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340发布日期:2019-01-15 22: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盖组件、杯体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食物料理机包括豆浆机、破壁料理机和搅拌机等用电机驱动粉碎和挤压食物的机器,以破壁机为例,其电机的转速可达25000转/分以上,能瞬间击破蔬果的细胞壁,因此能够有效地萃取植物生化素,是现代居家保健、养生首选家电产品。最新一代的食物料理机则是集加热和搅拌于一体的更多功能的食物料理机,不仅可以做蔬果汁、沙冰,还可以加热做豆浆、鱼汤、药材汤、粥品等。为了使食物有更好的口感,可以在食物加工前或加工后对杯体进行抽真空,抽真空时需要杯盖紧密盖合杯体,但是在对食物进行搅打加热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气泡,需要从杯体中排出,因此,在杯盖上还需要设置排气阀组件,并通过机械或电路控制该阀体的关闭,如此,一个杯盖组件既设置抽真空装置,又设置排气阀组件,使得该杯盖组件的结构复杂,提高了加工难度,进而提升了食物料理机的整机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杯盖组件,旨在简化该杯盖组件的结构,降低食物料理机的整机成本。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盖组件,盖合于食物料理机的杯体,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主杯盖和副杯盖,所述副杯盖为透气盖或者抽真空装置,所述主杯盖盖合于所述杯体的杯口;其中,所述食物料理机至少包括加热状态和抽真空状态: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所述透气盖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可选地,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一个主杯盖,所述透气盖或抽真空装置在设置于所述主杯盖时,与所述主杯盖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两个主杯盖,所述透气盖设置于一主杯盖,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于另一主杯盖。

可选地,所述透气盖与所述一主杯盖为一体结构,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另一主杯盖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透气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一主杯盖,所述抽真空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另一主杯盖。

可选地,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包括腔室、阀体和弹性件,所述腔室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杯体,所述阀体部分位于所述进气口内,且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腔室的外壁,所述阀体相对所述进气口滑动,弹性开启或封堵所述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杯体组件,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杯盖组件盖合于食物料理机的杯体,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主杯盖和副杯盖,所述副杯盖为透气盖或者抽真空装置,所述主杯盖盖合于所述杯体的杯口;其中,所述食物料理机至少包括加热状态和抽真空状态: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所述透气盖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杯体组件,该杯体组件安装于主机,包括杯体和杯盖组件,杯盖组件盖合于食物料理机的杯体,所述杯盖组件包括主杯盖和副杯盖,所述副杯盖为透气盖或者抽真空装置,所述主杯盖盖合于所述杯体的杯口;其中,所述食物料理机至少包括加热状态和抽真空状态: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所述透气盖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当所述食物料理机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于所述主杯盖,并与所述杯体导通。

可选地,所述主机包括机座外壳和设于所述机座外壳内的主控制电路板、线盘、电磁兼容性板和电机,所述机座外壳内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主控制电路板、所述线盘和所述电磁兼容性板都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主机包括机座外壳,所述机座外壳内设有安装座、电磁兼容性板和主控制电路板,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侧和相对设置的两过线侧,所述电磁兼容性板和主控制电路板分别位于两所述安装侧,所述电磁兼容性板和主控制电路板均连接有第一类强电线和第一类弱电线,所述第一类强电线和第一类弱电线的输出端分别位于两所述过线侧。

可选地,所述主机包括机座外壳、均设于所述机座外壳内的电机支架和机座缓振垫,所述机座缓振垫设于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机座外壳的内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与杯体连接的杯座、和导磁盘,所述杯座开设有过孔;所述导磁盘夹持于所述杯体与杯座之间,且由所述过孔显露;

