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5178发布日期:2019-03-30 08:19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飘台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飘台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屋中,通常设计有飘台,可供人们坐在上面谈天说地、欣赏美景。为了使得人们坐的舒适,通常会在飘台上放置垫子,尤其是可以躺靠的垫子,使人们感到更加地放松。

现有的可以躺靠的垫子,为了适应人体的高度,长度比较长,使得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存放起来不使用时,很占用空间,不方便运输和存放,并且由于其为固定设置,垫子的靠垫支撑高度不方便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不使用时不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存放的,在使用时垫子的靠垫的支撑高度方便调节的飘台垫。

一种飘台垫,包括:坐垫和靠垫;所述坐垫包括相邻设置的乘坐面和支撑面;所述靠垫包括第一子靠垫和第二子靠垫,所述第一子靠垫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抵接面、第一背靠面和第一挡止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一背靠面的连接位置连接于所述乘坐面与所述支撑面的连接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子靠垫与所述坐垫相对可转动设置,且所述抵接面用于在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所述坐垫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背靠面用于在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所述坐垫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乘坐面,所述第一子靠垫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第一挡止面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子靠垫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靠垫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二背靠面和第二挡止面,所述第二背靠面和所述第二挡止面的连接位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第一挡止面的连接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子靠垫与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可转动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止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子靠垫相对所述第一子靠垫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止面,所述第二背靠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子靠垫相对所述第一子靠垫转动到第四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背靠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靠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背靠面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所述第二挡止面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止面时,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第二背靠面共同形成一个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靠面和所述第二背靠面共同形成的平面的形状与所述乘坐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止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挡止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面的形状与所述支撑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面与所述支撑面抵接,且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之间的夹角为1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止面与所述第一挡止面抵接,且所述第二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的夹角大小等于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乘坐面的夹角大小。

上述飘台垫,一方面,使得飘台垫在需要使用时,首先使第一子靠垫的抵接面与坐垫的支撑面抵接,然后可以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挡止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挡止面抵接,使得飘台垫的靠垫能够维持第一支撑高度被使用,然后也可以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抵接,使得飘台垫的靠垫维持第二支撑高度被使用,适应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使得飘台垫在不需要使用时,如需要运输或者存放时,首先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挡止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挡止面抵接,然后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与坐垫的乘坐面抵接,同时使得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也位于坐垫的乘坐面上,使得飘台垫折叠在一起,减小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飘台垫的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飘台垫的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飘台垫的又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飘台垫,包括:坐垫和靠垫;所述坐垫包括相邻设置的乘坐面和支撑面;所述靠垫包括第一子靠垫和第二子靠垫,所述第一子靠垫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抵接面、第一背靠面和第一挡止面,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一背靠面的连接位置连接于所述乘坐面与所述支撑面的连接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子靠垫与所述坐垫相对可转动设置,且所述抵接面用于在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所述坐垫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背靠面用于在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所述坐垫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乘坐面,所述第一子靠垫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第一挡止面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子靠垫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靠垫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二背靠面和第二挡止面,所述第二背靠面和所述第二挡止面的连接位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背靠面与所述第一挡止面的连接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子靠垫与所述第一子靠垫相对可转动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止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子靠垫相对所述第一子靠垫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止面,所述第二背靠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子靠垫相对所述第一子靠垫转动到第四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背靠面。具体地,第一位置即为第一子靠垫与支撑面恰好抵接时的位置,第二位置即为第一子靠垫与乘坐面恰好抵接时的位置,第三位置即为第二子靠垫与第一挡止面恰好抵接时的位置,第四位置即为第二子靠垫与第一背靠面恰好抵接时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及其各实施例中,形状相匹配,即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两者形状相匹配,即两者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坐垫通过乘坐面与支撑面的连接位置与第一子靠垫转动连接,从而第一子靠垫的抵接面活动抵接于坐垫的支撑面,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活动抵接于坐垫的乘坐面,且第一子靠垫通过第一背靠面与第一挡止面的连接位置与第二子靠垫转动连接,从而第二子靠垫的第二挡止面活动抵接于第一子靠垫的第一挡止面,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活动抵接于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一方面,使得飘台垫在需要使用时,首先使第一子靠垫的抵接面与坐垫的支撑面抵接,然后可以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挡止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挡止面抵接,使得飘台垫的靠垫能够维持第一支撑高度被使用,然后也可以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抵接,使得飘台垫的靠垫维持第二支撑高度被使用,适应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使得飘台垫在不需要使用时,如需要运输或者存放时,首先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挡止面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挡止面抵接,然后使第一子靠垫的第一背靠面与坐垫的乘坐面抵接,同时使得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也位于坐垫的乘坐面上,使得飘台垫折叠在一起,减小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存放。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分别为一实施例的飘台垫10的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飘台垫10包括:坐垫100和靠垫200;坐垫100包括相邻设置的乘坐面110和支撑面113,坐垫100用于通过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与靠垫200转动连接,具体地,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呈一直线设置。

