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腰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249发布日期:2018-09-01 02:42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腰靠装置,尤指一种可简易调整气囊充气量的椅子腰靠装置。



背景技术:

对长时间久坐的使用者来说,椅子的人体工学功效比起外观还要来的重要,因为椅子的舒适度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身心状态,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增加椅子人体工学方面的功效,业者在椅子上增加了腰靠装置,用以加强人体腰背的支撑效果来提升使用舒适度,如中国台湾专利M348543、M528124所揭示,其系提供了腰靠装置上下向或左右向的调整位移功能。此外,虽然腰靠装置已存在气囊式结构,但现有气囊式腰靠装置的结构组件多而烦杂,不利于制造端的制造及组装,更不利于使用者的操作调整,如背景技术不易操作调整气囊充气量的充气膨胀或泄气扁缩。

因此,提供操作方便又组装容易的椅子腰靠装置,供调整气囊的充气量用以抵靠人体的支撑效果,乃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课题,本实用新型即针对上述课题提供最有效且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椅子腰靠装置,供安装在一椅子的椅背框架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椅子腰靠装置,供安装在一椅子的椅背框架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件,其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体,其具有一凹槽部、一固定口部及一夹固部,该凹槽部设于该座体件的正面,且该凹槽部的底面上设有该固定口部,该夹固部分别设于该座体件的左右两侧;

一气囊控制件,其固设于该座体件的固定口部中,其具有一进气按压部、一泄气阀按钮部、一第一输气管、一进气孔及一腔体部;其中该进气按压部及该泄气阀按钮部凸露于该座体件的背面供由外部操作;其中该第一输气管设在该腔体部的一侧面上,该进气孔在该腔体部的一底面上,以使该第一输气管及该进气孔位于该座体件的凹槽部内;及

一气囊件,其具有一第二输气管,该气囊件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气囊体,供对应设于该座体件的凹槽部内;

其中,该气囊控制件的第一输气管连接至该气囊件的第二输气管并形成连通。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腰靠装置还设有一支持件,该支持件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框架体,供对应嵌设于该座体件的凹槽部内,以使该气囊件能对应设在该支持件的正面上。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支持件的正面上设有一穿孔部,供该气囊件的第二输气管穿过以连接至该气囊控制件的第一输气管。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气囊控制件还凭借一固定件而固定于该座体件的固定口的内侧。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椅背框架的正面还设有一前网布,其中该座体件的夹固部可上下滑动地夹设于该椅背框架上,并位于该前网布的背面上。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腰靠装置还设有一包覆布,供包覆在该气囊件及该支持件的正面及侧面上,以使包覆后的该气囊件及该支持件能够对应嵌设在该座体件的凹槽部中。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气囊控制件凭借高周波粘合技艺以使该进气按压部、该泄气阀按钮部、该第一输气管及该腔体部结合成一体。

所述的腰靠装置,其中:该气囊控制件还延伸设于该椅子的一扶手上,使该气囊控制件的第一输气管延伸至与该气囊件的第二输气管连接并形成连通。

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的进气按压部时,外部空气得由该进气孔进入该腔体部并通过该第一输气管及该气囊件的第二输气管,而再进入到该气囊件内以使该气囊件形成充气膨胀状态;其中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的泄气阀按钮部时,该气囊件内的空气得通过该第二输气管及该第一输气管而进入该腔体部,并再由该泄气阀按钮部而向外排出以使该气囊件形成泄气扁缩状态,如此有利于使用者方便操作调整气囊件的充气量,且装配容易而有利于制造端的制造及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背面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正面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腰靠装置(正面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背面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腰靠装置可上下移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气囊控制件安装于扶手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件为矩形的背视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件为椭圆形的背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座体件为多边形的背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腰靠装置;10-座体件;10a正面;10b背面;11-凹槽部; 12-固定口部;13-夹固部;20-气囊控制件;21-进气按压部;22-泄气阀按钮部; 23-第一输气管;24-进气孔;25腔体部;30-支持件;30a正面;31-穿孔部;32- 至少一通气孔;40-气囊件;41-第二输气管;50-固定件;60-包覆布;2-椅子; 3-椅背框架;3a-正面;4-前网布;4a-背面;5-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图示,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其中各图示只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关系及相关功能,因此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设置且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椅子腰靠装置1,供安装在一椅子2的椅背框架3上使用,其包含有一座体件10、一气囊控制件20 及一气囊件40。

该座体件10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体,其具有一凹槽部11、一固定口部 12及一夹固部13,该凹槽部11设于该座体件10的正面10a,且该凹槽部11的底面上设有该固定口部12;该夹固部13分别设于该座体件10的左右两侧,用以使该座体件10架设在该椅背框架3上。