所述主机设有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的线圈,所述线圈于所述导磁盘的投影落入所述过孔的孔壁于所述导磁盘的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分别设置透气盖和抽真空装置,食物料理机处于抽真空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对食物加热(例如:加工产生豆浆,需要加热),抽真空工序在搅打加热食物前或加热食物后,以防止食物氧化增强口感;另一种是食物在冷态加工中(例如:果蔬搅拌,不需要加热),在加入食物后,抽真空装置设置于主杯盖上,先抽真空,再搅打食物,再保压,如保压过程中防止真空度不够,可调程序设置再抽真空。在抽真空工序中,将主杯盖和抽真空装置形成的杯盖组件盖合到杯体的杯口,进而使得抽真空装置与杯体导通,对杯体进行抽真空,以保证食物的口感。在食物料理机处于加热状态时(例如搅打产生豆浆),将主杯盖和透气盖形成的杯盖组件盖合到杯体的杯口,进而使得透气盖与杯体导通,杯体内食物加工时产生的气泡从透气盖流出。通过将透气盖和抽真空装置单独设置,简化杯盖组件的整体结构,降低食物料理机的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的设置透气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的设置抽真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透气盖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透气盖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抽真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抽真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透气盖与主杯盖为一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抽真空装置与主杯盖为一体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设置抽真空装置带有泄压阀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设置散热风道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食物料理机设置的主机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设置安装座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食物料理机设置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带有机座缓振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杯盖组件10,应用于食物料理机100。

参照图1至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杯盖组件10盖合于食物料理机100的杯体31,杯盖组件10与杯体3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15a,杯盖组件 10包括主杯盖11和副杯盖,所述副杯盖为透气盖13或者抽真空装置15,主杯盖11为塑料盖,主杯盖11盖合于杯体31的杯口311;其中,所述食物料理机100至少包括加热状态和抽真空状态:当所述食物料理机100处于加热状态时,透气盖13,设置于主杯盖11,并与杯体31导通;当所述食物料理机100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所述抽真空装置15设置于主杯盖11,并与杯体 31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该透气盖13透气方式主要为:该透气盖13形成一过气腔,该过气腔的腔壁开设相互导通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孔与杯体31导通,使得气体依次经由进气孔、过气腔、出气孔排出到外部。还可以在过气腔内设置一些挡筋,用来降噪。抽真空装置15也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气泵 151,该气泵151连接有气管153,该气管153与杯体31内导通,对杯体31 进行抽真空。当抽真空装置15和主杯盖11形成杯盖组件10后,盖合到杯体 31的杯口311时,该抽真空装置15的导电体155与杯体31的把手部35的第一耦合器351导通,第一耦合器351在杯体31安装到食物料理机100的主机 50上时,与主机50的主控板电性导通,从而通过主控板控制真空泵的开闭。

主杯盖11盖合在杯体31的杯口311,因此,主杯盖11的大小与杯体31 的杯口311适配,可采用塑料或硅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分别设置透气盖13和抽真空装置15,食物料理机100处于抽真空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需要对食物加热(例如:加工产生豆浆,需要加热),抽真空工序在搅打加热食物前或加热食物后,以防止食物氧化增强口感;另一种是食物在冷态加工中(例如:果蔬搅拌,不需要加热),在加入食物后,抽真空装置15设置于主杯盖11上,先抽真空,再搅打食物,再保压,如保压过程中防止真空度不够,可调程序设置再抽真空。在抽真空工序中,将主杯盖11和抽真空装置15形成的杯盖组件10盖合到杯体31的杯口311,进而使得抽真空装置15与杯体31导通,对杯体31进行抽真空,以保证食物的口感。在食物料理机100处于加热状态时(例如搅打产生豆浆),将主杯盖11和透气盖13形成的杯盖组件10盖合到杯体31的杯口311,进而使得透气盖13与杯体31导通,杯体31内食物加工时产生的气泡从透气盖13流出。通过将透气盖13和抽真空装置15单独设置,简化杯盖组件10的整体结构,降低食物料理机100的整机成本,且使得杯盖组件更换或者维修方便。

在设置杯盖组件10时,可以设置一个主杯盖11,也可设置两个主杯盖 11,在设置成一个主杯盖11的实施例中:

参照图3至图6,杯盖组件10包括一个主杯盖11,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在设置于主杯盖11时,与所述主杯盖11可拆卸连接。

也即,透气盖13和抽真空装置15与主杯盖11均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二者共用一个主杯盖11,进一步简化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一个主杯盖 11时,透气盖13与抽真空装置15均要与该主杯盖11适配。

在设置成两个主杯盖11的实施例中:

参照图3至图6,杯盖组件10包括两个主杯盖11,透气盖13设置于一主杯盖11,抽真空装置15设置于另一主杯盖11。在设置两个主杯盖11的时,透气盖13和抽真空装置15各自设置于一个主杯盖11,因此,二者可分别与对应的主杯盖11适配即可。

