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3244发布日期:2020-01-14 23:25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药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枕。



背景技术:

人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离不开枕头的相伴。中药枕通过将中草药填充在枕头中,直接作用于称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之聚”的头部经络与腧穴,经辨证施药发挥对过敏性鼻炎的调病养生作用。现有的中药枕将中药直接填充于枕芯,没有充分考虑药材质地和用药部位的升降沉浮特性,实现治疗过程中最大化的发挥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药性发挥的药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枕,所述枕芯包括上、中、下三层药物填充层,上层药物填充层填充物为相对轻清浮升的花香类药材,中层药物填充层填充物为相对轻清浮升的枝叶类药材,下层药物填充层填充物为具备沉降特性的根茎类药材。

进一步地,芳香易挥发类药物单独包被嵌于相应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枕芯中还设有缓冲层,位于上层药物填充层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天然乳胶。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乳胶厚度为2cm,密度为40px。

进一步地,所述药枕枕芯面料为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的纤维孔径为4-6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枕芯的设计充分体现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本药枕充分考虑君臣佐使关系,兼顾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特性,分层科学铺放,最大化的发挥药效。

2.充分考虑药枕使用的舒适度、透气性、降噪性,合理设置缓冲层,恰当选用缓冲层材质。

3.选用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防螨面料,完美实现药枕的过敏原回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药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药枕枕芯的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面料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体头部,2-立体不规则紧织布面料,3-缓冲层,4-上层药物填充层,5-中层药物填充层,6-下层药物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药材质地和入药部位是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学理论中,将药物与疗效相关的性质和性能称为药性,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配伍、禁忌等。当中,升降沉浮指药物在机体上所起的作用趋向,依据药物气味的阴阳厚薄特性,以及其对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而概括形成的。升指上升,降指下降,浮指发散上行,沉指泄利下行;以阴阳属性来分:浮、升属阳,沉、降属阴。

药物升降沉浮趋向性的形成与药材在自然界生成的禀赋、四气五味、炮制、配伍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药物质地、入药部位则是影响药材的自然禀赋特性的重要方面。

从药材质地的轻重,“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汪昂《本草备要》药性总义云:“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药材的质地与用药部位密切关联。《本草备要》: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菊花,蝉衣等;而根茎、种子、果实、矿物即质重者大多为沉降药,如枳实、苏子、朱砂、磁石等。

其次,把握药材的升降沉浮特性有利于“顺势而治”,实现治疗过程中药性发挥的最大化。

中医强调顺势而治,《灵枢·师传》曰“未有倪而能治之也,夫唯顺而已已”。《灵枢·海论》云“顺者得府,逆者必败”。顺势而治,不仅在诊治过程中尊重机体“自和”规律,而且在遣方用药过程中也强调顺应药物偏性,充分利用药物本身具备的特性,因势利导。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由于升降沉浮是药材的重要禀性,而药材质地的轻重和用药部位又是影响气升降沉浮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把握药材质地及用药部位特性,兼顾其四气五味、配伍炮制等因素,“因势制宜”,方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带趋向性的调节作用。

基于顺势而治的理论,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因药材质地的轻重和用药部位不同而产生的升降沉浮特性而对中药枕芯药物进行分层次铺被:

本发明的药枕包括枕芯。如图1所示,枕芯填充物分为上、中、下三层药物填充层4、5、6,上层药物填充层4填充物为轻清浮升的花香类药材,中层药物填充层5填充物为相对轻清浮升的枝叶类药材,下层药物填充层6填充物为具备沉降特性的根茎类药材。芳香易挥发类药物单独包被嵌于相应层中。

实施例

本实施例药枕中的中药由具有治疗过敏性鼻炎祛风止嚏功能的以下药材组成:防风,辛夷花,桑叶,荆芥,苍耳子,藿香,白芷,川芎,薄荷,细辛,桔梗,藁本,蝉衣。

首先,将具备沉降特性的根茎类药材(防风,白芷,川芎,桔梗,藁本)置于下层药物填充层6,药性下达降逆、趋向于下,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息风止鼽、降逆平喘、固表止汗、敛肺止涕的作用;

