卸。

进一步,所述第一直槽和第二直槽的端部设有密封圈,使第一直槽、第二直槽和第二连通腔形成密闭的空腔。

进一步,所述圆环部的端面设有垫圈,增大连接部与基座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连接部滑动松开。进一步,所述圆环部与第一螺旋部偏心相接,所述第一直槽和第二直槽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导杆与第一螺旋部同轴,第二导杆与第二螺旋部同轴,便于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一直相接,提高干手器的通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触电干手器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防触电干手器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防触电干手器的装配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图2、图3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座1、磁铁2、第一螺纹槽3、通气孔4、连接部5、第一螺纹部6、圆环部7、第二螺纹部8、第一直槽9、第一导杆10、限位槽11、挡块12、第二连通腔13、伸缩管14、第一弹簧15、第二直槽16、第二导杆17、方槽18、气缸19、第二弹簧20、弹性气囊21、第一连通腔22、装配部23、第二螺纹槽24。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触电干手器,包括基座1、连接部5和装配部23。

基座1底部固定有磁铁2,基座1左侧开有水平的第一螺纹槽3,第一螺纹槽3底部设有接线孔,第一螺纹槽3下端开有与空气连通的通气孔4。

连接部5包括从右至左一体成型的第一螺纹部6、圆环部7和第二螺纹部8,其中,第二螺纹部8与圆环部7偏心连接,第一螺纹部6能与第一螺纹槽3装配。圆环部7的右端面固定有防滑的垫圈。第一螺纹部6上同轴开有第一直槽9,第二螺纹部8上同轴开有第二直槽16,第一直槽9和第二直槽16的侧壁底部连通。第一直槽9上开有限位槽11,第一直槽9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10,第一导杆10为具有铁磁性的铁制导杆,第一导杆10上设有挡块12,挡块1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1内;第一直槽9下端开有第二连通腔13,第二连通腔13的一端与第一直槽9底部连通,第二连通腔13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一螺旋部的端部。第二连通腔13的端部固定有密封的伸缩管14,伸缩管14的外管固定在连通腔的内壁,伸缩管14的内管能向右滑动到第二连通腔13外,内管上固定有作为弹性件的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的自由端与外管固定。第二直槽16内滑动相接有第二导杆17,第二导杆17与第一导杆10滑动相接。第二直槽16上方开有方槽18,方槽18内固定有能将第二导杆17推出第二直槽16的微型的气缸19,气缸19的活塞杆通过绝缘块与第二导杆17固定,气缸19的无杆腔内设有作为复位弹簧的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的两端分别与气缸19的底部和活塞固定。圆环部7左侧面设有弹性气囊21,圆环部7内设有第一连通腔22,弹性气囊21通过第一连通腔22与气缸19的无杆腔连通。在第一直槽9和第二直槽16的端部固定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第一导杆10、第二导杆17配合使第一直槽9、第二直槽16和第二连通腔13形成密闭的空腔。

装配部23上开有与第二螺纹部8配合的第二螺纹槽24,第二螺纹槽24底部设有接线孔。

如图4所示,装配时,调整连接部5使第一螺旋部与第一螺纹槽3对接,将第一螺旋部旋入第一螺纹槽3,当第一螺旋部旋入第一螺纹槽3的槽底时,内管被第一螺纹槽3的槽底顶回外管内,同时磁铁2将具有铁磁性的第一导杆10吸入接线孔连通;调整装配部23使第二螺纹槽24与第二螺纹部8对接,将第二螺纹槽24旋转装配到第二螺纹部8上,旋转装配期间,装配部23的端面会挤压弹性气囊21使其收缩,弹性气囊21内的气体被挤入气缸19内,从而使气缸19的活塞杆移动带动第二导杆17从第二直槽16内伸出进入装配部23的接线孔中,此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即实现了干手器电路的连通;

拆卸时,旋转装配部23使第二螺纹槽24与第二螺纹部8分离,装配部23的端部不再挤压弹性气囊21,气缸19内的复位弹簧在恢复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塞杆收回,气缸19内的气体被重新挤入弹性气囊21内,同时,与活塞杆相连的第二导杆17被拉回第二直槽16内;旋转连接部5使第一螺纹部6与第二螺纹槽24分离,内管在弹性件恢复力的作用下从外管中伸出,使连通腔内形成负压,第一导杆10在气压与连通腔内的负压所形成的气压差作用下与磁铁2分离并收回到第一直槽9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