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脚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78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脚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多功能脚凳。



背景技术:

脚凳一般为高度较低的凳子,主要用来供使用者靠坐休憩,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而现有技术的脚凳绝大部分包括脚凳底座和盖设在其上部的脚凳上盖板,此种结构的脚凳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只能使使用者靠坐在脚凳上进行休憩,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使用者其它的要求,例如躺卧等要求,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折叠即可实现脚凳与床的转换,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多功能脚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折叠即可实现脚凳与床的转换,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的多功能脚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脚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的脚凳底座;

一盖设在脚凳底座上的脚凳上盖板,所述脚凳底座与脚凳上盖板所围区域形成一收纳空间;

一能够进行折叠打开或折叠关闭的折叠骨架组件;

一对称设置在折叠骨架组件两侧且带动其移至收纳空间内部或从收纳空间内部移出的连杆翻折组件,所述连杆翻折组件设置在收纳空间的内部;

一对称设置在折叠骨架组件两侧且能够带动脚凳上盖板从脚凳底座上打开或关闭的连杆机构;

当作为床使用时,打开所述脚凳上盖板,在所述连杆翻折组件的带动下折叠骨架组件从收纳空间内部移出,打开折叠骨架组件,即可作为床使用;

当作为脚凳使用时,将所述折叠骨架组件折叠关闭,在所述连杆翻折组件的带动下移至收纳空间内部,关闭所述脚凳上盖板,即可作为脚凳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折叠骨架组件包括第一折叠骨架、第二折叠骨架和第三折叠骨架,在所述第一折叠骨架与第二折叠骨架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折叠骨架,所述第一折叠骨架的尾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的前端上,所述第二折叠骨架的前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的尾端上;在所述第二折叠骨架和第三折叠骨架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折叠骨架,所述第二折叠骨架的尾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的前端上,所述第三折叠骨架的前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的尾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折叠骨架上设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的中部上,下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第三折叠骨架上设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的上端铰接在第三折叠骨架的中部中,下端为自由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叠骨架组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一支脚的支撑强度的第一支撑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支撑加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加固杆和第二支撑加固杆,所述第一支撑加固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脚的上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的中部上,所述第二支撑加固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的尾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加固杆的另一端上;在所述折叠骨架组件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二支脚的支撑强度的第二支撑加固组件,所述第二支撑加固组件包括第三支撑加固杆和第四支撑加固杆,所述第三支撑加固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脚的上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的中部上,所述第四支撑加固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的尾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支撑加固杆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翻折连杆、第二翻折连杆、第一翻折安装侧板和第一翻折复位弹簧,所述第一翻折安装侧板安装在脚凳底座的一侧上,在所述第一翻折安装侧板的前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翻折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折叠骨架组件的前端上,所述第一翻折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翻折连杆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翻折安装侧板的尾部上,所述第二翻折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翻折安装侧板的尾端上,另一端铰接在折叠骨架组件的中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连杆整体呈L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安装侧板、第二安装侧板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安装在脚凳底座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安装在脚凳上盖板的尾端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侧板的前端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侧板的前端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侧板的尾端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侧板的尾端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中部,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侧板的尾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不但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并且通过折叠能够实现脚凳与床的转换,从而满足了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床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骨架组件折叠状态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骨架组件折叠状态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作为脚凳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多功能脚凳,包括中空的脚凳底座100、脚凳上盖板200、折叠骨架组件、连杆翻折组件和连杆机构。

在脚凳底座100的底部设有支脚110,支脚11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脚凳与地面接触的平稳性能,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脚凳上盖板200盖设在脚凳底座100上,脚凳底座100与脚凳上盖板200所围区域形成一收纳空间A。

折叠骨架组件能够进行折叠打开或折叠关闭,折叠骨架组件包括第一折叠骨架310、第二折叠骨架320和第三折叠骨架330,在第一折叠骨架310与第二折叠骨架320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第一折叠骨架310的尾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的前端上,第二折叠骨架320的前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的尾端上。

在第二折叠骨架320和第三折叠骨架330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第二折叠骨架320的尾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的前端上,第三折叠骨架330的前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的尾端上。

在第二折叠骨架320上设有第一支脚321,第一支脚321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320的中部上,下端为自由端,在第三折叠骨架330上设有第二支脚331,第二支脚331的上端铰接在第三折叠骨架330的中部中,下端为自由端,通过第一支脚321与第二支脚331分别对第二折叠骨架320与第三折叠骨架330进行有效的支撑,有效的提高了折叠骨架组件整体的稳定性能。

