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热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932发布日期:2019-01-25 16:5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速热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热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加热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

目前的电水壶都在具有普通的煮水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快速煮水功能。其中,快速煮水功能是在较短的时间煮开少量的水,并输出该少量的水。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电水壶的底部会设置一个管式加热装置,通过水泵将内胆内的水泵入该管式加热装置,然后被加热的液体从速热出水头流出。

然而,当用户需要把水煮沸时,管式加热装置内部会产生大量蒸汽,蒸汽在管式加热装置内快速膨胀,一部分蒸汽会从速热出水头排出,另有一部分蒸汽会排向水泵,使水泵出水流量变小,并使进入管式加热装置的水量变小,易引起管式加热装置发生干烧,从而影响管式加热装置寿命;同时因蒸汽量过大会增加水泵的负载,同时还影响水泵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热电水壶,以克服管式加热装置中的蒸汽回流至水泵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速热电水壶,包括:壶身和壶盖,所述壶身包括底盖、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管式加热装置和水泵,所述外壳或壶盖上设置有出水头,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内胆内的液体泵入至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并经由所述出水头向外排出,所述水泵与所述管式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所述管式加热装置中的蒸汽回流至所述水泵。

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热电水壶,通过在管式加热装置与水泵之间设置单向阀,在煮水过程中,可以避免管式加热装置中的蒸汽回流至水泵,对水泵的出水量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增加水泵的负载,更不会造成管式加热装置发生干烧,延长了电水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单向阀包括管式阀体,所述管式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和弹簧,所述弹簧在蒸汽作用下,可推动所述阀芯移动,以将所述管式阀体靠近所述水泵的一端封闭。

可选地,所述阀芯包括推杆和阀帽,所述阀帽设置在靠近所述水泵的一端,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推杆外,所述管式阀体靠近所述水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环,所述阀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阻挡环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管式阀体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管式阀体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导向环,所述推杆可在所述导向环内移动。通过设置导向环,可以对推杆的移动进行定位,防止阀帽的倾斜、漂移等。

可选地,所述导向环与所述管式阀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路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内套设有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管式加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的内部,且与所述单向阀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内部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单向阀的一端抵接所述定位台阶。以防止蒸汽压力过大,造成单向阀的位置发生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包括水泵出水端、水泵进水端以及进水支路,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内胆连通,所述水泵进水端和所述水泵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出水端设置有所述定位台阶。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的外部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定位环。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阻挡环,所述第二阻挡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单向阀的内径。以防止水流压力过大,造成单向阀的位置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加热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热出水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煮水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闭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壶身 11-底盖 12-内胆

13-外壳 14-出水头 15-出水管

31-管式加热装置 32-水泵 40-出水管路

41-第一管路 411-定位台阶 412-水泵出水端

413-水泵进水端 414-进水支路 42-第二管路

421-定位环 422-第二阻挡环 50-单向阀

51-管式阀体 52-阀芯 53-弹簧

521-推杆 522-阀帽 511-第一阻挡环

54-导向环 55-连接件 33-控制板

34-三通阀 341-进水端 342-第一出水端

343-第二出水端 344-挡片 345-马达

346-挡片齿轮 61-第一温度传感器 62-第二温度传感器

70-手柄 71-开盖按键 72-壶嘴

122-进水口 121-出水口 20-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加热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速热出水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普通煮水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闭合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热电水壶包括:壶身10和壶盖20,壶身10包括底盖11、外壳13和内胆12,内胆12的下方设置有管式加热装置31和水泵32,外壳13或壶盖20上设置有出水头14,水泵32用于将内胆12内的液体泵入至管式加热装置31,并经由出水头14向外排出,水泵32与管式加热装置31之间设置有出水管路40,出水管路40内设置有单向阀50,单向阀50用于防止管式加热装置31中的蒸汽回流至水泵32。

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式加热装置31与水泵32设置在内胆12的底部。具体地,管式加热装置31、水泵32等元器件可以设置在支架上,然后支架固定在内胆12的底部。在内胆12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水口121和进水口122,管式加热装置31通过出水管15与出水头14连通。

其中,内胆12具有储水作用,手柄70上设置有开盖按键71,当用户按压开盖按键71时,壶盖20打开,此时可以向内胆12中加水。如图4所示,在普通煮水功能下,内胆12内的水通过水泵32从出水口121进入管式加热装置31,然后通过进水口122再回流至内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内胆12内的所有水达到预设温度,此时被煮开的水可以通过壶嘴72倒出。如图3所示,在快速煮水功能下,内胆12内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从出水口121流出,流入管式加热装置31,管式加热装置31对水进行加热后,水通过出水管15进入出水头14中,并从出水头14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管式加热装置31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对电水壶造成不良影响,本实施例在管式加热装置31与水泵之间设置有出水管路40,在该出水管路40内套设有单向阀50,该单向阀50可以防止管式加热装置31中的蒸汽回流至水泵32。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单向阀50的流动方向是单向的,可以使水从水泵32流入管式加热装置31。如图5所示,当管式加热装置31中的蒸汽压力较大时,单向阀50被关闭,蒸汽无法进入水泵32中,此时水泵32中的水也无法进入管式加热装置31,但水泵32的出水流量并不会变小,水的压力会很快大于蒸汽的压力,则单向阀50在被关闭很短的时间时就再次被打开,水泵32中的水再次进入管式加热装置31中,从而保证了管式加热装置31中长期保持水流状态,防止了干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仅示出了一种普通煮水和速热煮水的实现方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其它在内胆底部设置水泵与管式加热装置,且二者连通的速热电水壶,都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在二者之间设置单向阀的实现方式,对于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速热电水壶,通过在管式加热装置与水泵之间设置单向阀,在煮水过程中,可以避免管式加热装置中的蒸汽回流至水泵,对水泵的出水量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增加水泵的负载,更不会造成管式加热装置发生干烧,延长了电水壶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以及出水管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单向阀50包括管式阀体51,管式阀体51内设置有阀芯52和弹簧53,弹簧53在蒸汽作用下,可推动阀芯52移动,以将管式阀体51靠近水泵32的一端封闭。

