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组合智能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791发布日期:2018-08-04 11:1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组合智能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柜子,不管是衣柜还是橱柜,均为普通的板接结构,不具备智能化除湿功能,尤其在早晚湿度高、梅雨季节以及雷雨前后湿度大时,柜子内部容易返潮,长期以往,柜子内还容易滋生真菌霉菌。而随着现代化发展脚步的推进,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保证内部低温干燥环境、防霉防返潮的智能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保证内部低温干燥环境、防霉防返潮的模块组合智能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块组合智能柜,包括:

尾柜,其包括具有第一容腔的第一柜体,在第一柜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容腔相通的进风口;

功能柜,其与尾柜均呈模块化设置且二者可组合拼接为排柜结构,所述功能柜包括具有第二容腔的第二柜体,所述第二容腔通过过风口与第一容腔联通,在第二柜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容腔相通的连接风口,在第二容腔内设有内传感器,在功能柜外设置有外传感器以及与连接风口相连的风机,所述内传感器、外传感器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置于功能柜外,在第二柜体上安装有分别与内传感器、外传感器、风机相连的电器机构,当第二容腔内部温度或湿度大于外部时,所述风机进行排风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尾柜和功能柜之间通过组合拼接方式连接有至少一个模块化的组合柜,所述组合柜包括具有第三容腔的第三柜体,所述第三容腔通过过风口分别与第一容腔、第二容腔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柜体上端均设有上容置空间,所述风机置于第二柜体的上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风口开设于第二柜体上端并与对应上容置空间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各柜体下端均设有下容置空间,所述进风口开设于第一柜体下端并与对应下容置空间联通,相邻两柜体的连接处靠下端位置均开设有上述过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各柜体上的过风口分别设置为上下分布的一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各柜体上、下端的边沿处分别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分别与对应的上容置空间或下容置空间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进风口上盖有小孔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过风口处安装有带防虫网的盖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柜体内部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且柜体内部湿度低于或等于外部湿度时,所述风机停机,当柜体内部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而柜体内部湿度高于外部湿度时,所述风机进行排风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外部湿度降低时,所述风机进行换气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器机构可根据一天内温度湿度变化对柜体内部进行动态平衡控制,进而切换风机换气和排风作业模式,使柜体内部处于低温干燥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传感器置于第二容腔内壁靠上端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器机构包括置于对应上容置空间内的电器盒以及置于第二柜体上端面部的显示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各柜体面部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容腔的柜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布局紧凑、合理,尾柜和功能柜通过模块化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双柜组合,在二者之间增加柜体可以进一步组成多柜组合,本实用新型将单个功能柜模块的功能拓展到尾柜及根据需求增加的中间柜体上(比如将进风口设于尾柜,并通过过风口联通容腔),实现了自由组合,同时可以对各柜体内进行降温除湿作业,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器机构比对两组温度湿度传感器数据差值,当柜体内部温度或湿度大于外部的对应温度或对应湿度时,驱动风机进行排风作业,将多余温度和/湿度排出柜外,能保证内部(衣物等物品)处于低温干燥环境中,防止真菌霉菌生长,特别是可以防止梅雨天、清晨夜晚湿度大以及夏天雷雨前后湿度大的时候,衣柜内部返潮问题,本模块组合智能柜对于我国南方温度湿度变化明显的地方尤为适用和有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双柜智能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多柜智能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尾柜;11、第一柜体;111、第一容腔;112、进风口;20、功能柜;21、第二柜体;211、第二容腔;212、连接风口;213、上容置空间;30、过风口;40、内传感器;50、外传感器;60、风机;70、显示窗;80、组合柜;81、第三柜体;811、第三容腔;90、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模块组合智能柜包括:

尾柜10,其包括具有用于悬挂、放置物品的第一容腔111的第一柜体11,在第一柜体11上开设有与第一容腔111相通的进风口112;

功能柜20,其与尾柜10均呈模块化设置且二者可组合拼接为排柜结构,所述功能柜20包括具有第二容腔211的第二柜体21,所述第二容腔211通过过风口30与第一容腔111联通,在第二柜体21上开设有与第二容腔211相通的连接风口212,在第二容腔211内设有内传感器40,在功能柜20外设置有与外界接触的外传感器50以及与连接风口212相连的风机60,所述内传感器40、外传感器50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机60的出风口置于功能柜20外,在第二柜体21上安装有分别与内传感器40、外传感器50、风机60相连的电器机构,当第二容腔211内部温度或湿度大于外部时,所述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模块组合智能柜,不仅可以应用为衣柜、橱柜,还可适用于适应性场合,即本模块组合智能柜既可以是一种模块组合智能衣柜,也可以是模块组合智能橱柜。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内传感器40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外传感器50也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其中内传感器40置于柜体内,用于检测柜子内部温度和/或湿度,外传感器50置于柜体外部且与外界接触,用于检测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或湿度,风机60的入口与连接风口212相连。

