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2981发布日期:2018-07-10 21:1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筒,特别是涉及一种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



背景技术:

目前,筷子在洗完之后直接放入筷筒时,由于筷子下部不容易干燥,时间久了,筷子下部容易产生霉变,使用这种霉变的筷子就餐,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使洗涤后的筷子快速干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CN 201120150865.8公开了一种带锅盖架的筷筒,其筷筒底座为水平面,筷筒内设倾斜隔板,筷筒侧面开出水孔,筷子放置于筷筒内,筷子上的残留水经倾斜隔板、筷筒侧面出水孔流出。倾斜隔板不易固定,且制造成本较高。另,受出水孔尺寸大小的影响,筷筒内底部可能还会存在部分残留水,导致筷子下部仍旧不易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柱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筷子的干燥速度,防止筷子下部霉变的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拱形,拱形底座上设有立柱,立的底端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固连,立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筒体和右筒体,左筒体和右筒体均与立柱可拆式连接,左筒体的底端和右筒体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拱形底座的上表面外边缘处设有凸边。

进一步,所述凸边高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外边缘0.5-1.5mm,也就是说,凸边的高度为0.5-1.5mm,优选1mm。

进一步,所述拱形底座的横截面为方形,拱形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四个外边缘,四个外边缘处均设有凸边。

进一步,左筒体的底端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为2-3mm,优选2.5mm。右筒体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亦为2-3mm,优选2.5mm。

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左筒体和右筒体分别通过不同的挂钩与立柱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螺纹孔,左筒体的右侧面和右筒体的左侧面亦开有螺纹孔,左筒体和立柱通过置于立柱的左侧面螺纹孔中和左筒体的右侧面螺纹孔中的螺栓可拆式连接;右筒体和立柱通过置于立柱的右侧面螺纹孔中和右筒体的左侧面螺纹孔中的螺栓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纹孔可用插销孔替代,螺栓可用插销替代。

左筒体与立柱之间的可拆式连接的方式、右筒体与立柱之间的可拆式连接的方式除了上述挂钩、螺栓或插销方式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

进一步,所述拱形底座内设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内设加热装置的拱形底座的上表面由不锈钢制成, 底座上表面具有散热功能,可实现对筷筒的干燥。拱形底座的底面和侧面宜为绝缘面。

进一步,所述拱形底座上设有电源插孔,拱形底座内的加热装置通过插于电源插孔内的电源线外接电源。

或者,所述拱形底座上可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加热装置的开关,拱形底座内可设有可更换电池,可更换电池通过开关与加热装置相连。

进一步,左筒体和右筒体的高度可相差50-70mm,可兼用于放置调羹、水果刀、汤勺等餐具或/和厨具。

进一步,左筒体和右筒体上均布有透气孔。

使用时,可将筷子放置于左筒体或右筒体中,筷子底端直接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相接触。由于底座为拱形,且左筒体的底端和右筒体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筷子洗后的残留水便可经该间隙快速流出左筒体或右筒体,使得筷子洗后存在的残留水与筷子快速分离,保证残留水360°无死角完全脱离筒体,有利于实现筷子的干燥;在重力作用下,残留水沿着底座上表面滑至凸边内侧,便于残留水的及时收集和处理,不易藏污垢。并且,所述间隙也增强了筒体的通风性能,有利于保持筷子的干燥。拱桥型底座内设加热装置,可以在潮湿或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促进筷筒干燥,防止筷子下部霉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左筒体和右筒体均与立柱可拆式连接,可将左筒体和右筒体随时拆下,方便筒体的清洗等。使用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实现筷子洗后的残留水与筷子的分离,防止筷子端部发生霉变,能方便及时的清理残留水,提高筷子的干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的拱形底座的俯视图。

图中:1、拱形底座;2、左筒体;3、右筒体;4、立柱;5、透气孔;6、电源插孔;7、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3,拱形底座可拆分筷筒,包括拱形底座1,拱形底座1上设有立柱4,立柱4的底端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固连,立柱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筒体2和右筒体3,左筒体2和右筒体3均与立柱4可拆式连接,左筒体2的底端和右筒体3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外边缘处设有凸边7。

所述加热装置为现有设备,在此不赘述。

所述凸边7高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外边缘1mm,也就是说,凸边7的高度为1mm。

所述拱形底座1的横截面为方形,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四个外边缘,四个外边缘处均设有凸边7。

左筒体2的底端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为2.5mm。右筒体3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亦为2.5mm。

所述立柱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图中未示出),左筒体2和右筒体3分别通过不同的挂钩与立柱4可拆式连接。

拱形底座1内设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

内设加热装置的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由不锈钢制成, 底座上表面具有散热功能,可实现对筷筒的干燥。

所述拱形底座1上设有电源插孔6,拱形底座1内的加热装置通过插于电源插孔6内的电源线(图中未示出)外接电源。

左筒体2和右筒体3上均布有透气孔5。

使用时,可将筷子(图中未示出)放置于左筒体2或右筒体3中,筷子底端直接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相接触。由于底座为拱形,且左筒体2的底端和右筒体3的底端均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以筷子洗后的残留水经筒体底端与拱形底座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出左筒体2或右筒体3,使得筷子洗后存在的残留水与筷子快速分离,保证残留水360°无死角完全脱离筒体,有利于实现筷子的干燥;在重力作用下,残留水沿着底座上表面滑至凸边7内侧,便于残留水的及时收集和处理,不易藏污垢。且,该间隙也增强了筒体的通风性能,有利于保持筷子的干燥。拱桥型底座1内设加热装置,可以在潮湿或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促进筷筒干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立柱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左筒体2的右侧面和右筒体3的左侧面亦开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左筒体2和立柱4通过置于立柱4的左侧面螺纹孔中和左筒体2的右侧面螺纹孔中的螺栓可拆式连接;右筒体3和立柱4通过置于立柱4的右侧面螺纹孔中和右筒体3的左侧面螺纹孔中的螺栓可拆式连接。

所述拱形底座1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加热装置的开关(图中未示出),拱形底座1内设有可更换电池(图中未示出),可更换电池通过开关与加热装置相连。

左筒体2和右筒体3的高度相差60mm,可兼用于放置调羹、水果刀、汤勺等厨具。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螺纹孔用插销孔替代,螺栓用插销替代。

其余同实施例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