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737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同行业内常规端座是分左右两个独立的个体对称使用的,安装的支撑脚跟工件主体连在一块,模具压注时一起成型。做一套工件需要开两套分左右大小一样的模具,无疑增加了前期的成本投入。订货时都有最低订货量,配对使用的工件,最低订货量都要乘以二,增加了库存的压力。喷涂加工时也要配对加工,多个颜色加工时,偶尔会出现不同颜色左右数量不一至的情况出现,多出或缺少的单边工件就无法配对。来料检验发现单边工件漆面表面处理有质量问题的,另一边也是没法配对。安装支撑脚连在主体上不可拆的,无伦是散件发货还是组装成品发货,凸出的支撑脚在包装箱内比较占空间。支撑脚与主体连接处比较单薄,受到较大的外力时容易折断,支撑脚折断后不能更换,工件只有报废处理,另一边也是没法配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通用性强和更加牢固的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包括有卷帘窗端座本体,所述卷帘窗端座本体包括有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周围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所述底板的左下角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一插接座,所述底板的右上角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座,所述第一插接座、第二插接座内均设置有插槽,其中一个所述插槽内可拆卸设置有支撑脚。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其中所述卷帘窗端座本体由铝合金通过模具一体成型。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其中所述支撑脚由镀锌铁制成。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座与所述第一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其中所述第二插接座与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包括有卷帘窗端座本体,卷帘窗端座本体包括有底板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周围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底板的左下角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一插接座,底板的右上角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座,第一插接座、第二插接座内均设置有插槽,其中一个插槽内可拆卸设置有支撑脚。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将配对使用的两个个体合二为一个左右通用的个体,降低前期开发成本的投入,减轻库存压力,使用更方便,通用性较强;可拆支撑脚使包装更容易,更节省空间,更换方便,安装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左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右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没有安装支撑脚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没有安装支撑脚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左端座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右端座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脚;2、第一插接座;3、第二插接座;4、卷帘窗端座本体;41、底板;42、第一侧板;43、第二侧板;44、第三侧板;45、第四侧板;46、第五侧板;5、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转轴的卷帘窗端座,包括有卷帘窗端座本体4,卷帘窗端座本体4由铝合金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卷帘窗端座本体4包括有底板41以及分别设置在底板41周围的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第三侧板44、第四侧板45和第五侧板46,底板41的左下角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一插接座2,第一插接座2与第一侧板42相互平行设置,底板41的右上角处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座3,第二插接座3与第二侧板4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插接座2和第二插接座3内均设置有插槽5,两个所述插槽5均可单独安装和拆卸支撑脚1,支撑脚1安装在底板的左下角第一插接座2时,工件为右边使用,支撑脚1安装在底板的右上角第二插接座3时,工件为左边使用,支撑脚1由镀锌铁制成。

使用时将支撑脚1装入到第一插接座2内可作为右端座来使用,同时只需将卷帘窗端座本体4顺时针旋转90°,再将第一插接座2内的支撑脚1拉出,将支撑脚1插入到第二插接座3内可作为左端座来使用,即可将配对使用的两个个体合二为一个左右通用的个体,降低前期开发成本的投入,减轻库存压力,使用更方便,通用性较强;可拆支撑脚1使包装更容易,更节省空间,更换方便,安装更加牢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