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7167发布日期:2018-08-21 16:5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饭锅几乎已成为家庭中必备的家用电器,在使用电饭锅蒸饭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这些蒸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资源浪费,直接排放的蒸汽温度过高,人体靠近时,会对人体产生烫伤,同时,蒸汽中会带出米饭中的一些杂质,对空气产生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包括锅体、内锅、第一锅盖和煮锅,所述第一锅盖的内壁四周粘接有密封条,且第一锅盖的侧壁底端四周焊接有卡扣,所述锅体为凹槽结构,且锅体底端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块,所述电热块位圆柱形结构,且电热块的圆心点位置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套接有感温磁铁,所述锅体的顶端外壁四周上焊接有卡块,所述锅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锅体的底端外壁焊接支撑脚,所述锅体的凹槽远离控制面板的一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内壁套接有蒸汽收集管,所述蒸汽收集管远离锅体的一端套接有煮锅,且煮锅的底端内壁上卡接有过滤块,所述煮锅的顶端卡接有第二锅盖,所述锅体远离控制面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口,且第三开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插座,所述插座远离控制面板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插头。

优选的,所述卡扣卡块相配合,且卡扣的数量和卡块的数量一致。

优选的,所述插座与控制面板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块和感温磁铁通过导线连接在控制面板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个,且支撑脚等距离分布在锅体的底端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锅的外径和锅体的内径相适配,且第一锅盖内径大小与锅体外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过滤块位于蒸汽收集管出气端的上方,且过滤块内填充有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电饭锅和第一锅盖之间增加密封圈和卡扣、卡块,使得整个锅体为一个密封体,通过在锅体一侧开设孔洞,孔洞内套接蒸汽收集管,然后在蒸汽收集管的另一端套接一个蒸锅,使得锅体在工作时产生的蒸汽都将通过煮锅,并可以加热煮锅,通过在煮锅的底端增加过滤块,使得排出的蒸汽无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锅盖、2密封条、3内锅、4锅体、5控制面板、6电热块、7支撑脚、8感温磁铁、9第二锅盖、10蒸汽收集管、11煮锅、12过滤块、13插座、14插头、15卡扣、1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电饭锅蒸汽再利用装置,包括锅体4、内锅3、第一锅盖1和煮锅11,第一锅盖1的内壁四周粘接有密封条2,且第一锅盖1的内壁底端四周焊接有卡扣15,锅体4为凹槽结构,且锅体4底端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热块6,电热块6位圆柱形结构,且电热块6的圆心点位置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套接有感温磁铁8,锅体4的顶端外壁四周上焊接有卡块16,锅体4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面板5,锅体4的底端外壁焊接支撑脚7,锅体4的凹槽远离控制面板5的一侧顶端开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内壁套接有蒸汽收集管10,蒸汽收集管10远离锅体4的一端套接有煮锅11,且煮锅11的底端内壁上卡接有过滤块12,煮锅11的顶端卡接有第二锅盖9,锅体4远离控制面板5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口,且第三开口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插座13,插座13远离控制面板5的一侧通过导线连接有插头14。

本实用新型中,卡扣15和卡块16相配合,且卡扣15的数量和卡块16的数量一致,插座13与控制面板5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块6和感温磁铁8通过导线连接在控制面板5上,支撑脚7的数量为四个,且支撑脚7等距离分布在锅体4的底端外壁上,内锅3的外径和锅体4的内径相适配,且第一锅盖1内径大小与锅体4外径大小相适配,过滤块12位于蒸汽收集管10出气端的上方,且过滤块12内填充有海绵。

工作原理:将内锅3放置在锅体4的凹槽内,然后盖上第一锅盖1,插头14通电,然后通过控制面板5控制电热块6开始工作,电热块开始加热内锅3,内锅3的水开始沸腾蒸发,蒸汽通过蒸汽收集管10进入到过滤块12,然后干净的气体开始加热煮锅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