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放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6583发布日期:2018-11-02 21:0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花盆放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一般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所都摆放各种各样的花卉,以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优美。

家里和办公场所养的各种花卉一般都放在窗台,以使花卉能充分吸收阳光,确保花卉正常生长。

然而,家里或者办公室为了节省空间,很多窗户下方不设置窗台,这样确实扩大了室内空间。但是,窗户附近是室内晒太阳的最佳位置,窗户下方不设置窗台使得室内的花卉无法置于窗户附近充分吸收阳光,造成部分喜阳的花卉无法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盆放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窗户下方无窗台时,室内花卉无法置于窗户附近充分吸收阳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盆放置装置,包括:固定于墙体上的盖体和用于放置花盆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相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可相对于所述盖体转动、以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相垂直,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撑板相贴合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磁铁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磁铁。

具体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实际生产制造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对称设置于所述盖体两侧的拉绳,所述拉绳分别与所述支撑板两侧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直角合页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定花盆放置位置的凹槽。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背离所述凹槽的一面设置有拉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在使用时,将花盆放置装置的盖体固定在窗户下方两侧墙壁的安装槽内,通过拉动支撑板,使支撑板与盖体处于垂直状态,可以将花盆置于支撑板的上表面,由于窗户附近是室内晒太阳的最佳位置,因此,喜阳植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以确保正常生长;当花盆放置装置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板与盖体通过连接部相贴合,以便于节省室内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在窗户附近可以对花盆起到支撑作用,在窗户下方无窗台的情况下,也能将花盆摆放于窗户附近充分吸收阳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包括上述花盆放置装置。

所述放置装置与上述花盆放置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于墙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于墙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体;11-转轴;12-拉绳;13-第一磁铁;14-第一安装槽;15-固定孔;2-支撑板;21-第二磁铁;22-凹槽;221-通孔;2211-堵头; 23-拉环;3-墙体;31-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于墙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于墙体的正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包括:固定于墙体3上的盖体1和用于放置花盆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与盖体1 相连接、且支撑板2可相对于盖体1转动、以使支撑板2与盖体1 相垂直,盖体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盖体1与支撑板2相贴合的连接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在使用时,将花盆放置装置的盖体 1固定在窗户31下方两侧墙体3的安装槽内,通过拉动支撑板2,使支撑板2与盖体1处于垂直状态,可以将花盆置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由于窗户31附近是室内晒太阳的最佳位置,因此,喜阳植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以正常生长;当花盆放置装置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板2 与盖体1通过连接部相贴合,以便于节省室内空间。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安装在窗户31附近可以对花盆起到支撑作用,在窗户 31下方无窗台的情况下,也能将花盆置于窗户31附近充分吸收阳光,从而解决了窗户31下方无窗台的情况下室内花卉无法摆放于窗户31 附近充分吸收阳光的问题。

为了将盖体1较好地固定在墙体3上,可以在盖体1上设置多个固定孔15,通过螺栓穿入固定孔15将盖体1牢固地固定在墙体3上,以确保花盆放置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然,也可以将盖体1卡接在墙体3上,或者在墙体3的安装槽内设置固定板,将盖体1粘接在墙体3内的固定板上,以实现盖体1与墙体3之间的固定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为了在不使用花盆放置装置时,能够使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处于贴合状态,以避免在不使用花盆放置装置时,支撑板2与盖体1处于垂直状态导致占用室内空间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盖体1上的第一磁铁13和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第二磁铁21。

通过在盖体1上设置第一磁铁13,在支撑板2上设置与第一磁铁1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磁铁21,可以在不使用花盆放置装置时,通过第一磁铁13与第二磁铁21之间的吸力使支撑板2与盖体1处于贴合状态。由于花盆放置装置置于墙体3上的安装槽内,可以使支撑板 2与盖体1相贴合时,使支撑板2外表面与墙壁处于同一平面,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花盆放置装置不占用室内空间,且外表更加美观。

当然,连接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盖体1上的凸起和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固定槽,通过凸起与固定槽之间卡接以使盖体1与支撑板2之间相贴合。

实际生产制造时,为了使花盆放置装置的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能够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以确保花盆放置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更加平整、美观,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和图4 所示,盖体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4,第一磁铁13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4内,支撑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14对应的第二安装槽,第二磁铁21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

通过在盖体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4,在支撑板2上设置与第一安装槽14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将第一磁铁13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4内,第二磁铁21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使第一磁铁13的裸露在外的表面低于盖体1的表面,使第二磁铁21的上表面高于支撑板 2的上表面,进而确保第一磁铁13与第二磁铁21吸合在一起时,能保证盖体1与支撑板2吸合的稳定性的同时、也能保证盖体1与支撑板2之间的紧密性,从而保证花盆放置装置整体更加平整、美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为了使支撑板2可以长时间处于与盖体1相垂直的状态,即盖体1固定在墙体3上,支撑板2与盖体1和墙体3均垂直,可以将花盆置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实现支撑板2对花盆的支撑,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5所示,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通过转轴11连接,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定支撑板2与盖体1相垂直。

通过拉动支撑板2,使支撑板2的底部沿着转轴11与盖体1底部发生转动,当支撑板2的平面与盖体1的平面相垂直时,由于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件,以确保支撑板2平面与盖体1平面能够保持相互垂直状态,从而使支撑板2形成一个支撑花盆的支撑平面。

