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烤炉及烤盘的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535发布日期:2018-07-13 16:3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烤盘的把手结构,以及具有该烤盘的把手结构的电烤炉。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美食种类的追求,烹饪的方法也是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西方烹饪文化的影响,烘烤类食物在餐桌上的比例不断增加,烘烤类的烹饪器具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应用。

电烤炉是现有被广泛使用的烘烤类烹饪器具之一。在使用电烤炉进行烘烤烹饪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烤盘进行移动、翻转、清洗等操作。为了便于操作,故烤盘需要设置把手。现有的其中一种电烤炉,使用与烤盘本体相同材料且一体成型的把手,虽然牢固耐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把手的温度很高容易烫伤。为了减少烤盘本体与把手之间的热传递,现有的另一种电烤炉的烤盘采用一体安装的塑料把手,其安装方便且结构轻巧,但塑料材质耐热性能差,不够牢固,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且耐热性能佳的烤盘的把手结构,以及具有该烤盘的把手结构的电烤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烤盘的把手结构,包括:设置在烤盘2两相对侧面的连接舌4,该连接舌4上具有至少2个连接孔41;包括把手本体31和手持部32的把手3,手持部32的两末端固定在把手本体31的其中一侧面,而把手本体31的另一相对侧面设有与连接舌4固定相连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与连接舌4相适配的水平槽以及与连接孔41搭配使用的多个固定部314。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舌4通过螺钉固定在烤盘上,或者连接舌4与烤盘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水平槽由设置在把手本体31侧面的上压台313及位于上压台313下方的下承台312构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部314具有开口朝下的内藏式螺柱,该内藏式螺柱位于连接孔41的正上方。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手持部32与把手本体31之间具有便于用户握住手持部32的凹槽33。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手持部32的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把手本体31的两末端设有空心状的支撑台。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把手本体31通过连接舌4与烤盘2相连,且把手本体31与烤盘2之间具有间隙。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烤炉,包括主机1及设于主机1上方的烤盘2,主机1内设有电热元件,还具有如上所述烤盘的把手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把手本体31的下侧面与主机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把手本体31下侧面的定位槽311,设于主机1的上端面与定位槽311相适配的定位凸台14,或者,设于把手本体31下侧面的定位凸台14,设于主机1的上端面与定位凸台14相适配的定位槽3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烤盘把手结构,与烤盘借助连接舌相连,固定牢固,且把手结构简单、拆装容易且不会影响整体外观;通过设置把手与烤盘本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及将把手本体两端设置为空心状的支撑台,从而减小烤盘本体的热量传导至手持部,从而提高了把手的耐热性能,不仅可以防止把手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发生松动,还可以防止手持部在烹饪过程中烫手,提高了把手的牢固性及耐热性能,还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烤盘与电烤炉主机相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烤盘与把手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含义如下:主机1,电源接头11,调节旋钮12,凹陷部13,定位凸台14,烤盘2,把手3,把手本体31,定位槽311,下承台312,上压台313,固定部314,手持部32,凹槽33,连接舌4,连接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电烤炉包括主机1及设于主机1上方的烤盘2,该烤盘2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把手3,通过把两个手3便于在使用电烤炉的过程中对烤盘2进行诸如移动、翻转、清洗等操作。

主机1内设有电热元件,且电热元件位于烤盘2的正下方。电热元件可以为电阻丝、电热管或电磁线圈等。主机1的外侧面设有电源接头11及调节旋钮12,电源插头11与电源相连,并通过调节旋钮12调节主机1的烹饪温度等参数。

烤盘2的其中两相对侧面均设有连接舌4,连接舌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烤盘2上,也可以与烤盘2采用相同材质一体成型制造;在连接舌4上具有至少2个用于与把手3相连的连接孔41。

进一步结合图4所示,把手3包括把手本体31和手持部32,手持部32固定在把手本体31的第一侧面,而把手本体31与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设有与烤盘2的连接舌4固定相连的连接结构,且把手本体31的下侧面与主机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把手本体31用于与连接舌4相连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把手本体31第二侧面的上压台313及位于上压台313下方的下承台312,且上压台313与下承台312之间具有与连接舌4相适配的水平槽;至少2个设在上压台313上的固定部314,该固定部314具有开口朝下的内藏式螺柱,且每个固定部314分别与连接舌4的其中一个连接孔41位置对应并搭配使用。将连接舌4设置在水平槽中,并用螺钉穿过连接舌4的连接孔41后,拧入固定部314的螺柱中,即可将连接舌4与把手3两者固定,且由于固定部314上螺柱的开口朝下,故螺钉位于把手3的下侧面而不会影响把手3的外观。

由设置在把手本体31侧面的上压台313及位于上压台313下方的下承台312构成的水平槽,具有如下至少两方面的技术效果:一是,减小了把手本体31侧面与主机1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减少在烹饪过程中来自主机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把手3,让把手3起到更好的防烫效果;二是,为主机1侧面提供了与水平槽内空气接触的机会,且主机1侧面与水平槽内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水平槽内的空气又与把手3外部的空气可以进行对流通带走主机1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提高了主机1的散热能力,使主机1工作更稳定可靠。

另外,把手本体31的下侧面与主机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把手本体31下侧面的定位槽311,在主机1的上端面设有相适配的定位凸台14,当将烤盘2放置在主机1上时,把手3的定位槽311与主机1的定位凸台14相适配,从而便于用户取放烤盘2时能准确操作。当然,也可以在定位凸台14设置在手本体31的下侧面,而主机1上端面设置相适配的定位槽311,均可在配合使用过程中起到定位功能。

其中,手持部32与把手本体31之间具有便于用户握住手持部32的凹槽33,该凹槽33最佳为一个与用户手形大小相适配的通孔,凹槽33在用户抓取手持部32时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方便用户使用。当然,在手持部3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比如凸点、条状槽孔、凸出/下凹设置花纹等。

其中,把手本体31的两末端设有空心状的支撑台,手持部32的两末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台相连。空心状的支撑台更利于散热,热传导性能较差,故减少热量传递至手持部32,防止手持部32在烹饪过程中烫手并提高把手3的耐热性能。

再者,当把手3与烤盘2之间具有一间隙时,即把手3不直接接触烤盘2,也可以减少烤盘2的热量传导至把手3的热传导能力,避免手持部32烫手并提高把手3的耐热性能,防止在烹饪过程中把手3受热与连接舌4之间发生松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