参照图7至图8,在设置两个主杯盖11时,透气盖13、抽真空装置15 和两个主杯盖11的设置方式可为:透气盖13与一主杯盖11为一体结构,抽真空装置15与另一主杯盖11为一体结构。

一体结构的透气盖13和主杯盖11在加工的时候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抽真空装置15在设置完成后,也可以与主杯盖11一体注塑成型。如此,二者的结构稳定性好,不易损坏。

透气盖13、抽真空装置15和两个主杯盖11的设置方式还可为:透气盖 13可拆卸连接于一主杯盖11,所述抽真空装置15可拆卸连接于另一主杯盖 11。

透气盖13和抽真空装置15与其各自对应的主杯盖11均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方便维修和清洗杯盖组件10。

参照图3至图6,在透气盖13、抽真空装置15和主杯盖11的连接方式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时,可进一步采用以下结构:

主杯盖11包括盖设于杯体31的底盖111以及盖设于底盖111的上盖113,底盖111设有辅助投料口11a,上盖113对应辅助投料口11a设有让位槽113a,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部分自让位槽113a伸入辅助投料口11a,并抵持安装于所述上盖113。

透气盖13的形状适配于食物料理机100的辅助投料口11a,食物料理机100的的食材主要先通过杯口311放入至杯体31内,辅助投料口11a主要是在临时发现需要增加食材时,将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取下,然后从该辅助投料口11a加料。

将主杯盖11设置为上盖113和底盖111,上盖113起到装饰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抵持安装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的作用。上盖113和底盖111 可采用一个模具进行一体注塑成型,材质为塑料或橡胶。上盖113对应辅助投料口11a的位置设置让位槽113a,方便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安装。

进一步地,底盖111设有安装筒1111,安装筒1111环绕辅助投料口11a,并沿靠近杯体31的方向延伸,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的端部部分伸入安装筒1111内。

设置安装筒1111,可使得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的安装更加稳定。在该安装筒1111内壁还可以设置挡板1111a,该挡板1111a环绕所述安装筒 1111,呈环形,挡板1111a上设置让位口,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的下端设置凸起17,该凸起17穿过让位口后,旋转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使得该凸起17与挡板1111a的下表面抵持,进一步限位固定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

为保证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与安装筒1111之间的密闭性,防止食材从二者的连接处泄露,因此,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15伸入至安装筒1111 内的端部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131,第一环形密封圈131与安装筒1111的内壁抵接。第一环形密封圈131可以保证安装筒1111与透气盖13或抽真空装置 15伸入至安装筒1111的端部之间的密闭性。

为进一步保证杯体31与主杯盖11之间的密闭性,底盖111包括与杯口 311适配的盖板1113和自盖板1113的侧边折弯延伸的侧板1115,上盖113盖设于所述盖板1113,辅助投料口11a设于盖板1113,侧板1115伸入杯体31 内,侧板1115的伸入杯体31内的一端设有密封件1115a可为第二环形密封圈,第二环形密封圈1115a抵接于杯体31的内壁。通过第二环形密封圈1115a的设置,使得杯体31的杯口311被主杯盖11密封罩盖,防止食材从杯体31的杯口311处泄露。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盖111设有防溢结构(未图示),所述防溢结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杯体31延伸。在防溢结构与主机50内的主控板通过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同时该连接线缆与零线组成回路。当部分泡沫接触防溢结构时,该防溢结构处电压产生变化,由此产生控制信号给主控板,然后主控板发出指令,加热装置37停止加热。如此,可防止食材溢出杯口311。