具体地,为了确保支撑板2底部沿着转轴11相对盖体1底部发生转动时,其转动至与盖体1平面相垂直时可以停止继续转动,使支撑板2平面与盖体1平面能够保持垂直状态,以为支撑花盆提供一个较好的支撑平面,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限位件为对称设置于盖体1两侧的拉绳12,拉绳12分别与支撑板2两侧相连接。

通过在盖体1两侧分别设置与支撑板2两侧对应连接的拉绳12,可以对支撑板2起到一定的拉力,从而限制支撑板2平面与盖体1 平面之间相垂直的状态。

当然,限位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限位件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盖体1两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两侧且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分别对应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一端设置在第一滑槽、另一端设置在第三滑槽内的第一连杆及一端设置在第二滑槽、另一端设置在第四滑槽内的第二连杆。当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至第一滑槽内远离转轴11的一端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滑至第三滑槽内靠近转轴11的一端,同时,第二连杆的一端滑至第二滑槽内远离转轴11的一端,另一端滑至第四滑槽内靠近转轴11的一端,此时,支撑板2与盖体1相垂直;相反,当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至第一滑槽内靠近转轴11的一端时,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滑至第三滑槽内远离转轴11 的一端,同时,第二连杆的一端滑至第二滑槽内靠近转轴11的一端,另一端滑至第四滑槽内远离转轴11的一端,此时,支撑板2与盖体 1相贴合;

优选地,为了使支撑板2可以长时间处于与盖体1相垂直的状态,即盖体1固定在墙体3上,使支撑板2与盖体1和墙体3均垂直,可以将花盆置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实现支撑板2对花盆的支撑,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4所示,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通过直角合页连接。

直角合页是一种合页,其能够连接支撑板2与盖体1,并能使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活动、且将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活动范围限制的0°-90°范围之内。

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通过直角合页相连接,可以确保支撑板2 与盖体1之间活动,并且可以限制支撑板2与盖体1之间处于相垂直的状态。

如此设计,可以使支撑板2底部与盖体1底部实现可拆卸连接,当花盆放置装置的某个部件损坏时,无需更换整个装置,只需更换损坏部件,从而能够节省用户的使用成本。

优选地,为了确保花盆置于支撑板2上时能够更加平稳,避免花盆滑落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限定花盆放置位置的凹槽 22。

凹槽22可以为方形、圆形,以适应花盆底部托盘的形状。

通过在支撑板2上设置凹槽22,可以将花盆置于其中摆放。由于凹槽22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将花盆置于凹槽22内可以对花盆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花盆滑落。

实际生产制造时,由于用户需要经常对花盆内的花卉浇水,浇水的时候很可能洒在支撑板2上,为了方便用户清理洒在凹槽22内的水,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4所示,支撑板2的凹槽22内设置有通孔221,通孔221上设置有堵头2211。

当用户想要清理凹槽22内的水时,可以将脏水收集器置于通孔 221的下方,打开堵头2211,使水直接流入脏水收集器,以方便对凹槽22内积水的清理。

当然,用户为了清洗凹槽22,也可以向凹槽22内加水,对凹槽 22完成清洗后,使水经通孔221流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对花盆放置装置清洗时必须将其从墙体3上取下才能完成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用户打开花盆放置,以实现其对花盆的支撑目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中,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板 2上背离凹槽22的一面设置有拉环23。

由于盖体1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3,支撑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磁铁13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磁铁21,当不使用花盆放置装置时,可以通过第一磁铁13与第二磁铁21的吸力将支撑板2与盖体1保持贴合状态。

然而,当用户想要使用花盆放置装置时,由于花盆放置装置的支撑板2的外表面与墙壁的表面相平行,用户想要打开花盆放置装置需要借助拉环23对支撑板2施加拉力,使支撑板2沿转轴11转动,当支撑板2与盖体1垂直时,由于拉绳12对支撑板2施加拉力,从而使支撑板2保持与盖体1相垂直的状态,以便于用户将花盆置于支撑板2的凹槽22内,完成对花盆的摆放工作。

当然,也可以在支撑板2上背离凹槽22的一面设置把手等部件,以便于用户对支撑板2施加拉力、将花盆放置装置打开。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设置在窗户31下方两侧墙体3上的放置装置不仅能够放置书等生活用品,也具备对花盆的支撑功能,当窗户 31下方无窗台时,可以解决室内花卉无法置于窗户31附近充分吸收阳光的问题,放置装置中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花盆放置装置。

由于花盆放置装置具有用于支撑花盆的支撑板2,用户通过拉动支撑板2,使支撑板2与盖体1处于垂直状态,可以将花盆置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由于窗户31附近是室内晒太阳的最佳位置,因此,喜阳植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以正常生长;当花盆放置装置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板2与盖体1通过连接部相贴合,以便于节省室内空间。由于放置装置配置有花盆放置装置,因此,放置装置安装在窗户31 附近可以对花盆起到支撑作用,在窗户31下方无窗台的情况下,也能将花盆置于窗户31附近充分吸收阳光,从而解决了窗户31下方无窗台的情况下室内花卉无法置于窗户31附近充分吸收阳光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