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825发布日期:2018-08-28 22:2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桌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桌子的结构大多较为单一,其桌板多为固定的。桌板固定的桌子在作为需要进行展示的物品的载体时,无法将较重的样品以360度旋转展示给他人;而在个人办公时也无法实现台面扩张。因此,现有桌子的功能性较少、使用也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子。该桌子在展示物品时能够对被展示的物品进行360度的全方位展示,或者在该桌子在办公用途时能够实现台面的扩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桌子,所述桌子包括:第一桌板,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套和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套和第二轴承套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桌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套和所述第二轴承套均具有一第二通孔;桌板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套远离所述第一桌板的一侧,其中,所述桌板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套和所述第二轴承套的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轴承套和第二轴承套旋转;轴承盖,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套远离所述第一桌板的一侧,所述轴承盖与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连接;至少一第二桌板,设置于所述桌板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一桌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内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桌板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且在所述第二桌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桌板和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总投影面积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第二桌板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桌板由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移出所述第一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所述第一桌面的表面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桌板的偏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桌板固定件包括一支撑部以及由所述支撑部向所述第二通孔延伸的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套和所述第二轴承套的第二通孔与所述轴承盖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环绕所述延伸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桌板支撑件和所述第一轴承套之间,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环绕所述轴承盖和所述延伸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盖和所述第二轴承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套朝向所述第二桌板的一侧还具有一凹入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轴承套的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容置于所述第一台阶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套朝向所述第二桌板的一侧还具有一凹入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轴承套的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容置于所述第二台阶内。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圈,所述第一轴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桌板的一侧还设有一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二弹性圈,所述第二轴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桌板的一侧还设有一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弹性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套和所述第二轴承套均具有一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轴承盖设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桌板固定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轴承盖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将其与所述桌板固定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桌子通过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间设置旋转机构,使第二桌板可以相对第一桌板进行水平旋转。进而,当该桌子在作为需要进行展示的物品的载体时,能够对被展示的物品进行360度的旋转、全方位地进行呈现,或者在该桌子在办公用途时,第二桌板可以安装于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当其旋转至第一桌板之外的区域后能够实现整个桌子的台面的扩张,扩大台面的面积。因此,该桌子相比现有的桌子来说,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应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旋转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旋转机构的第一轴承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旋转机构的第一轴承套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在第二桌板收起状态下的俯视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桌子在第二桌板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桌板

11 第一通孔

2 第二桌板

31 第一轴承套

311 凸台

312 第一台阶

313 第一环形槽

32 第二轴承套

321 凸台

322 第二台阶

323 第二环形槽

33 桌板固定件

331 支撑部

332 延伸部

333 第二螺孔

34 轴承盖

341 第一螺孔

35 第一径向轴承

36 第二径向轴承

37 第一弹性圈

38 第二弹性圈

39 第二通孔

5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请参见图1至图6,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桌子的旋转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桌子的旋转机构的第一轴承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及仰视图、桌子在第二桌板收起状态下的俯视图以及桌子在第二桌板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其桌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因此,上述附图中均省略了桌子的桌腿等部件。在图1至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桌子包括:第一桌板1、至少一第二桌板2以及旋转机构。

第一桌板1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其中,第一桌板1为一固定的桌板,通常与桌腿的部分相连接。第一桌板1上设有一沿竖直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11。在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设置于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其中,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可以是指第一桌板1的中心以外的位置或者偏离中心的位置,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设置于第一桌板1的一侧边缘。

第二桌板2设置于第一桌板1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桌板2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1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二桌板2至少覆盖第一通孔11所在的区域。为了实现该桌子在展示物品时能够对被展示的物品进行360度的全方位展示,或者在该桌子在办公用途时能够实现台面的扩张,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第二桌板2可相对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内旋转。

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一桌板的第一通孔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2桌板固定件33以及轴承盖34。

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11。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分别位于第一桌板1的两侧,对第一桌板1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套具有一凸台311,第一轴承套31由第一桌板1的上方插入第一通孔11内,位于第一桌板1和第二桌板2之间。其中,凸台311位于第一通孔11中。第一轴承套31具有一沿竖直贯通的第二通孔39。第二轴承套32的结构与第一轴承套31相同,类似地,第二轴承套32也具有一凸台321,第二轴承套32由第一桌板1的下方插入第一通孔11内。其中,凸台321位于第一通孔11内,其中,第二轴承套32同样具有一第二通孔39,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上的两个第二通孔39相对应,以供桌板固定件33穿过。