靠垫200包括第一子靠垫210和第二子靠垫220,第一子靠垫210与坐垫100转动连接,第一子靠垫210通过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与坐垫100转动连接。第一子靠垫210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抵接面213、第一背靠面211和第一挡止面212,抵接面213和第一背靠面211的连接位置连接于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以使第一子靠垫210与坐垫100相对可转动设置,且抵接面213用于在第一子靠垫210相对坐垫100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活动抵接于支撑面113,第一背靠面211用于在第一子靠垫210相对坐垫100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抵接于乘坐面110,第一子靠垫210用于通过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一挡止面212的连接位置2111与第二子靠垫220转动连接,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一挡止面212的连接位置2111呈一直线设置,例如,第一背靠面211朝向乘坐面110,抵接面213朝向支撑面113。即第一子靠垫210与坐垫100可相对转动,第一子靠垫210绕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转动至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抵接,第一子靠垫210绕乘坐面110与支撑面113的连接位置2112转动至另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子靠垫210的抵接面213与坐垫100的支撑面113抵接。

第二子靠垫22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二背靠面221和第二挡止面222,第二背靠面221和第二挡止面222的连接位置连接于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一挡止面212的连接位置2111,以使第二子靠垫220与第一子靠垫210相对可转动设置,且第二挡止面222用于在第二子靠垫220相对第一子靠垫210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活动抵接于第一挡止面212,第二背靠面221用于在第二子靠垫220相对第一子靠垫210转动到第四位置时活动抵接于第一背靠面211,例如,第二挡止面222朝向第一挡止面212,第二背靠面221朝向第一背靠面211。即第一子靠垫210与第二子靠垫220可相对转动,第二子靠垫220绕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一挡止面212的连接位置2111转动至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抵接,第二子靠垫220绕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一挡止面212的连接位置2111转动至另一个极限位置时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抵接。

具体地,坐垫100还包括第一底面,第一底面与乘坐面相对设置,且第一底面与支撑面113相邻设置,例如,第一底面与乘坐面相互平行,第一子靠垫210还包括第二底面,第二底面与第一背靠面相对设置,第二底面与抵接面相邻设置,且第二底面与第一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使用时,当抵接面抵接于支撑面113,第二挡止面抵接于第一挡止面时,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放置在地面或者飘台上,通过第一底面以及第二底面与飘台接触,能够使得飘台垫能够增加与飘台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飘台垫放置和使用时更为稳固,对人体具有更佳的支撑效果。

可以理解,图1所示为飘台垫在需要使用时,使第一子靠垫210的抵接面213与坐垫100的支撑面113抵接、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抵接时,使得飘台垫的靠垫200能够维持第一支撑高度的状态,图2所示为飘台垫在需要使用时,使第一子靠垫210的抵接面213与坐垫100的支撑面113抵接、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二子靠垫的第二背靠面221抵接时,使得飘台垫能够维持第二支撑高度的状态,图3所示为飘台垫在不需要使用时,使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抵接、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抵接,同时使得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也位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上,使得飘台垫折叠在一起,占用空间最小的状态。

