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2597阅读:3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盖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炊事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盖提手领域。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中,要做得一手好菜,除了要有会做菜的本领,还要有一套好厨具。锅盖提手是厨具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传统的锅盖提手一般安装在锅盖的顶部,呈圆柱结构,上部为球形,在使用时,由于锅盖温度高、气孔有蒸汽冒出,提拿锅盖只能提拿远离锅盖气孔的那部分提手,不能完全抓牢提手,同时因为提手与锅盖距离太近,还要小心人体手部被锅盖烫伤。为避免锅盖朝下放置时,桌面上有脏物粘在锅盖上,在再次把锅盖盖上时,脏物掉进食物内,所以锅盖一般朝上放置。但传统的锅盖朝上摆放时由于提手呈圆柱结构,容易转动、放置不稳定而掉落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锅盖提手,实现方便提拿、摆放稳固和避免烫伤的有益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锅盖提手,包括固定部、过渡部和捏提部,所述的锅盖设置有气孔,所述的固定部设有一个与锅盖连接固定的孔;所述的过渡部一端连接所述的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捏提部;所述的捏提部位置高于所述的固定部。锅盖上安装气孔主要为了避免锅里的温度太高,蒸汽无法散发而爆炸;捏提部的位置比固定部高,主要为了使捏提部远离锅盖,操作者提拿时不容易被烫热的锅盖烫到;同时,在把锅盖朝上放置时,捏提部的高度使锅盖摆放得更稳固、不易掉落和避免烫伤。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部呈扁平状,固定部与锅盖的连接部平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的过渡部连接,另一端呈圆弧状。固定部与锅盖的连接部平行是为了使锅盖提手与锅盖连接得更紧密、更稳固;固定部的另一端呈圆弧状是为了避免其棱角锋利,会不小心刮伤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部呈倾斜的圆柱结构。过渡部倾斜,主要是为了让捏提部高于固定部,同时,将过渡部倾斜的操作比将过渡部垂直的操作更简便有效,也能节省材料;过渡部呈圆柱结构主要是因为圆柱体的导热速度慢、抗弯和抗压能力强。

作为优选,所述的捏提部为扁平的长条状,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隔热层,捏提部从与过渡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到末端宽度逐渐变大,末端呈圆弧状,所述的捏提部设在远离锅盖气孔的一端。捏提部呈扁平的长条状,主要为了方便提拿、远离气孔和避免烫伤;隔热层能起到隔热的效果,避免操作者提拿时手被烫伤,也能增加手与捏提部的摩擦力,使操作者提拿更稳固;捏提部从与过渡部连接的一端开始到末端宽度逐渐变大,也有增大提拿的接触面积,使操作者提拿得更稳固的效果;末端呈圆弧状主要是为了避免末端的棱角锋利,会不小心刮伤手;捏提部设在远离锅盖气孔的一端,能很好地避免操作者被锅盖气孔的蒸汽烫到。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盖提手是由一圆柱体两边打磨压平,再弯曲成捏提部比固定部高的形状而成。所述的锅盖提手只由一圆柱体制作而成,材料易得、操作方法简便。

