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3D试衣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45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3D试衣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媒体平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3D试衣镜。



背景技术:

3D体感试衣镜是一套全新概念的硬件软件集成平台,它主要由试衣终端,内容管理服务器,互联网管理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多用于商场导购,辅助使用者了解商品信息更通过试衣镜功能进行试衣。它涵盖了试衣镜功能、多媒体信息发布等功能,使用者无需更换衣物,只需站在这虚拟试衣镜前时,3D体感试衣镜将自动显示试穿新衣以后的三维图像。使用者不用移动就可以更换服装款式,要做的只是简单的挥挥手旋转屏幕上的按钮,便可以轻松换衣。然而现有3D体感试衣镜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通过3D体感试衣镜观察衣服上身的视觉效果,但是使用者无法接触真实衣物,不能直观体验到3D体感试衣镜中显示衣物的质感材料,传统消费者在购买衣物时,不仅考量衣物的款型外观,更注重衣物材质是否舒适,如果看中某款衣物却还要再移动到实物处进行触摸衣物质感,过程麻烦,导致无法让使用者更彻底的了解产品信息,而且3D体感试衣镜内存储大量衣物款式,一一对应设置实物的话,需要较大空间。并且 3D试衣镜无法准确获知使用者各项身材数据,精准的为使用者推荐合体的衣物,使用者也不会每天测量自己的身材数据,只能凭借过往的数据得到一个大概,妨碍购买衣物,而且当使用者只有一人时,没有他人的帮助下,有些部位无法自我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收纳、出示衣物面料供使用者接触抚摸,且能够让使用者自我测量身材数据的3D体感试衣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3D试衣镜,包括试衣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试衣终端上设有试料装置及体形测量装置,所述试料装置包括置料盒、布料夹板、贴设于布料夹板并与其联动配合的布料及驱动布料夹板进出置料盒的驱动机构,所述置料盒设有置料腔及供布料夹板进出置料腔的出料口,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置料腔内延伸至出料口的第一轨道及与布料夹板联动配合的把手,所述布料夹板设置于置料腔内并通过与轨道滑移配合进出置料盒,所述把手延伸至出料口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布料与布料夹板贴设在一起进行联动配合,并一起放置在置料腔内的第一轨道上做滑动配合,使用者根据需要通过拉动把手拉出布料夹板,然后触摸贯穿布料材质、触感等实物信息,佐以试衣终端提供的款式、试穿等视觉信息,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而且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布料样品贴设于布料夹板,避免了囤放大量衣物,更加节省空间及试衣镜的体积,使用者观察完布料样品后,可以将布料夹板沿着第一轨道推回置料腔内,避免了布料暴露在外被污染的情况,采用手动机械式结构,免去了与试衣终端的信号连接及电控驱动设备,通过在置料盒上设置标识,使用者也能明白自己所观察的布料对应哪款衣物,节约了成本又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主动齿条、从动齿条、齿轮及弹性复位件,所述置料腔内设有第二轨道,所述主动齿条设于第二轨道内做滑动配合并穿过置料盒延伸至置料盒外,所述齿轮旋转设置于置料腔内并与主动齿条啮合,所述从动齿条相对主动齿条设置于齿轮的另一侧并与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条与布料夹板联动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主动齿条与置料腔内壁之间,驱动主动齿条移动后复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按压主动齿条推动主动齿条沿着第二轨道朝置料腔内滑移,主动齿条的滑移因为啮合作用,推动了旋转设置于置料腔的齿轮旋转,此时对称设置于齿轮相对主动齿条另一侧的从动齿条,受到齿轮旋转啮合的作用同时移动,因为从动齿条与齿轮啮合的同时与布料夹板联动配合,因此从动齿条的移动转化为布料夹板沿着第一轨道朝出料口方向的滑移。通过如此设置,使用者便能在按压主动齿条的时候,驱动布料夹板移动至出料口外,供使用者触摸布料,当使用者,松开主动齿条后,在设置于主动齿条与置料腔内壁之间的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主动齿条自动沿着第二轨道移动至初始位置,布料夹板随之缩回置料腔内,避免了使用者忘记将布料放回置料腔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压设于主动齿条与置料腔内壁之间,当主动齿条被使用者按压,沿着第二轨道朝置料腔内滑移时,弹簧被压缩累积势能,当使用者松开手后,外力消失,弹簧自动恢复原状,累积的势能释放,推动主动齿条恢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料夹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第一轨道滑移配合并与从动齿条联动配合,所述基板两侧沿出料