具体地,坐垫200包括坐垫套体及填充于坐垫套体内的海绵块,坐垫套体的表面设置有拉链,以使海绵块可以放入或取出坐垫套体;第一子靠垫210包括第一子靠垫套体及填充于第一子靠垫套体内的海绵块,第一子靠垫套体的表面设置有拉链,以使海绵块可以放入或取出第一子靠垫套体;第二子靠垫220包括第二子靠垫套体及填充于第二子靠垫套体内的海绵块,第二子靠垫套体的表面设置有拉链,以使海绵块可以放入或取出第二子靠垫套体。例如,坐垫套体、第一子靠垫套体和第二子靠垫套体均为布艺套体。例如,坐垫套体、第一子靠垫套体和第二子靠垫套体一体成型,坐垫套体、第一子靠垫套体和第二子靠垫套体分别填充有一与坐垫套体、第一子靠垫套体和第二子靠垫套体内部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海绵块,第一子靠垫套体与第二子靠垫套体相连接的部分未填充海绵块以使第一子靠垫套体与第二子靠垫套体转动连接,第一子靠垫套体与坐垫套体相连接的部分未填充海绵块以使第一子靠垫套体与坐垫套体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2,例如,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的形状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的形状相匹配,并且在第二挡止面222活动抵接于第一挡止面212时,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二背靠面221共同形成一个平面。即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这样,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在抵接状态时可以完全重合,避免使用多余的材料,并且使飘台垫整体性更好。

请参阅图3,例如,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和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共同形成的平面的形状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的形状相匹配。即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和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共同形成的平面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这样,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在抵接状态、且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也在抵接状态时可以完全重合,避免使用多余的材料,并且使飘台垫整体性更好,同时使飘台垫占用空间大大减小,方便运输和存放。

请参阅图1和图2,例如,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的形状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的形状相匹配。即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多余的材料,并且使飘台垫整体性更好。

为了增加飘台垫的使用舒适度,例如,请参阅图1,第一子靠垫210的抵接面213与坐垫100的第一侧面抵接,且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例如,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抵接,且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例如,请参阅图1,第二子靠垫220还具有与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一挡止面212相对的外侧面223,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抵接,且第二子靠垫220的外侧面223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成钝角。这样,飘台垫的坐垫100和靠垫200形成的垫子,非常适合躺靠,增加了其舒适度,且当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夹角太大使靠垫200的维持的第一支撑高度太小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抵接以使靠垫200维持第二支撑高度(如图2所示),使人们身体躺靠的高度增加,更加满足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高度需要。例如,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为120°~150°。优选地,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为135°。例如,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抵接,且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大小等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与坐垫100的乘坐面110之间的夹角大小。这样,当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挡止面222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挡止面212抵接时,第二子靠垫220的第二背靠面221与第一子靠垫210的第一背靠面211位于同一平面上,增加了飘台垫的舒适度。

为了使得靠垫对人体的背部的支撑效果更佳,一个实施例是,第一背靠面与第一挡止面之间为第一夹角,第二背靠面与第二挡止面之间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互补,这样,当第一挡止面抵接于第二挡接面时,第一背靠面和第二背靠面之间的夹角为180°,也就是第一背靠面和第二背靠面处于一个平面上,这样,使得靠垫具有一个平直的平面对人体的背部进行支撑,使得靠垫对人体的背部的支撑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例如,坐垫100为矩形体,即坐垫100的纵截面为矩形。例如,第一子靠垫210为将其第一背靠面211和与第一背靠面211相邻的一面的相交处去除一部分以形成第一子靠垫210的抵接面213的三棱柱体。可以理解,三棱柱体的棱与坐垫100的第一侧面抵接的话,不够稳定,而将三棱柱体状的第一子靠垫210形成抵接面213与坐垫100抵接,这样使得第一子靠垫210与坐垫100抵接时的稳定性更好,状态更好维持。例如,第二子靠垫220也为三棱柱体。第二子靠垫与第一子靠垫的结构相类似,这样,第一子靠垫和第二子靠垫折叠或者展开时,相抵接的面可以很好的重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