可选地,阀芯52包括推杆521和阀帽522,弹簧53套设在推杆521外,管式阀体51靠近水泵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环511,阀帽522的直径大于第一阻挡环511的内径,且小于管式阀体51的内径。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阀帽522的直径小于管式阀体51的内径,则在蒸汽压力小于水流压力时,水流可从阀帽522与管式阀体5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过单向阀50。

当蒸汽压力大于水流压力时,弹簧53推动阀帽522朝向水泵的一段移动,由于阀帽522的直径大于第一阻挡环511的内径,所以当阀帽522抵接第一阻挡环511时,单向阀50被关闭,防止蒸汽回流至水泵32。

可选地,管式阀体51远离水泵3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导向环54,推杆521可在导向环54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导向环54与管式阀体5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55,来将导向环54进行固定。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环54,可以对推杆521的移动进行定位,防止阀帽522的倾斜、漂移等。

请继续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水管路40包括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第一管路41的一端与水泵32连接,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内套设有单向阀50,第二管路42的一端与管式加热装置31连接,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的内部,且与单向阀50抵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管路41和第二管路42,便于单向阀50的安装,即可以先从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的开口,将单向阀50塞入。然后再将第二管路42塞入第一管路41中。可选地,在第二管路42的外部设置有定位环421,第一管路41的另一端抵接定位环421。

其中,第一管路41的一端包括水泵出水端412、水泵进水端413以及进水支路414,其中,进水支路414与内胆12的出水口121连通,水泵进水端413和水泵出水端412分别与水泵32连接,水泵出水端412设置有定位台阶411。具体地,内胆12内的水从出水口121进入进水支路414,然后从水泵进水端413进入水泵,最后从水泵出水端412进入单向阀50。

进一步地,为了蒸汽压力过大,造成单向阀50的位置发生移动,本实施例在第一管路41内部设置有定位台阶411,单向阀50的一端抵接定位台阶411。即该定位台阶411对单向阀50朝向水泵32移动起到了阻挡作用。

为了防止水流压力过大,造成单向阀50的位置发生移动,在第二管路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阻挡环422,第二阻挡环422的内径小于单向阀50的内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的单向阀50内部的连接件55与该第二阻挡环422抵接,防止单向阀50朝向管式加热装置31移动。

下面结合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给出一种速热出水和普通出水的具体的实施例,对于其它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内胆12的底部还设置有三通阀34以及控制板33。三通阀34包括进水端341、第一出水端342和第二出水端343,管式加热装置31与进水端341连接,第一出水端342与出水管15连接,第二出水端343与进水口122连接,出水口121、水泵32、管式加热装置31以及出水管15依次连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三通阀34还可以包括挡片344。

如图3所示,在电水壶处于速热状态下时,挡片344转动至第二出水端343,水泵32将出水口121流出的水泵入管式加热装置31,水被管式加热装置31加热后,泵入至三通阀34中,由于挡片344挡住了第二出水端343,即第一出水端342开启,第二出水端343关闭,三通阀34中的水只能从第一出水端342流出,然后流入出水管15,出水头14向外排出管式加热装置31加热后的水,从而达到速热水的效果。

如图4所示,在电水壶处于煮水状态下时,挡片344转动至第一出水端342,水泵32将出水口121流出的水泵入至管式加热装置31中,经管式加热装置31加热后的水通过进水端341流入三通阀34中,由于挡片344挡住了第一出水端342,即第一出水端342关闭,第二出水端343开启,三通阀34中的水只能从第二出水端343流出,并经由进水口122排入内胆12内,然后水泵32再将出水口121流出的水泵入至管式加热装置31中,达到循环加热内胆12内的水的效果。

三通阀34还包括马达345和挡片齿轮346;挡片344与挡片齿轮346连接,挡片齿轮346与马达345啮合;马达345的转动带动挡片齿轮346转动,挡片齿轮346转动带动挡片344转动。

如图2所示,内胆12的底部还设置有控制板33,该控制板33与水泵32、三通阀34、管式加热装置31电连接。该控制板33可以控制水泵32的开启与关闭,并控制三通阀34中的挡片的转动方向,还可以控制管式加热装置31的开启与关闭。对于速热电水壶不同的工作模式,控制板33的控制方式不同,具体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所示,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控制方式,本实施例对控制板33的控制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电水壶的速热出水和煮水即可。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管式加热装置31与三通阀34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1,内胆12内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2,控制板33还与第一温度传感器6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62电连接。

其中,该第一温度传感器61用于检测管式加热装置31内的水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62用于检测内胆12内的水的温度。在速热电水壶处于速热状态时,当第一温度传感器61检测管式加热装置31的出水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板33控制水泵32将新的水抽入管式加热装置31,已经被加热的水经过出水管15从出水头14流出。在速热电水壶处于煮水状态时,当第二温度传感器62检测到内胆12内的水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板33控制管式加热装置31停止加热,水泵32停止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