气囊控制件20固设于该座体件10的固定口部12中,其具有一进气按压部 21、一泄气阀按钮部22、一第一输气管23、一进气孔24及一腔体部25;其中该进气按压部21及该泄气阀按钮部22凸露于该座体件10的背面10b供使用者能由外部操作;其中该第一输气管23设在该腔体部25的一侧面上,该进气孔 24在该腔体部25的一底面上(如图3所示),以使该第一输气管23及该进气孔24位于该座体件10的凹槽部11内。

该气囊件40具有一第二输气管41,其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气囊体,供对应设于该座体件10的凹槽部11内。

其中该气囊控制件20的第一输气管23连接该气囊件40的第二输气管41 并形成连通。

如图1中箭头A所示,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20的进气按压部21时,外部空气得由该进气孔24进入该腔体部25并通过该第一输气管23及该气囊件40 的第二输气管41,而再进入到该气囊件40内以使该气囊件40形成充气膨胀状态。

如图1中箭头B所示,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20的泄气阀按钮部22时,该气囊件40内的空气得通过该第二输气管41及该第一输气管23而进入该腔体部 25,并再由该泄气阀按钮部22而向外排出以使该气囊件40形成泄气扁缩状态。

其中该腰靠装置1还设有一支持件30但不限制,其是一左右向延伸的长形框架体供对应嵌设于该座体件10的凹槽部11内以使该气囊件40能对应设在该支持件30的正面30a上如图3、4所示,用以维持该气囊件40的缓衡效果并减少该气囊件40的充气量。又该支持件30的正面30a上具有一穿孔部31,使该气囊控制件20的第一输气管23能穿过该支持件30的穿孔部31以连接至该气囊件40的第二输气管41并形成连通。

其中该气囊控制件20还凭借一固定件50而固定于该座体件10的固定口12 的内侧,该固定件50固定方式包含卡合固定及锁合固定如图3、4所示,有利于增加该气囊控制件20的定位固定。

其中该椅背框架3的正面3a还设有一前网布4;其中该座体件10的夹固部 13可上下滑动地夹设于该椅背框架3上如图5中箭头C所示,并位于该前网布 4的背面4a上。

如图3、图4所示,其中该腰靠装置1还设有一包覆布60供包覆在该气囊件40及该支持件30的正面及侧面上,以使包覆后的该气囊件40及该支持件30 得对应嵌设在该座体件10的凹槽部11中,有利于使腰靠装置1更加美观。

该气囊控制件20凭借高周波粘合技艺以使该进气按压部21、该泄气阀按钮部22、该第一输气管23及该腔体部25结合成一体,使该气囊控制件20形成一模块且以有利于组装及安装。

该气囊控制件20还系延伸设于该椅子2的一扶手5上,使该气囊控制件20 的第一输气管23得延伸至与该气囊件40的第二输气管41连接并形成连通。

该座体件10及该支持件30凭借塑料射出技艺所成型的一体成型体。

该座体件10的形状并不限制,可包含矩形如图7所示、椭圆形如图8所示及多边形如图9所示;该座体件10的固定口12的形状并不限制,其系配合该气囊控制件20而设计,如包含矩形如图7所示、椭圆形如图8所示及多边形如图9所示。

该支持件30还设有至少一通气孔部32,该通气孔部32的形状包含圆形、长条形如图3、4所示。

如图6所示,该气囊控制件20的第一输气管23的长度不限制;其中该气囊件40的第二输气管41的长度也不限制;其中该气囊控制件20的第一输气管 23系延伸穿入该椅子2内部,并使该气囊控制件20的第一输气管23与该气囊件40的第二输气管41在椅子2内部,即可凭借该气囊控制件20控制该气囊件 40的进气与泄气,使该腰靠装置1的该气囊控制件20还能安装于扶手5上使用但不限制,供使用者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腰靠装置1,与其他背景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腰靠装置1能凭借该座体件10的夹固部13而可上下滑动地夹设于该椅背框架3上,使装配容易而有利于制造端的制造及组装,并可提升腰靠装置1的使用效率。

(2)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20的进气按压部21时,外部空气得进入到该气囊件40内以使该气囊件40形成充气膨胀状态,当按压该气囊控制件20的泄气阀按钮部22时,该气囊件40内空气即能由该泄气阀按钮部22向外排出以使该气囊件40形成泄气扁缩状态,有利于使用者方便操作调整该气囊件40的充气量,以提升该气囊件40支人体支撑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