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抽真空装置15包括泄压阀1577,所述泄压阀1577包括腔室1573、阀体1571和弹性件1572,所述腔室1573开设有进气口1573a和出气口1573b,所述出气口1573b连通所述杯体31,所述阀体1571部分位于所述进气口1573a内,且通过所述弹性件1572弹性连接腔室1573的外壁,所述阀体1571相对所述进气口1573a滑动,弹性开启或封堵所述进气口1573a。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杯盖组件10设有泄压阀157,泄压阀157包括腔室1573,该腔室1573具有进气口1573a和出气口1573b,其中,当该杯盖组件10盖合于杯体31时,腔室1573与杯体31导通;进气口1573a由阀体 1571开启或封堵,使得该腔室1573与外界导通或隔绝。当阀体1571开启进气口1573a时,腔室1573与外界导通,腔室1573与杯体31导通,从而使杯体31与外界导通,外界的空气进入杯体31内,防止杯体31在真空环境下,杯体31内的负压使主杯盖11不易打开;或杯体31内的气体排出至外界,使杯体31实现泄压,防止杯体31内食材在搅打和破碎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而引发危险。该阀体1571通过弹性件1572弹性连接于腔室1573的外壁,用户只需要简单的按压或拉起阀体1571,即可使阀体1571开启进气口 1573a。应用本实用新型杯盖组件10的食物料理机100不仅能实现泄压功能,且该泄压阀157的开启方式简单,用户易于操作。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杯体组件30,该杯体组件30包括杯体31和杯盖组件10,杯盖组件10盖合于食物料理机100的杯体31,该杯盖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杯体组件3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杯体31的材质为玻璃或塑料。采用玻璃可使得使用者清晰地观擦到食物料理机100的运行工作状态,同时,玻璃杯也方便清洗。采用塑料制成的杯体31在加工和成型时较为方便。当然,上述两种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为其他材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100,该食物料理机 100包括主机50和杯体组件30,该杯体组件30安装于主机50,该杯体组件 30包括杯体31和杯盖组件10,杯盖组件10盖合于食物料理机100的杯体31,该杯盖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杯体组件3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料理机、搅拌机、榨汁机和豆浆机。其中,破壁料理机可集合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可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主机50内设有电机51,电机51 连接有搅拌刀33,搅拌刀33位于杯体31内,对食物进行搅拌。

其中,所述主机50内设有主控板和该主控板电连接的第二耦合器53,所述杯体组件30安装于所述主机50时,所述第一耦合器351与所述第二耦合器53电性连接,进而使得导电体155、第一耦合器351、第二耦合器53以及主控板电性导通,使得抽真空装置15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该食物料理机100可具有加热的功能,加热装置37位于所述杯体31的下端,并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具体的加热方式有两种:

实施例一:该加热装置37为电阻加热组件,该电阻加热组件设于杯体31 的底部,该电阻加热组件包括连接于杯体31下端的导热盘和设于该导热盘下表面的电阻发热管。该导热盘一般为不锈钢盘。电阻发热管加热导热盘,导热盘将热量传递到杯体31内。电阻发热管和导热盘可设置为一体,也可分开设置,二者之间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实施例二:该加热装置37为电磁加热组件,该电磁加热组件设于杯体31 的下端,该电磁加热组件包括连接于杯体31下端的导磁盘和设于该导磁盘下方的电磁线圈盘,该固定座的让位槽113a形成有容置电磁线圈盘的让位空间。

该导磁盘一般为导磁的不锈钢盘可以由导磁金属材料一体制成,比如由430不锈钢或者铸铁制成。当然导磁盘还可以由陶瓷等不导磁材料制成的盘体,以及附着在盘体底面的导磁膜构成。电磁发热盘组件对该导磁盘进行电磁加热,以对杯体3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导磁盘进行加热,电磁线圈盘寿命长,因而维护更换成本低。同时,利用高频电磁作用发热,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使得热量聚集于导磁盘。导磁盘的内部分子直接感应磁能而生热,热启动非常快,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

参照图10和图11,在用于电磁加热的料理机时,主机50包括机座外壳1、设于机座外壳1外的控制面板和设于机座外壳1内的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电磁兼容性板4和电机51,机座外壳1内分隔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散热风道6和第二散热风道7,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和电磁兼容性板4都设于第一散热风道6内,电机51设于第二散热风道7内。

具体地,电磁加热料理机即IH(Induction Heat)加热料理机,电磁兼容性板4即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机50,通过在机座外壳1内分隔形成两条互不交叉、完全独立的散热风道,并将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电磁兼容性板4设置于其中的一条散热风道内,将电机51设置于另一条散热风道内,这样,一方面使得两条散热风道都可独立地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电磁兼容性板4和电机51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散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两个独立散热风道的引导,可有效改善了主机50内部气流的流动特性,从而利于防止主机50内出现气流紊乱、气流噪音大的现象;再一方面使得电机51上碳刷的碳粉不会污染到主控电路板2、线盘3和电磁兼容性板4。

