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2818发布日期:2018-06-22 21:1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



背景技术: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无寒战反应、皮下脂肪薄、棕色脂肪含量少、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表皮角化层差、能量储备少等特点,当环境温度较低、保温不够、热量摄入不足时,容易出现低体温。严重且持续的低体温可引起新生儿皮肤硬肿,甚至发生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等各个系统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及糖、胆红素等代谢异常,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存活率。暖箱和辐射台在早产儿护理中广泛运用,但棉被因其传统有效的保暖效果,仍是新生儿必不可少的保暖工具。然而,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睡袋为上下单片侧拉链设计,使用简便,避免束缚,有利于生长发育。但由于盖被为单片设计,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时,肢体暴露过多,不利于保暖;而且做局部护理也需要打开拉链,掀开上被频繁刺激新生儿,不利于新生儿安静睡眠。其次,“鸟巢”式护理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新生儿发展性照顾的一种方法。鸟巢由于具备人造子宫的特点,从仿生学角度创造出一种和谐、安宁、温暖的环境,满足了新生儿舒适、安全与归属的需要。完善了人性化服务内容,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呼吸暂停、硬肿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但目前市售“鸟巢”成品,舒适度好,但是功能单一,价格较贵,应用较少;临床上多采用以各种棉质材料临时制作“鸟巢”或制成“鸟巢垫”,成本低,但缺点是所需材料多,占用温箱或床的空间较大,而临时“鸟巢”效果难以持续保证,需要人为经常整理。

国外现状:美国哈佛大学Als教授在1986年提出了新生儿发展性照护,给早产儿提供个性化的发育支持护理,包括减少声光刺激、减少侵入性操作刺激、疼痛管理、建立24h睡眠周期、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等。但对于新生儿睡袋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现状:黄成风.婴儿睡袋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4,19(6):73.在2003年对市售的婴儿睡袋进行了改进,使之前片长、后片短,方便了更换尿布。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尹莉.自制棉睡袋保暖用于新生儿硬肿症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32-33.无陪新生儿科于2004年至2006年对新生儿硬肿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己设计的棉睡袋,对硬肿症患儿实行保暖。王丽丽,睡袋式包裹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21):6.在2010年对住院新生儿应用睡袋式包裹,改进了新生儿舒适度。韩娟[等介绍一种临床实用新型婴幼儿睡袋[J].护理研究,2011,25(7):1796.在2011年设计了一种临床实用新型婴幼儿睡袋,应用于小儿外科监护病房术后患儿。

就市场调研:目前常用婴儿睡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睡袋类型为上下单片侧拉链设计。由于盖被为单片设计,在进行婴儿护理操作时,肢体暴露过多,不利于保暖;而且做局部护理也需要打开拉链,掀开盖被频繁刺激婴儿,不利于安静睡眠。例如:做婴儿右侧手臂静脉穿刺,需要将拉链全部拉开,掀开全部上被,才能暴露出操作部位。另外两种睡袋类型较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四肢呈功能性屈曲位,双上肢“W”位,双下肢“M”位,因此“大”字型或“T”字型睡袋,不符合新生儿生理特点,不适用于新生儿。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新生儿睡袋的设计并没有统一标准,且研究相对较少。可兼做鸟巢的多功能护理型睡袋也未查到相关文献。存在着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在护理新生儿与婴儿时存在的肢体大面积外露,保暖性差等诸多问题而提供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其中:包括睡垫,在所述的睡垫的顶端设有与睡垫为一体的头垫,在所述的睡垫的左侧边缘至上而下设有与睡垫为一体的上被左侧翼、下被左侧翼,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和下被左侧翼之间设有拉链,在所述的睡垫的右侧边缘至上而下设有与睡垫为一体的上被右侧翼、下被右侧翼,在所述的上被右侧翼和下被右侧翼之间也设有拉链,在所述的头垫与睡垫的折叠处且位于睡垫与头垫的两端边缘对齐设有左肩垫和右肩垫;在所述的头垫的顶端也设有拉链;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下被左侧翼、上被右侧翼、下被右侧翼的表面边缘及上部、下部以及左肩垫、右肩垫及睡垫的下端均设有对应的系带。

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和下被左侧翼的边缘设有上被襟与下被襟,在所述睡垫的下端设有被襟。

所述的下被左侧翼和下被右侧翼的下端及睡垫下端对应的系带还可以用拉链替代。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颈肩部设计:颈部流线型设计更符合生理结构;增加肩垫既提高保暖性能又可避免新生儿过度活动;

2.上盖被四片式设计:方便护士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同时在操作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肢体暴露和对新生儿的刺激;

3.头垫设计:卷起头垫可制成软枕垫在新生儿肩部,使其头稍后仰,有利于气道畅通,不需要额外使用软枕;头垫顶端拉链拉起制成帽子,在病室通风或新生儿外出时方便头部保暖。

4.主要部位系带设计:避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有利于监护仪导联线引出。

5.小被襟设计保证系带间的密闭严合性,不影响操作,有助于保暖。

6.可兼做“鸟巢”:新生儿住温箱或光疗时,可将睡袋四片侧翼和头、肩垫向上卷起制成简易“鸟巢”,营造类似母体的环境,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焦躁,使其感到舒适安全;

7.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婴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生儿护理型睡袋,其中:包括睡垫8,在所述的睡垫8的顶端设有与睡垫为一体的头垫1,在所述的睡垫8的左侧边缘至上而下设有与睡垫8为一体的上被左侧翼4、下被左侧翼6,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4和下被左侧翼6之间设有拉链11,在所述的睡垫8的右侧边缘至上而下设有与睡垫8为一体的上被右侧翼5、下被右侧翼7,在所述的上被右侧翼5和下被右侧翼7之间也设有拉链11,在所述的头垫1与睡垫8的折叠处且位于睡垫与头垫的两端边缘对齐设有左肩垫2和右肩垫3;在所述的头垫1的顶端也设有拉链11;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4、下被左侧翼6、上被右侧翼5、下被右侧翼7的表面边缘及上部、下部以及左肩垫2、右肩垫3及睡垫8的下端均设有对应的系带12。

为了保证新生婴儿的保暖性和睡袋的严密性,在所述的上被左侧翼4和下被左侧翼6的边缘设有上被襟9与下被襟10,在所述睡垫8的下端设有被襟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被左侧翼6和下被右侧翼7的下端及睡垫8下端对应的系带还可以用拉链替代。拉链拉起制成帽子,在病室通风或婴儿儿外出时方便头部保暖。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婴儿更换衣服,只需解开上被系带,有利于下半身保暖;更换尿布,只需解开下被系带,有利于上半身保暖。

2.婴儿脐带护理,拉开上被中间拉链,只暴露操作局部,减少刺激。

3.四肢静脉穿刺或输液部位观察,根据具体情况只需解开上被四片设计中的任何一片即可。

4.足跟采血或足部监测血氧饱和度,可拉开下被底端拉链,只露足部。

5.婴儿儿皮肤清洁或皮肤情况交接班,按序分别解开相应系带即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肢体暴露,有助于保暖。

6.心电监护导联线可从上系带间隙处引出,避免线路压迫皮肤,同时不影响保暖。

7.卷起头垫可制成软枕垫在新生儿肩部,使其头稍后仰,有利于气道畅通,不需要额外使用软枕;头垫顶端拉链拉起制成帽子,在病室通风或婴儿儿外出时方便头部保暖。

8.新生儿住温箱或光疗时,可将睡袋四片侧翼和头、肩垫向上卷起制成简易“鸟巢”,营造类似母体的环境,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焦躁,使其感到舒适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