口方向均设有夹合布料的夹头,所述夹头上设有夹布槽,所述夹布槽通过与布料过盈配合卡紧布料,所述布料夹设于基板两侧的夹头之间呈紧绷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使用者在触摸布料时,习惯同时揉搓布料正反面感知布料质感,通过在基板两侧设置的夹头,将布料设置于两侧的夹头之间,夹布槽与布料之间过盈配合,牢牢卡住布料两端,稳固的夹合住布料,使得布料被两端拉紧绷直,中央悬空,夹头伸出出料口后,使用者便能同时触摸布料的正反面,更加细致的了解布料质感,而且布料呈紧绷状态,出入出料口时,不会因为布料松弛拖拉而被出料口卡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试衣终端上设有置料柜,该置料柜上分隔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均设有试料装置,所述试料装置上的出料口与放置腔腔口同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置料柜有序的放置一个及以上的试料装置,使得试衣镜能够放置同种不同的布料供使用者体验质感,节省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试衣终端上设置有体形测量装置,所述体形测量装置包括机架及与机架活动连接的弹性测量机构,所述弹性测量机构包括基座、测量杆及弹性件,所述基座上设有滑动轨道,并沿滑动轨道方向在基座上刻设有尺寸标识,所述测量杆包括滑动端及杆端,所述滑动端与滑动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杆端延伸至滑动轨道外与身体接触,所述滑动轨道内对称设有测量杆,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对称设置的测量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成对设置在滑动轨道内的测量杆,当使用者需要测量自身某个部位的宽度、长度方面的数据时,便可拉开两个测量杆,将需要测量的部位,例如手臂、肩部、腹部、腿部等部位挤入两个测量杆之间,两个测量杆相对远离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进行收缩直至受到使用者身体阻拦停止,此时使用者通过观察基座上沿滑动轨道刻画的尺寸标识,就可以得知被测量部位的数据,这样设置的弹性测量机构灵活方便,使用者无需他人帮助,便能测量那些自己一个人无法测量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对称设置的测量杆分别为第一测量杆及第二测量杆,所述第一测量杆包括第一杆端,所述第二测量杆包括第二杆端,所述第一杆端与第二杆端相互之间呈“八”字型设置,所述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接近滑动端的部位相互靠近,远离滑动端的部位相互远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杆端与第二杆端相对设置为“八”字型,将较宽的开口处朝向使用者,使用者无需拉开第一测量杆及第二测量杆,只需要将需要测量的部位放入第一测量杆及第二测量杆之间,顺着“八”字型的斜面或弧面逐渐靠近基座,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逐渐收拢且相互靠近,在斜面或弧面的滑动配合下,被测量部位逐渐挤开第一测量杆及第二测量杆,直至完成测量。这样设置使得使用者操作更加便利,只需将被测量部位塞进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之间,便能完成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上均旋转设置有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设置滚轮,使得被检测部位进入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之间时更加顺滑,消除摩擦产生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垂直设置有升降轨道,该升降轨道内铺设有磁性面板,所述基座上设有磁铁,所述基座通过磁铁与磁性面板活动吸合在升降轨道内做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面板与升降轨道固定配合,磁铁与磁性面板活动吸合,使得磁铁需要移动时,通过外力驱使能够沿着升降轨道在磁性面板上滑移,不需要移动时,能够吸合保持原位。弹性测量机构通过基座上设置磁铁后,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升降弹性测量机构到自己所需的高度并保持该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磁铁设有旋转轴,所述基座上对应设有旋转孔,所述基座与磁铁之间通过旋转轴插设于旋转孔内做旋转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者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测量一些倾斜部位的数据时,无需偏转身体,只需旋转弹性测量机构的角度,便能完成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料装置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料装置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料装置分解图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试料装置结构示意图2;