本模块组合智能柜整体结构布局紧凑、合理,上述第一柜体11和第二柜体21优选并排组合拼装为单排排柜,尾柜10和功能柜20通过模块化组合方式可以组成双柜组合,在二者之间增加柜体可以进一步组成多柜组合,并优选配套不同功率的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本实用新型将单个功能柜20模块的功能拓展到尾柜10及根据需求增加的中间柜体上(比如将进风口112设于尾柜10,并通过过风口30联通容腔),实现了自由组合,整体模块组合智能柜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器机构比对两组温度湿度传感器数据差值,当柜体内部温度或湿度大于外部的对应温度或对应湿度时,驱动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将多余温度和/湿度排出柜外,能保证内部(衣物等物品)处于低温干燥环境中,防止真菌霉菌生长,特别是可以防止梅雨天、清晨夜晚湿度大以及夏天雷雨前后湿度大的时候,衣柜内部返潮问题,本模块组合智能柜对于我国南方温度湿度变化明显的地方尤为适用和有利。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优选在第二柜体21上也开设有进风口112,进而单个功能柜20也能实现智能降温除湿作业。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智能柜是一种模块组合智能柜,还可以通过功能柜20、尾柜10、组合柜80实现多柜组合,实用性强。具体的,在尾柜10和功能柜20之间通过组合拼接方式连接有至少一个模块化的组合柜80,所述组合柜80包括具有第三容腔811的第三柜体81,所述第三容腔811通过过风口30分别与第一容腔111、第二容腔211联通。

本实用新型模块组合智能柜的排风作业设置如下:当柜体内部湿度大于外部湿度,或者柜体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且同时高于预设温度时,所述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当柜体内部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同时柜体内部湿度低于或等于外部湿度时,所述风机60停机,当柜体内部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但此时柜体内部湿度高于外部湿度时,所述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

简单的讲,总体上内部温度或湿度大于外部时驱动排风,但当内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预设温度进一步优选为10°)时,并且内外有温度差,不驱动风机60,但是此时内部湿度大于外部时依旧驱动风机60进行排风作业,即内部湿度较外部大时始终排风。

作为优选,当外传感器50检测外部湿度(即外界空气湿度)降低时,所述风机60进行换气作业。

在下午或者傍晚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此时湿度处于较低状态时,进行降湿度作业,使得智能柜可以换气,进而保证智能柜内部处于低温干燥的环境中,防潮防霉。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器机构可根据一天内温度湿度变化对柜体内部进行动态平衡控制,进而切换风机60换气和排风作业模式,使柜体内部处于低温干燥环境。

本模块组合智能柜利用一天内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平衡,比如下午或者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湿度低)的时候进行降湿度作业,此时驱动风机60为换气状态,而在清晨、晚上、梅雨季节、雷雨前后等湿度大的时候,切换风机60至排风状态,进而降温降湿度,使得智能柜内部始终处于低温干燥环境中,防止真菌霉菌生长,可以防止柜体内部返潮,尤其适用于我国南方等温度湿度变化大的地方。

为方便安装和更换传感器,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选内传感器40置于使用者便于够到且顺手的第二容腔211内壁靠上端位置,上端位置也避免内传感器40被格挡或者挤压。

进一步的,为方便排风和换气,避免干涉,也保证整体空气流动性,优选各柜体上端均设有上容置空间213,所述风机60置于第二柜体21的上容置空间213内,所述连接风口212开设于第二柜体21上端并与对应上容置空间213联通。

进一步的,为保证柜体外部的通风效果,容腔进风以及风机60的排风、换气效果,优选各柜体下端均设有下容置空间,所述进风口112开设于第一柜体11下端并与对应下容置空间联通,且进风口112设置为至少一个(优选设置为多个),相邻两柜体的连接处靠下端位置均开设有上述过风口30,这样底部进风,上部出风的排风流向设置,可以更加稳定、快速、可靠地完成降温除湿作业。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流通效率和流通量,各柜体上的过风口30分别设置为上下分布的一列。

在各柜体上、下端的边沿处分别开设有通风口90,且通风口90分别与对应的上容置空间213或下容置空间联通;进一步优选在各边沿均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90,即柜体前面部和侧部均有通风孔,保证气流流动性。

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整体智能柜布局更加紧凑,而且将柜体的容腔上提并架空于地面,避免地面潮气渗入容腔内,进一步具有防潮效果,而且进风口112、过风口30、连接风口212、风机60出风口以及各个通风口90紧密配合,使得整体柜体通风效果理想,保证了柜子内部的低温干燥环境。

优选在进风口112上盖有小孔过滤网,以防止虫鼠进入;优选在过风口30处安装有带防虫网的盖子,可以防虫防屑。

优选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器机构包括置于对应上容置空间213内的电器盒以及置于第二柜体21上端面部的显示窗70,这样的结构布局紧凑,电器盒隐藏于第二柜体21上方,显示窗70的外端面优选与第二柜体21上端面部端面齐平,整齐美观,其显示窗70上可现实温度以及湿度信息,方便实用。

进一步地,为保证电器机构与外传感器50对接更加准确、可靠,保证布局的紧凑性,优选外传感器50嵌设或者内置于显示窗70上。

优选地,在各柜体面部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容腔的柜门,这样各柜体、柜门以及其他上述部件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组合智能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