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197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智能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水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智能水杯也越来越被大多数人关注,这里面除了人们对水质的关注外还有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智能水杯采用UV(UV是英语单词Ultraviolet的缩写,意思是紫外线)杀菌技术可以保证杯内水质的零污染,但杀菌/抑菌的紫外线却是对人体有害,所以UV灯工作必须是严格保证在杯内,开盖后保证UV灯不发射紫外线。相关技术中虽有种类繁多的智能水杯,然而,大多智能水杯只是有蓝牙和显示功能,还没有一款具有杀菌/抑菌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水杯,所述智能水杯具有杀菌、抑菌功能,使用性能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所述智能水杯包括杯体和盖体,所述杯体的上端敞开并适于由所述盖体封盖,所述盖体上设有密封圈,所述盖体封盖所述杯体时所述密封圈对所述杯体的上周沿和所述盖体之间密封,所述智能水杯还包括:杀菌组件,所述杀菌组件适于对所述水杯内杀菌;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杀菌组件信号传输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杀菌组件,所述开关设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开关适于在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杯体上时由所述杯体上周沿触发以打开所述杀菌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当盖体盖在杯体上时,通过杯体的上周沿可以触发开关,从而可以打开所述杀菌组件,实现对杯体内液体的杀菌;当盖体未盖在杯体上时,杯体的上周沿不会触发开关,从而可以将所述杀菌组件关闭,避免所述杀菌组件对人体的伤害。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智能水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圈上设有触动部,所述触动部位于所述开关的下方,所述盖体封盖在所述杯体上时所述杯体的上周沿驱动所述触动部上移以触发所述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上设有向下凸出所述密封圈的下表面的弹片,所述触动部设在所述弹片上并与所述开关上下相对,所述弹片适于由所述杯体的上周沿驱动上移以触发所述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盖在所述杯体上时所述密封圈的压缩量不小于1毫米,且所述盖体打开时所述触动部与所述开关的间距不大于0.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杀菌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上杯盖和内杯盖,所述内杯盖与所述上杯盖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杀菌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杀菌组件为紫外杀菌组件,所述内杯盖上设有与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相对用于紫外线射出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杯盖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呈开口向下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容纳于所述环形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杀菌组件为紫外杀菌组件,且所述盖体封盖所述杯体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适于朝所述杯体内发射紫外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脚垫,所述脚垫的底面形成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在一个方向上的视图;

图3是图2的一个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另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中密封圈的一个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中密封圈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一个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中密封圈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的一个电路图。

附图标记:

智能水杯100,

杯体1,

盖体2,上杯盖21,内杯盖22,通孔221,容纳槽222,

密封圈3,触动部31,弹片32,

开关5,

脚垫6,凹槽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智能水杯杀菌/抑菌将会是一个必需功能。

下面结合图1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智能水杯100包括杯体1和盖体2,杯体1的上端(参照图3中杯体1的上端)敞开,并且杯体1适于由盖体2封盖,盖体2上设有密封圈3,盖体2封盖杯体1时,密封圈3对杯体1的上周沿和盖体2之间密封。这样可以避免漏水,提高智能水杯100的使用性能。

智能水杯100还包括:杀菌组件(未示出)和开关5,所述杀菌组件适于对水杯(智能水杯100或杯体1)内杀菌,这样有助于提高水的卫生水平。开关5与所述杀菌组件信号传输,开关5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杀菌组件,开关5设在盖体2上,开关5适于在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由杯体1上周沿触发以打开所述杀菌组件。也就是说,当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杯体1的上周沿可以触发开关5,从而可以打开所述杀菌组件,实现对杯体1内液体例如水的杀菌;当盖体2未盖在杯体1上时,杯体1的上周沿不会触发开关5,从而可以将所述杀菌组件关闭,避免所述杀菌组件对人体的伤害。

其中,盖体2与杯体1可以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使得盖体2与杯体1的安装和拆卸易于实现,还有利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杀菌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当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杯体1的上周沿可以触发开关5,从而可以打开所述杀菌组件,实现对杯体1内液体的杀菌;当盖体2未盖在杯体1上时,杯体1的上周沿不会触发开关5,从而可以将所述杀菌组件关闭,避免所述杀菌组件对人体的伤害。

参照图4并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密封圈3上设有触动部31,触动部31位于开关5的下方,盖体2封盖在杯体1上时,杯体1的上周沿驱动触动部31上移以触发开关5。换句话说,当盖体2封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杯体1的上周沿可以驱动触动部31向上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触动部31触发开关5,进而将所述杀菌组件打开实现对水的杀菌。

其中,开关5可以包括按键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4以及图8和图9,密封圈3上设有弹片32,弹片32向下凸出密封圈3的下表面;触动部31设在弹片32上,并且触动部31与开关5上下(参照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相对,弹片32适于由杯体1的上周沿驱动上移以触发开关5。也就是说,当盖体2封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杯体1的上周沿可以驱动弹片32向上移动,通过弹片32的向上移动可以带动触动部31向上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触动部31触发开关5,将所述杀菌组件打开实现对水的杀菌。

其中,弹片32可以呈曲面的形状,这样有利于提高触发开关5的灵敏度。

例如,密封圈3可以呈环形,且密封圈3上形成有朝杯体1内侧并向下凸出的弹片32,背离弹片32的一侧形成有与弹片32相连的触动部31,当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弹片32抵接杯体1以通过触动部31推动开关5控制所述杀菌组件的打开,实现杀菌、抑菌的功能。