在折叠骨架组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一支脚321的支撑强度的第一支撑加固组件,第一支撑加固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加固杆361和第二支撑加固杆362,第一支撑加固杆36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脚321的上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的中部上,第二支撑加固杆36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折叠骨架310的尾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加固杆361的另一端上,第一支撑加固组件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支脚321的支撑强度。

在折叠骨架组件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用于提高第二支脚331的支撑强度的第二支撑加固组件,第二支撑加固组件包括第三支撑加固杆371和第四支撑加固杆372,第三支撑加固杆371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脚331的上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的中部上,第四支撑加固杆372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折叠骨架320的尾部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三支撑加固杆371的另一端上,第二支撑加固组件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二支脚331的支撑强度。

连杆翻折组件对称设置在折叠骨架组件左右两侧且带动其移至收纳空间A内部或从收纳空间A内部移出,连杆翻折组件设置在收纳空间A的内部,连杆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翻折连杆410、第二翻折连杆420、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和第一翻折复位弹簧440,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安装在脚凳底座100的左右两侧上,在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的前端安装有连接板431,第一翻折连杆410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板431上,另一端铰接在折叠骨架组件的前端上,第一翻折复位弹簧44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翻折连杆410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的尾部上,第二翻折连杆42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的尾端上,另一端铰接在折叠骨架组件的中部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折连杆410整体呈L形,连杆翻折组件的设置使折叠骨架组件较为方便的移至收纳空间A或从收纳空间A移出。

连杆机构对称设置在折叠骨架组件左右两侧,且能够带动脚凳上盖板200从脚凳底座100上打开或关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10、第二连杆520、第一安装侧板530、第二安装侧板540和第一复位弹簧550,第一安装侧板530安装在脚凳底座100的一侧上,第二安装侧板540安装在脚凳上盖板200的尾端上,第一连杆51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侧板530的前端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侧板540的前端上,第二连杆52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侧板510的尾端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侧板540的尾端上,第一复位弹簧550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杆520的中部,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侧板530的尾端上。

当作为床使用时:

上抬脚凳上盖板200前端,第二连杆520绕第二连杆520与第一安装侧板530之间的铆钉点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杆510绕第一连杆510与第一安装侧板53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带动脚凳上盖板200往左向上旋转。

向上拉动连杆翻折组件,在第一翻折复位弹簧440辅助回拉的作用力下,第一翻折连杆410绕第一翻折连杆410和连接板431之间的铆接点顺时针旋转;第二翻折连杆420绕第二翻折连杆420和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之间的铆接点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连杆翻折组件上从收纳空间A内移出,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

抬起第一支脚321,在第一支撑加固杆361、第二支撑加固杆362和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的作用下,引起一折体的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支脚321垂直落置于地面上,第一支撑加固杆361同时对第一支脚32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

抬起第二支脚331,在第三支撑加固杆371、第四支撑加固杆372和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的作用下,引起第三折叠骨架330和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的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二支脚331垂直落置于地面上,第三支撑加固杆371同时对第二支脚33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最终形成如图1所示的床的状态。

当作为脚凳使用时;

抬起第三折叠骨架330,带动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第三折叠骨架330绕第二折叠骨架320和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同时在第三支撑加固杆371和第四支撑加固杆372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支脚331向第三折叠骨架330方向旋转,第三折叠骨架330、第二支脚331绕第三折叠骨架330和第二过渡折叠骨架35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直至形成如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

抬起第二折叠骨架320,带动上述的一折体,第二折叠骨架320、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绕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和第一折叠骨架31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同时在第一支撑加固杆361和第二支撑加固杆362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支脚321,向第二折叠骨架320方向旋转,第二折叠骨架320、第一支脚321绕第二折叠骨架320和第一过渡折叠骨架34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直至形成如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

抬起第一折叠骨架310,同时推动上述的折叠骨架组件向脚凳底座100的型腔内运动,第一翻折连杆410绕第一翻折连杆410和连接板431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第二翻折连杆420绕第二翻折连杆420和第一翻折安装侧板430之间的铆接点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折叠骨架组件向下移动,向内旋转至脚凳底座100的型腔内。

下压脚凳上盖板200前端,第二连杆520绕第二连杆520和第一安装侧板530之间的铆钉点顺时针旋转;第一连杆510绕第一连杆510和第一安装侧板530之间的铆接点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二安装侧板540往右往下旋转,直至凳上盖板200平齐落置于脚凳底座100上面,形成如图4所示的脚凳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不但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并且通过折叠能够实现脚凳与床的转换,从而满足了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给使用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