图7为图6中A-A出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体形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体形测量装置分解图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多功能3D试衣镜,包括试衣终端1,所述试衣终端1上设有试料装置2及体形测量装置5,所述试料装置2包括置料盒21、布料夹板22、贴设于布料夹板22并与其联动配合的布料23及驱动布料夹板22进出置料盒21的驱动机构3,所述置料盒21设有置料腔211及供布料夹板22进出置料腔211的出料口212,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设置于置料腔211内延伸至出料口212的第一轨道31及与布料夹板22联动配合的把手39,所述布料夹板22设置于置料腔211内并通过与轨道滑移配合进出置料盒21,所述把手39延伸至出料口212外。

通过将布料23与布料夹板22贴设在一起进行联动配合,并一起放置在置料腔211内的第一轨道31上做滑动配合,使用者根据需要通过拉动把手39拉出布料夹板22,然后触摸贯穿布料23材质、触感等实物信息,佐以试衣终端1提供的款式、试穿等视觉信息,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而且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布料23样品贴设于布料夹板22,避免了囤放大量衣物,更加节省空间及试衣镜的体积,使用者观察完布料23样品后,可以将布料夹板22沿着第一轨道31推回置料腔211内,避免了布料23暴露在外被污染的情况,采用手动机械式结构,免去了与试衣终端1的信号连接及电控驱动设备,通过在置料盒21上设置标识,使用者也能明白自己所观察的布料23对应哪款衣物,节约了成本又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主动齿条32、从动齿条33、齿轮34及弹性复位件35,所述置料腔211内设有第二轨道213,所述主动齿条32设于第二轨道213内做滑动配合并穿过置料盒21延伸至置料盒21外,所述齿轮34旋转设置于置料腔211内并与主动齿条32啮合,所述从动齿条33相对主动齿条32设置于齿轮34的另一侧并与齿轮34啮合,所述从动齿条33与布料夹板22联动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35设置于主动齿条32与置料腔211内壁之间,驱动主动齿条32移动后复位。

使用者通过按压主动齿条32推动主动齿条32沿着第二轨道213朝置料腔211内滑移,主动齿条32的滑移因为啮合作用,推动了旋转设置于置料腔211的齿轮34旋转,此时对称设置于齿轮34相对主动齿条32另一侧的从动齿条33,受到齿轮34旋转啮合的作用同时移动,因为从动齿条33与齿轮34啮合的同时与布料夹板22联动配合,因此从动齿条33的移动转化为布料夹板22沿着第一轨道31朝出料口212方向的滑移。通过如此设置,使用者便能在按压主动齿条32的时候,驱动布料夹板22移动至出料口212外,供使用者触摸布料23,当使用者,松开主动齿条32后,在设置于主动齿条32与置料腔211内壁之间的弹性复位件35的作用下,主动齿条32自动沿着第二轨道213移动至初始位置,布料夹板22随之缩回置料腔211内,避免了使用者忘记将布料23放回置料腔211的情况。

所述弹性复位件35为弹簧351。

将弹簧351压设于主动齿条32与置料腔211内壁之间,当主动齿条32被使用者按压,沿着第二轨道213朝置料腔211内滑移时,弹簧351被压缩累积势能,当使用者松开手后,外力消失,弹簧351自动恢复原状,累积的势能释放,推动主动齿条32恢复原位。

所述布料夹板22包括基板221,所述基板221与第一轨道31滑移配合并与从动齿条33联动配合,所述基板221两侧沿出料口212方向均设有夹合布料23的夹头222,所述夹头222上设有夹布槽223,所述夹布槽223通过与布料23过盈配合卡紧布料23,所述布料23夹设于基板221两侧的夹头222之间呈紧绷状态。

