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830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



背景技术:

图书架又称书架,是用来,常见于图书馆、书店、超市等地方,一般图书馆的图书成列较多,阅读者的数量也较多,图书馆的阅读桌位往往得不到满足,而在图书架旁手持收本查看往往极易造成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在书架旁阅读书籍并对书籍进行支撑的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包括框架、隔板、定位板、上支撑组件以及下支撑组件,若干隔板等距平行自伤而下设置在框架上,书籍放置在隔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隔板上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的定位板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设置第一滑槽内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的定位板设置在隔板的上端面,并与隔板的上端面呈垂直设置,所述的上支撑组件设置在若干隔板的其中一个隔板的下端面,所述的下支撑组件设置在上支撑组件的正下方的相邻的隔板的下端面,所述的上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滑槽、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二滑槽固定在隔板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滑槽、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所述的第三滑槽设置在隔板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三支撑与第四支撑板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内,所述的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板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框架为铝合金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的宽度为50-60cm,所述的隔板的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设置有隔离条,所述的隔板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一滑槽以及对应设置有定位板。

进一步的:设置有下支撑组件的隔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5cm~12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所述的上支撑组件以及下支撑组件可展开对书籍进行支撑固定,使得阅读者便于站在书架前看书,同时定位板可对书籍进行规整,放置书籍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以及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支撑组件以及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B。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一种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包括框架1、隔板2、定位板3、上支撑组件4以及下支撑组件5,若干隔板2等距平行自伤而下设置在框架1上,书籍6放置在隔板2的上端面上,所述的隔板2上设置第一滑槽11,所述的定位板3设置有滑块31,所述的滑块31滑动设置第一滑槽11内并通过螺栓12进行固定,所述的定位板3设置在隔板2的上端面,并与隔板2的上端面呈垂直设置,所述的上支撑组件4设置在若干隔板2的其中一个隔板2的下端面,所述的下支撑组件5设置在上支撑组件4的正下方的相邻的隔板2的下端面,所述的上支撑组件4包括第二滑槽41、第一支撑板42以及第二支撑43板,所述的第二滑槽41固定在隔板2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一支撑板42与第二支撑43板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41内,所述的第一支撑板42的一端与第二支撑43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下支撑组件5包括第三滑槽51、第三支撑板52以及第四支撑板53,所述的第三滑槽51设置在隔板2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三支撑与第四支撑板53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51内,所述的第三支撑板52的一端与第四支撑板53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框架1为铝合金框架1,所述的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14,所述的隔板2的宽度为50-60cm,所述的隔板2的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设置有隔离条13,所述的隔板2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一滑槽11以及对应设置有定位板3,设置有下支撑组件5的隔板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5cm~125cm。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阅读的图书馆书架,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特点:所述的定位板3滑动设置在隔板2上,书籍6放置在隔板2上,书籍6的设置在框架1侧板的一侧以及隔板2间,防止书籍6倾倒,所述的下支撑组件5以及上支撑组件4拉出,所述的第二支撑43板呈倾斜设置在第三支撑板52上,所述的书籍6贴合在第二支撑43板上,并通过第四支撑板53对书籍6下端进行按压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所述的上支撑组件4以及下支撑组件5可展开对书籍进行支撑固定,使得阅读者便于站在书架前看书,同时定位板3可对书籍6进行规整,放置书籍6倾倒。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