弹片32与触动部31可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还有利于装配。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密封圈3的压缩量不小于(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盖体2打开时,触动部31与开关5的间距不大于(小于或等于)0.5毫米。由此,可以保证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触动部31可以很好地打开所述杀菌组件实现对水的杀菌;并且在盖体2打开时,触动部31与开关5脱离接触,能够及时将所述杀菌组件关闭,从而能够避免所述杀菌组件对人体的伤害。

其中,盖体2盖在杯体1上时,密封圈3的压缩量可以为1毫米、1.3毫米、1.5毫米、1.7毫米、1.8毫米或2毫米等,且盖体2打开时,触动部31与开关5的间距可以为0.5毫米、0.4毫米、0.3毫米或0.2毫米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H1等于0.3毫米,H2等于1.7968毫米。参照图8,H3等于1.5毫米,H4等于1.5毫米。参照图9,H5等于3.7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杀菌组件可以设置于盖体2上。这样便于所述杀菌组件的安装,有利于提高智能水杯100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4,盖体2包括上杯盖21和内杯盖22,内杯盖22与上杯盖21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杀菌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由此,便于将所述杀菌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实现对水的杀菌。

另外,智能水杯100还可以包括电控板组件,所述电控板组件设在盖体2内并位于密封圈3的内侧,所述电控板组件上形成有开关5和用于控制所述杀菌组件打开或关闭的微控制器,开关5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控板组件设在上杯盖21和内杯盖22之间限定出的所述容纳腔内,密封圈3与内杯盖22过盈配合。

参照图4和图10,所述微控制器可以包括控制电路和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断开或闭合的轻触开关K1。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述杀菌组件可以为紫外杀菌组件,内杯盖22上设有通孔221,通孔221可以呈圆形或多边形等,通孔221与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相对,通孔221可以用于使紫外线射出。这样使得由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可以经由通孔221进一步照射到杯体1内,实现对水的杀菌消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杯盖22上形成有容纳槽222,容纳槽222可以呈开口向下的环形槽,密封圈3容纳于所述环形槽(即容纳槽222)内。由此,通过容纳槽222便于实现密封圈3在盖体2上的可靠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杀菌组件可以为紫外杀菌组件,且盖体2封盖杯体1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适于朝杯体1内发射紫外线。这样使得由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可以进一步照射到杯体1内,实现对水的杀菌消毒。

例如,盖体2上可以形成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过孔,所述过孔适于紫外线的穿过,从而实现对水的杀菌消毒。

参照图5并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杯体1的底部设有脚垫6,脚垫6的底面形成有凹槽61。由此,通过在杯体1的底部设有脚垫6,可以防止智能水杯100倾倒,提高智能水杯100的放置稳定性。

其中,杯体1的底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脚垫6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可以由杯体1的底部向杯体1的内侧凹陷形成,脚垫6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杯100,智能水杯100可以保证开盖动作(盖体2从杯体1上打开)能被检测到,从而控制所述杀菌组件的工作,严格保证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在工作状态下杯盖2是盖在杯体1上的。

本实用新型研究开发了智能水杯100的开盖检测方案,保证盖体2打开与拧紧都能够被有效的检测,方案的结构图参照附图1至图9,电路图如图10所示。方案简单,成本低,在当前系统中可大范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是:杯盖2拧紧时,杯体1与盖体2内防漏密封胶圈(密封圈3)紧密接触;盖体2拧松时杯体1与盖体2内防漏密封胶圈脱离,若把密封圈3看成一个“开关”,则此“开关”有两种状态,根据此状态即可判断盖体2是否打开。

具体地,在盖体2内的密封圈3与所述电控板组件之间有一层隔热塑胶板。在密封圈3上有个一向下凸出的弹片32,弹片32可以小幅上下移动(幅度约1毫米),而所述电控板组件的轻触开关K1(例如开关5)也恰好置于与弹片32对应处。盖体2拧紧时,杯体1通密封圈3顶住开关5,由于弹片32是凸起的,受力后,会向上顶出,开关K1闭合,系统MCU端口检测到高电平。盖体2拧松时,密封圈3回弹,开关K1打开,系统MCU端口检测到低电平。系统MCU通过检测到的高低电平信号即可做出对应的动作控制所述紫外杀菌组件的紫外灯的工作。如图10,电路图中的电阻R1与电阻R2除了能通过分压给予系统MCU不同的高低信号外,R2还起到限流作用,在开关K1突然闭合或打开时保护MCU的引脚不受冲击,其中,R1可以为10千欧,R2可以为1千欧,I/O代表输入输出,GND代表电路中的零电位参考点,VCC代表电源(Volt Current Condenser)。

其中,MCU(Micro Control Unit)中文名称为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采用简单的方法可有效的检测智能水杯100的盖体2是否被打开,原理简单,成本低廉,在智能水杯100的后续保护动作上却能发挥最大作用,例如这里的打开盖体2后控制紫外灯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点是通过结构传导结合轻触开关将智能水杯开盖动作量化,结构简单,成本极其低廉。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点是量化智能水杯的开盖动作,以便水杯智能系统完成后续的保护措施。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的工作过程。

具体而言,当盖体2封盖在杯体1上时,通过杯体1的上周沿可以驱动弹片32向上移动,通过弹片32的向上移动可以带动触动部31向上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通过触动部31触发开关5,将所述杀菌组件打开实现对水的杀菌。

当盖体2未盖在杯体1上时,杯体1的上周沿不会触发开关5,从而可以将所述杀菌组件关闭,避免所述杀菌组件对人体的伤害。至此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水杯100的工作过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