第一散热风道6包括第一进风口61、第一出风口62和连通第一进风口 61与第一出风口62的第一通道63,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和电磁兼容性板 4都设于第一通道63内。主机50运行时,外界冷空气可从第一进风口61进入第一通道63,然后流经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和电磁兼容性板4并分别进行热交换后,再从第一出风口62排出机座外壳1内,这样,即完成了对主控制电路板2、线盘3和电磁兼容性板4的一次散热。

第二散热风道7包括第二进风口71、第二出风口72和连通第二进风口71与第二出风口72的第二通道73,电机51设于第二通道73内,第二散热风道7的散热过程为:外界冷空气可从第二进风口71进入第二通道73,然后流经电机51并进行热交换后,再从第二出风口72排出机座外壳1内,这样,即完成了对电机51的一次散热。

参见图12和图13,所述主机50包括机座外壳1,所述机座外壳1内设有安装座101、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所述安装座101的外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侧1011、1012和相对设置的两过线侧1013、1014,所述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分别位于两所述安装侧1011、1012,所述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均连接有第一类强电线121和第一类弱电线122,所述第一类强电线121和第一类弱电线122的输出端分别位于两所述过线侧1013、1014。

电磁兼容性板4位于安装座101的后侧,主控制电路板2位于安装座101 的前侧,第一类强电线121位于安装座101的左侧,第一类弱电线122位于安装座101的右侧。

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均具有强电路和弱电路,其中,强电电路(未图示)连接有强电线,弱电电路(未图示)连接有弱电线,若强电线与弱电线距离较近,彼此之间容易产生信号干扰,使得主机50中的信号传输受到影响,控制功能受到影响,使用寿命降低,且强电线与弱电线没有规律的安装,使得主机在批量生产时,每个主机的工作性能不一致,从而达到的性能不一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座101的外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侧1011、1012和相对设置的两过线侧1013、1014,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分别位于两安装侧1011、1012,电磁兼容性板4和主控制电路板2均连接有第一类强电线121和第一类弱电线122,该第一类强电线121 和第一类弱电线122的输出端分别位于两过线侧1013、1014,使得第一类强电线121和第一类弱电线122的输出端相互隔开,从而将主机50中的强电线和弱电线区分开来,使该主机50内部的强电线和弱电线排布规律,批量生产时,产品性能一致性高;且该安装座101将第一类强电线121和第一类弱电线122的主要部分区分开来,使强电线和弱电线相距较远,彼此之间不易产生信号干扰,使得应用该主机50的食物料理机100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参照图14,所述杯体组件30包括杯体31、与杯体31连接的杯座32、和导磁盘34,所述杯座32开设有过孔313;所述导磁盘34夹持于所述杯体31 与杯座32之间,且由所述过孔313显露;

所述主机50设有与所述导磁盘34相对设置的线圈3,所述线圈3于所述导磁盘34的投影落入所述过孔313的孔壁于所述导磁盘34的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线圈3于导磁盘34的投影落入过孔313的孔壁于导磁盘34的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例如,线圈3的投影直径为d,导磁盘 34的投影直径为D,D大于d),通电的线圈3仅使其投影范围内的导磁盘34 发热,从而使临近过孔313的孔壁,以及直接接触杯座32的导磁盘34温度较低,不易引起杯座32发生熔胶现象,使该食物料理机100使用过程安全可靠。由于线圈3于导磁盘34的投影落入过孔313的孔壁于导磁盘34的投影所围成的区域内,也就是将线圈3的尺寸减小,使得主机30也可根据线圈3 的缩小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缩小,使得整个食物料理机100的尺寸减小,更加节省材料。

参照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50包括机座外壳1、均设于所述机座外壳1内的电机支架40和机座缓振垫20,所述机座缓振垫 20设于所述电机支架30与所述机座外壳1的内壁之间。

机座缓振垫20设于电机支架40与机座外壳1的内壁之间,主要用于减小从电机51传递到电机支架40和机座外壳1的振动,以及因电机51高速旋转产生的噪音。同时,设于电机支架40和机座外壳1之间的机座缓振垫20,使得电机支架40和机座外壳1之间具有密封性,可防止主机50内的液体溢出进入主机50内部,避免主机50无法工作或造成着火危险等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