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一轴承套31远离第一桌板1的一侧。桌板固定件33依次穿过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的两个第二通孔39,并且桌板固定件33可相对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旋转。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二桌板2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侧(图1和图2中即为第二桌板2的下方),桌板固定件33包括一支撑部331以及由支撑部331向第二通孔39延伸的延伸部332。可选地,桌板固定件33的支撑部331与第二桌板2之间通过胶贴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且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2的偏心位置,其中,第二桌板2的偏心位置可以是指第二桌板2的中心以外的位置或者偏离中心的位置,例如图1和图2中,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2的边缘。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穿过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上的两个第二通孔39与轴承盖34相连接。在此实施例中,延伸部332起到了转轴的作用、使桌板固定件33可在第一轴承套31和第二轴承套32的两个第二通孔39内进行旋转,进而,因第二桌板2与桌板固定件33相互固定,因此,可使第二桌板2同时进行旋转。

轴承盖34设置于第二轴承套32远离第一桌板1的一侧。轴承盖34与桌板固定件33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轴承盖34设有多个第一螺孔341。桌板固定件3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螺孔341相对应的第二螺孔333。轴承盖34通过螺钉5穿过第一螺孔341将其与桌板固定件33固定连接,从而使整个旋转机构得到固定。

进一步地,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径向轴承35。第一径向轴承35环绕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可转动地设置于桌板支撑件33和第一轴承套31之间。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套31朝向第二桌板2的一侧(图2中为上侧)还具有一凹入的第一台阶312。第一台阶312与第一轴承套31上的第二通孔39相连通,第一径向轴承35容置于第一台阶312内。

进一步地,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二径向轴承36。第二径向轴承36环绕轴承盖34和桌板固定件33的延伸部332、可转动地设置于轴承盖34和第二轴承套32之间。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二轴承套32远离第一桌板1的一侧(图2中为下侧)还具有一凹入的第二台阶322。第二台阶322与第二轴承套32上的第二通孔39相连通,第二径向轴承36容置于第二台阶322内。进而,桌板固定件33依次穿过第一径向轴承35、第一轴承套31的第二通孔39以及第二轴承套32的第二通孔39,在第二径向轴承36处与轴承盖34通过螺钉5相连接。第一径向轴承35和第二径向轴承36可以最大程度减小了旋转结构的体积和重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套31与第二轴承套32相对第一桌板1对称,第一径向轴承与第二径向轴承相对第一桌板1对称,以此有效地保证对桌板固定件33的轴向夹持力。此外,由于桌板固定件33、第一轴承套31、第二轴承套32、第一径向轴承35和第二径向轴承36均为可转动地设置,因此,可使旋转机构的转动更为顺畅、便捷。

进一步地,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圈37和第二弹性圈38。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第一轴承套31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侧(图2中为第一轴承盖31的下表面)还设有一第一环形槽313。第一弹性圈37设置于第一环形槽313内。与第一轴承套31相类似地,第二轴承套32朝向第一桌板1的一侧还设有一第二环形槽323。第二弹性圈38设置于第二环形槽323内。第一弹性圈和第二弹性圈可以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间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避免使用过程中第一桌板或第二桌板的表面受损。

进一步地,虽然上述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以该桌子具有一块第二桌板2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桌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更多,相应地,需要在第一桌板1上设置更多的第一通孔11和用于使第二桌板旋转的旋转机构。该实施例同样可予以实现,并且第二桌板2的数量越多,则该桌子可以用于360度展示的展示物的承载数量也就越多或者用于办公时台面可扩张的面积也就越大,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桌板2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且在第二桌板2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总投影面积逐渐增加。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第二桌板2处于收起的状态下,此时第二桌板2所在位置即为上述的第一位置。在此状态下,第二桌板2完全位于第一桌板1上,即第二桌板2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范围内。而当需要对其展开时,由于第一桌板1和第二桌板2之间设有旋转结构,因此,第二桌板2可以相对第一桌板1进行旋转(如图6所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均可)。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设置于第一桌板1的偏心位置,而旋转机构的桌板固定件33固定于第二桌板的偏心位置,因此,当第二桌板2旋转后,其可以由图5中的第一位置转动至图6中的第二位置,并且,当在第二桌板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桌板2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逐渐地移出第一桌板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使原本第二桌板2覆盖第一桌板1的区域被逐渐暴露,即第一桌面1的表面积逐渐增大,相应地,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在水平面内的总投影面积逐渐增加,可以实现整个桌子的台面的扩张,扩大台面的面积。图6中第二桌板为旋转至第二位置(整个桌子的台面面积最大时的位置)。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桌子通过在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之间设置旋转机构,使第二桌板可以相对第一桌板进行水平旋转。进而,当该桌子在作为需要进行展示的物品的载体时,能够对被展示的物品进行360度的旋转、全方位地进行呈现,或者在该桌子在办公用途时,第二桌板可以安装于第一桌板的偏心位置,当其旋转至第一桌板之外的区域后能够实现整个桌子的台面的扩张,扩大台面的面积。因此,该桌子相比现有的桌子来说,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应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