传统使用者在触摸布料23时,习惯同时揉搓布料23正反面感知布料23质感,通过在基板221两侧设置的夹头222,将布料23设置于两侧的夹头222之间,使得布料23被两端拉紧绷直,中央悬空,夹头222伸出出料口212后,使用者便能同时触摸布料23的正反面,更加细致的了解布料23质感。夹布槽223与布料23之间过盈配合,牢牢卡住布料23两端,稳固的夹合住布料23。

所述试衣终端1上设有置料柜4,该置料柜4上分隔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放置腔41,所述放置腔41内均设有试料装置2,所述试料装置2上的出料口212与放置腔41腔口同向设置。

设置的置料柜4有序的放置一个及以上的试料装置2,使得试衣镜能够放置同种不同的布料23供使用者体验质感,节省了空间。

所述体形测量装置5包括机架51及与机架51活动连接的弹性测量机构6,所述弹性测量机构6包括基座61、测量杆62及弹性件63,所述基座61上设有滑动轨道611,并沿滑动轨道611方向在基座61上刻设有尺寸标识612,所述测量杆62包括滑动端621及杆端622,所述滑动端621与滑动轨道611滑动配合,所述杆端622延伸至滑动轨道611外与身体接触,所述滑动轨道611内对称设有测量杆62,所述弹性件63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对称设置的测量杆62上。

通过成对设置在滑动轨道611内的测量杆62,当使用者需要测量自身某个部位的宽度、长度方面的数据时,便可拉开两个测量杆62,将需要测量的部位,例如手臂、肩部、腹部、腿部等部位挤入两个测量杆62之间,两个测量杆62相对远离后在弹性件63的作用下,进行收缩直至受到使用者身体阻拦停止,此时使用者通过观察基座61上沿滑动轨道611刻画的尺寸标识612,就可以得知被测量部位的数据,这样设置的弹性测量机构6灵活方便,使用者无需他人帮助,便能测量那些自己一个人无法测量的数据。

所述对称设置的测量杆62分别为第一测量杆64及第二测量杆65,所述第一测量杆64包括第一杆端,所述第二测量杆65包括第二杆端,所述第一杆端与第二杆端相互之间呈“八”字型设置,所述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接近滑动端621的部位相互靠近,远离滑动端621的部位相互远离。

将第一杆端与第二杆端相对设置为“八”字型,将较宽的开口处朝向使用者,使用者无需拉开第一测量杆64及第二测量杆65,只需要将需要测量的部位放入第一测量杆64及第二测量杆65之间,顺着“八”字型的斜面或弧面逐渐靠近基座61,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逐渐收拢且相互靠近,在斜面或弧面的滑动配合下,被测量部位逐渐挤开第一测量杆64及第二测量杆65,直至完成测量。这样设置使得使用者操作更加便利,只需将被测量部位塞进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之间,便能完成测量。

所述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上均旋转设置有滚轮66。

通过旋转设置滚轮66,使得被检测部位进入第一杆端及第二杆端之间时更加顺滑,消除摩擦产生的阻力。

所述机架51上垂直设置有升降轨道52,该升降轨道52内铺设有磁性面板53,所述基座61上设有磁铁7,所述基座61通过磁铁7与磁性面板53活动吸合在升降轨道52内做滑动配合。

磁性面板53与升降轨道52固定配合,磁铁7与磁性面板53活动吸合,使得磁铁7需要移动时,通过外力驱使能够沿着升降轨道52在磁性面板53上滑移,不需要移动时,能够吸合保持原位。弹性测量机构6通过基座61上设置磁铁7后,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升降弹性测量机构6到自己所需的高度并保持该高度。

所述磁铁7设有旋转轴71,所述基座61上对应设有旋转孔,所述基座与磁铁之间通过旋转轴插设于旋转孔内做旋转配合。

使用者能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测量一些倾斜部位的数据时,无需偏转身体,只需旋转弹性测量机构6的角度,便能完成测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