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5225发布日期:2018-09-04 21:29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寝具,特别是指一种充气枕。



背景技术:

枕头,主要让使用者在睡觉时的头、颈部有所支撑依靠,借以增进睡眠时的舒适性。

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枕头,除材质的差异外,便仅有少数不同尺寸的枕头可供使用者选择。但,虽然枕头有不同的尺寸可供选择,但其不同尺寸的枕头主要让成人与孩童分别使用,因此不同尺寸枕头间的尺寸落差极大。然而,每个人的体型、体重与睡姿均不相同,因此适合每个人的枕头尺寸(尤指枕头高度)间的差异便可能极为细微,而此一细微的高度差异便足以影响睡眠时的舒适性。

以往的充气枕,枕体和充气袋均为一体式,而一体式枕体会限制气袋高度调高的效果,造成使用者无法感受高度细微的变化,往往会调整过度,导致调整枕体高度上产生误差,而一体式充气袋体积大,在充气时要花比较久的时间。

且一体式气袋体积大,在充气后会导致枕体受压时气袋内气体会流往未受压处,因此,头部会没有感觉到高度有调整,若将高度调整到头部有感觉,气袋需要充更多气体造成枕体过硬影响睡眠舒适性。

此外,一体式气袋,使用者无法改变局部的高度变化,故无法满足各睡姿所需的高度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改善现有一般枕头有着无法调整高度的问题:传统一体式充气枕无法满足细微的高度调整与局部高度调整的需求,缘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充气枕,主要包含有:一底垫;一头颈气袋,置位于该底垫的顶面中间位置;一侧枕垫,具有二侧部,该二侧部间具有一由上往下贯穿的容置区;一头颈枕垫,置位于该侧枕垫的容置区中,并位于该头颈气袋上;一枕套,以可拆离的方式包覆于该底垫、头颈气袋、侧气袋、侧枕垫与该头颈枕垫外;其头颈枕垫与侧枕垫的分离式设计搭配该头颈气袋与侧气袋可单独改变各部位气袋内部所积蓄的气体量。

优选地,该底垫具有一位在中间位置的头颈气袋充气孔,该头颈气袋充气孔与该头颈气袋连通。

优选地,该头颈枕垫与侧枕垫的摆放位置能够互相交换,并以枕套包覆固定住。

优选地,该侧枕垫还包括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二个侧部间。

优选地,还包括设有二个侧气袋,分别置位于该底垫的顶面两侧位置,该侧气袋能够改变内部所积蓄的气体量,进而调整该侧枕垫的高度。

优选地,该底垫还包括设有二个分别位在该头颈气袋充气孔两侧位置的侧气袋充气孔,该侧气袋充气孔与该侧气袋连通。

优选地,该头颈枕垫一体制成,该头颈枕垫具有一头靠部及一与该头靠部一体连接制成的颈靠部,该颈靠部的高度高于该头靠部的高度。

优选地,该头颈枕垫具有独立的一头靠部及一颈靠部;该头颈气袋被区隔为一头部气室及一颈部气室,该头靠部置位于该头部气室上,该颈靠部置位于该颈部气室上,由该头部气室与颈部气室各别气体量的调整,而能独立调整头靠部与颈靠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细微调整该头颈枕垫与该侧枕垫的高度,以适用于不同体型及不同需求(睡姿)的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另一态样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

底垫10 ;头颈气袋充气孔11;侧气袋充气孔12;头颈气袋20;头部气室21;颈部气室22;侧气袋30;侧枕垫40;侧部41;容置区42;连接部43;头颈枕垫50;头靠部51;颈靠部52;枕套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充气枕,其主要包含有一底垫10、一头颈气袋20、一侧枕垫40、一头颈枕垫50及一枕套60,其中;

该底垫10,具有一位在中段位置的头颈气袋充气孔11。

该头颈气袋20,放置于该底垫10的顶面中段位置处,而与该头颈气袋充气孔11的连通;该头颈气袋20可借由外部设备的充气而调整内部所积蓄的气体量,进而改变头颈气袋20的高度。

该侧枕垫40,由泡绵材质所一体制成;该侧枕垫40具有二侧部41,该二侧部41间并具有一由上往下贯穿的容置区42。

该头颈枕垫50,由泡绵材质所一体制成;该头颈枕垫50具有一头靠部51及一颈靠部52,该颈靠部52的高度高于该头靠部51的高度,该头颈枕垫50的头靠部51与颈靠部52置于该侧枕垫40的容置区42中,并位于该头颈气袋20上。

该枕套60,以可拆离的方式包覆于该底垫10、头颈气袋20、侧枕垫40与该头颈枕垫50外,以作为使用者接触的介面,并可拆离进行清洗。

请参阅图3及图4,当使用者欲调整头颈枕垫50的高度时,即可借由外界的一充气设备,穿过该底垫10的头颈气袋充气孔11而与该头颈气袋20连接,并将气体充入于该头颈气袋20内,使该头颈气袋20内的气体量改变,进而将该头颈枕垫50垫高以调整高度,以让使用者的头部与颈部能得到适合自己体型的舒适支撑效果。

其中,该侧枕垫40与头颈枕垫50分别为可拆分离的单体垫,当将气体冲入于头颈气袋20内,将该头颈枕垫50垫高以调整高度时,本实用新型的侧枕垫40与头颈枕垫50并不会如习用一体式枕体,会受到调整高度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不仅可增加头颈枕垫50调整高度的幅度,亦可使侧枕垫40与头颈枕垫50一块一块的轻松放入于枕套60内;同时,如图5所示,该两块侧枕垫40也可并排相组合连接,而将头颈枕垫50摆置于最外侧,使侧枕垫40的区块加大,提供更舒适的侧躺区块。

请参阅图6至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侧枕垫40还包括设有一连接部43,该连接部43连接于该二侧部41间,又,该底垫10具有一位在中段位置的头颈气袋充气孔11及二分别位在该头颈气袋充气孔11两侧位置的侧气袋充气孔12,而该头颈气袋充气孔11及侧气袋充气孔12,分别与头颈气袋20及侧气袋30连通,该头颈气袋与侧气袋30可借由外部设备的充气而调整内部所积蓄的气体量,进而改变头颈气袋20与侧气袋30的高度。

当使用者欲调整侧枕垫40的侧部41高度时,如图8和图9所示,即可借由外界的一充气设备,穿过该底垫10的侧气袋充气孔12而与该侧气袋30连接,并将气体充入于该侧气袋30内,使该侧气袋30内的气体量改变,进而将该侧枕垫40的侧部41垫高以调整高度,以让使用者在侧躺时能得到较佳的支撑效果。

另外,请参阅图10,虽然上述实施例中,该头颈枕垫50的头靠部51与颈靠部52一体连接制成;实际上,该头颈枕垫50的头靠部51与颈靠部52亦可为各别独立的垫体,而该头颈气袋20则可被区隔为一头部气室21及一颈部气室22,使头靠部51置位于该头部气室21上,而该颈靠部52则置位于该颈部气室22上,借以由该头部气室21与颈部气室22进行单独的调整充气量,而达到独立调整头靠部51与颈靠部52高度的功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