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3150阅读:2105来源:国知局
勺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勺子。



背景技术:

勺子作为一种饮食器具,大都只包括勺头和勺柄,放置勺子时,勺头一般都是接触放置面的,这样勺头容易脏污,不卫生,现有技术CN203914383中将勺柄设置几个折弯,以使勺头不接触放置面,但其结构怪异复杂,多个勺子相互叠加时也较轻困难,折弯的设置使得勺子占用空间增大,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勺子,设置了加重部,加重部位于勺柄的尾部,可利用加重部的重量将勺头翘起,简单巧妙,能够很好地使勺头不碰及接触面,保持卫生不脏污,且多个勺子叠在一起时所占空间也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勺子,包括:勺头、勺柄和加重部,所述勺柄一端连接勺头,另一端连接加重部,勺柄与加重部的连接处设置一折弯,水平横向放置勺子时,加重部比勺头的水平位置低,加重部接触放置面,勺柄沿折弯处向上翘起,勺柄连接的勺头翘起,勺头不接触放置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横向放置勺子时,由于勺柄与加重部的连接处设置了折弯,加重部的水平位置比勺头的水平位置低,加重部的重量足够使勺头翘起,从而保证勺头不碰及放置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部为扁平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扁平状的加重部更贴合于接触面,增大了加重部与放置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勺子的稳定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重部内还设置有加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重块的设置增强了勺子平放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块设置于加重部上离勺头的远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重块设置于加重部上离勺头的远端,有利于勺头的平衡。加重部的整体中也可全部加入加重块,增强勺子放置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块为纵向布置或横向布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重块纵向布置或横向布置为加重块的布置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部的横向截面为圆形或矩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重部的横向截面为圆形或矩形,也可设置成不规则形,使加重部与接触面的面积增大,更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可有利于勺子悬挂于挂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勺头的材质包括硅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硅胶材质作为勺头,一方面使勺头质量轻,另一方面使勺头柔软不易伤及小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重部的材质包括金属。具体为铝质或不锈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重部的重量远超过勺柄及勺头的重量,从而保证勺头可靠翘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勺子,加重部与勺柄连接处设置一折弯,加重部为扁平状,可利用加重部的重量将勺头翘起,简单巧妙,能够很好地使勺头不碰及接触面,保持勺头卫生,且多个勺子叠在一起时所占空间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局部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局部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局部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勺子的俯视图;

图中:1勺头、2勺柄、3加重部、4加重块、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勺子,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包括:勺头1、勺柄2和加重部3,所述勺柄2一端连接勺头1,另一端连接加重部3,勺柄2与加重部3的连接处设置一折弯,加重部3为扁平状,加重部3的横向截面为圆形,加重部3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5,加重部3的材质为不锈钢,勺头1的材质包括硅胶,水平横向放置勺子时,加重部3接触放置面,勺柄2沿折弯处向上翘起,使勺柄2连接的勺头1翘起,勺头1不接触放置面。

实施例2

勺子,请参阅图4,加重部3内还设置有加重块4,加重块4设置于加重部3上离勺头1的远端,加重块4为纵向布置,加重部3的横向截面为圆形,加重部3的材质为铜合金,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勺子,请参阅图5及图6,加重部3内还设置有加重块4,加重块4设置于加重部3上离勺头1的远端,加重块4为横向布置,加重部3的横向截面为矩形,加重部3的材质为铝合金,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勺子,勺头不接触放置面,可有效避免勺头因碰及接触面而脏污,结构简单巧录,功能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