一种设有所述的锅盖提手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提手固定在锅盖的顶部,锅盖提手的捏提部设在远离锅盖气孔的一端。因为锅盖的重心在锅盖中央,锅盖提手固定在锅盖的顶部,能方便操作者提拿和节省空间;锅盖提手的捏提部设在远离锅盖气孔的一端主要是避免操作者被锅盖气孔的蒸汽烫到。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盖与所述的锅盖提手连接部位是用螺丝固定,在螺丝与锅盖连接部位、锅盖与锅盖提手连接部位、锅盖提手与螺丝连接部位各连接了一片隔热圈片,锅盖提手最上端的螺丝上安装有一个一端呈球形的螺丝帽。隔热圈片能增大锅盖提手和锅盖之间的摩擦力,能把螺丝拧得更牢固;隔热圈片也能阻隔锅盖与提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操作者在拿提手时被烫伤。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部宽度为1~2厘米,长度为1~3厘米。固定部的宽度或长度过小,不能很好地固定稳固,过大则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部直径为0.5~1.5厘米,高度为1~5厘米,固定部的延长线与过渡部的延长线相交的角度为90°~145°,捏提部的延长线与过渡部的延长线相交的角度为90°~145°。过渡部的直径过小,比较脆弱,容易变形;过渡部的直径过大,则浪费材料、加工难度加大、增加成本。过渡部高度过低,则容易被锅盖烫到,过高则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捏提部宽度为0.5~3厘米,长度为3~10厘米。捏提部宽度或长度过小,不利于操作者提拿,捏提部宽度或长度过大,则浪费材料、加工难度加大、增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一种锅盖提手和设有该锅盖提手的锅盖,能使锅盖提拿得更稳固,操作者也不用担心会被锅盖或锅盖上的气孔烫伤,同时,将锅盖朝上摆放时,锅盖能摆放得更稳固,不容易因为转动而掉落摔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盖提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盖提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盖提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所述锅盖提手的锅盖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所述锅盖提手的固定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所述锅盖提手的锅盖朝上摆放时的立体图。

图7是设有传统锅盖提手的锅盖的立体图。

图8是设有传统锅盖提手的锅盖朝上摆放时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固定部100、固定部与锅盖连接的孔110、过渡部200、捏提部300、隔热层310、锅盖400、锅盖气孔410、隔热圈片120、螺母130、螺丝帽140、螺栓1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锅盖提手包括固定部100、过渡部200和捏提部300,固定部100设有与锅盖连接固定的孔110,捏提部300设有隔层热310,主要用于隔热,还可以增大摩擦力,使操作者拿得更稳固。

如图2所示,固定部100的延长线与过渡部200的延长线相交的角度A为90°~145°,A的角度越小,加工难度越大,成本加大,固定部与锅盖也越不容易固定;捏提部300的延长线与过渡部200的延长线相交的角度B为90°~145°,B的角度越小,加工难度越大,捏提部越不方便提拿,同时也不符合设计理念。过渡部200的高度h为1~5厘米,太低容易被锅盖烫到,太高则增加成本。捏提部300的长度H为3~10厘米,太短则不利于操作者提拿,太长则增加成本。

如图3所示,固定部100宽度d为1~2厘米,固定部设在锅盖顶部,太短不利于锅盖与锅盖提手的固定,太宽则增加增加成本。捏提部300宽度为0.5~3厘米,有利于操作做提拿。

如图4所示,一种设有所述锅盖提手的锅盖400,所述锅盖提手的捏提部300固定在远离锅盖气孔410的一端,能有效避开气孔的蒸汽,防止烫伤。锅盖提手与锅盖400的连接方式为锅盖400连接隔热圈片120,隔热圈片120连接锅盖提手,锅盖提手连接螺丝130,螺丝130连接螺丝帽140。

如图5所示,螺栓150与锅盖400间有一隔热圈片120连接,拧紧螺栓150、螺母130、螺丝帽140,从而把锅盖400与锅盖提手固定。

如图6所示,设有所述锅盖提手的锅盖400朝上摆放时,锅盖提手不会随意转动,能给锅盖400一个稳定的支撑力。

如图7所示,传统的锅盖提手呈圆柱形安装在锅盖顶部,距离锅盖气孔比较近,提拿锅盖时只能提拿提手的一部分,否则手部容易被锅盖气孔冒出的蒸汽烫伤。同时,锅盖由于蒸汽影响也有比较高的温度,因为锅盖与提手的距离也比较近,一不小心手部会被锅盖烫伤。

如图8所示,设有传统锅盖提手的锅盖在朝上摆放时由于锅盖提手呈圆柱结构,锅盖提手与桌面接触时由于接触面积小而转动,很容易掉落摔坏。摆放的时候,锅盖离手的距离更近,会更容易烫伤手部。

通过使用一种锅盖提手和设有该锅盖提手的锅盖,能使锅盖提拿得更稳固,操作者也不用担心会被锅盖或锅盖上的气孔烫伤,同时,将锅盖朝上摆放时,锅盖能摆放得更稳固,不容易因为转动而掉落摔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