然后,将相对轻清浮升的枝叶类药材(薄荷,细辛,荆芥,藿香,桑叶,蝉衣)置于中层药物填充层5中,将轻清浮升的花香类药材(辛夷花、菊花)置于上层药物填充层4中,轻清升浮药物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发挥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疏散解表、宣毒透邪、宣肺止嚏、温里散寒、温经通痹、行气开郁、开窍祛窒、升阳举陷等作用。

其中,药枕中配备了数味芳香类药物(薄荷、辛夷、苍耳子、藿香,等),具有气清药性上浮特性,通过刺激嗅神经,并经鼻黏膜丰富的血管丛迅速吸收入血,发挥“嗅香法”的治疗作用。但芳香类药物因含有挥发油,在于空气长久接触,并经受一定温度、湿度的影响,易发生走油、风化、粘变、气味散失等变质现象。为防止走油等变质对其它药材的影响,药枕将芳香易挥发类药材用纱布单独包被嵌于相应层中,以便于更换,实现药枕的方便养护。

另外,在药物分层铺被中,既考虑药物的一般共性,又注重药物的不同个性。如:苍耳子虽然是果实,但功能通窍发汗、散风除湿,药性升浮而不沉降,铺放于上层。

通过药物升降浮沉性能的合理配制,从而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此外,枕芯中还设有缓冲层3,位于上层药物填充层4之上。人一生有1/3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离不开枕头的相伴,枕头的舒适度是决定其能否被接受并被长期使用的决定性因素。中药枕芯本身不具备弹性,分层叠放的药材触感较硬,舒适度较差。此外,头部如直接接触药材,在头位变动时容易感受到药材摩擦发出的细碎声音而影响睡眠,且头部易对药材产生直接碾压作用,头部的汗湿还容易直接浸渍药材减断药枕使用寿命。为了弥补该不足,“祛风止鼽防螨药枕”设计了乳胶缓冲层,其材质为采用物理发泡(即吸真空)工艺制成的厚度2cm,密度40px多孔天然乳胶,所述缓冲层发挥了以下作用:

1.具有较好的绵软缓冲压力作用,提高枕头舒适度。为达到此目的,选用密度40px乳胶作为缓冲层材质,具有良好弹性,但又较为绵软,具备肌肤亲和力,在为头部提供绵软支撑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头部对药材的直接碾压作用,延长药枕芯的使用寿命压力。

2.具有良好消音,透气作用。密度40px的乳胶具备较好的防静电、吸湿性和透气性,乳胶的微孔结构在头部和药枕芯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层,一方面利于头部汗液气溶胶的挥发,避免湿气直接浸润药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药味的向上散发,此外,还对头位变动引发的药材细碎摩擦声起到隔音消音作用。

本实用新型药枕的枕芯面料根据螨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面料,如图2所示,以物理隔绝的方式,实现药枕防螨治螨的效果最大化。该防螨面料通过布料致密的物理结构,防止螨虫及其碎片和排泄物等致敏原通过,有效切断螨虫食物链和迁徙路线,从而有效防治螨虫细菌在枕芯内的滋生和外徙(图2)。另外,药枕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其“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的特性有效避免该织物因牵拉、水洗、温湿度变化导致的织物纤维变形和织物纤维空隙大小的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立体不规则高密度紧织布面料为市面上采购,其纤维孔径为4-6微米,优选的为6微米,因为螨虫的直径大于100微米,排泄物一般为40微米左右,细菌异物约70微米,所以该面料可有效防止螨虫及其碎片和排泄物等致敏原通过,发挥物理防螨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药枕则根据所用药材的质地及升降沉浮特性,合理铺设药材层次,将中医“顺势而治”理念贯彻其中,实现治疗过程中最大化的发挥药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