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展接待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981发布日期:2018-11-13 20:1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会展接待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览展示用具,特别涉及一种会展接待台。



背景技术:

在一些展览展示的会场中,需要设立接待台供参展者进行咨询,便于参展者了解展览的信息,展会环形一般为开放式结构,对接待台的环境适应性要求高。

一般的接待台会在外侧设置logo来进行标示,参展者能够方便地识别出参展的商家,并且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而为了使logo更加显著,会将logo设置呈立体状,这样能够方便地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

但是立体状logo的设置会凸出于接待台,参展者在路过接待台时易与logo发生接触,产生磕碰,导致logo破损以及参展者受伤,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会展接待台,能够降低参展者与logo的接触几率,logo不易损坏,参展者不易受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会展接待台,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一侧的logo,所述主体呈圆弧状,所述logo位于所述主体凸出一侧的上部位置,所述主体上位于所述logo的下部位置且沿所述主体侧延伸方向设置有凸带,所述凸带下端面与所述主体下端面平齐,所述凸带的厚度大于所述logo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呈圆弧状,其凸出于本体的一侧较为平缓,不易产生磕碰,此时在logo的下侧设置凸带且凸带的厚度大于logo的厚度,参展者在路过展台周边时会先与凸带接触,不易接触到logo,logo不易损坏。凸带沿主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使得凸带较为平缓,参展者在接触到凸带时接触面积较大,不易受伤。凸带的下端面与主体下端面平齐,从而保证凸带的沿竖直方向的宽度,保证参展者与凸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参展者在接触到凸带时不易受伤。Logo设置在柱体的上部还能提升其显著性,更加容易被参展者观察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带一端高于另一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带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使得凸带的上端面呈倾斜状态,凸带的上端面覆盖面积较大,当参展者在路过接待台时,能够方便地引起参展者的注意,固不易与本体上的logo发生接触,logo不易损坏,不易导致参展者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带远离所述主体一端的周侧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带远离主体一端的周侧呈圆弧状,提升凸带转角处的可接触性,当参展者与凸带发生接触时的接触面积较大,参展者不易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带靠近所述logo的一侧设置有灯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设置在凸带上靠近logo的一侧,在灯带的作用下对logo进行照射,提升logo的显著性,参展者能够方便地观察到logo,参展者在靠近接待台时能够避开logo,不与logo发生接触,使logo不易损坏,并且参展者不易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带靠近所述logo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带的凹槽,所述凸带上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凹槽的透光板,所述凹槽周侧排列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透光板的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安装于凹槽中,实现对灯带的隐藏,外界物品不易接触到灯带而导致灯带的损坏。透光板在支撑柱的支撑作用下安装于凸带上,实现对凹槽的封闭作用,对灯带进行防护,提升灯带的安全性能,且光线能够透过透光板照射在logo上,保持良好的灯光效果。在透光板的作用下还能实现对灰尘的阻挡,灰尘不易进入到凹槽内对灯带造成覆盖,光线能够完整地照射到logo上,保持良好的光照,提升警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主体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延伸至主体的侧壁,灯带发出的光线能够沿凹槽射出,光线能够对logo靠近主体的一侧进行照射,提升光线对logo的覆盖面积,从而保持良好的光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反光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底部设置反光板,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作用,经反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在logo上,增加logo的光线照射,提升警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板为PC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PC板作为透光板,而透光板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光线能够方便地透过PC板照射在logo上。PC板还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进行缓冲,并且当作用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到原装,保持良好的封闭效果,耐久度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带至所述logo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与logo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cm-20cm之间,灯带上发出的光线能够有效地的覆盖在logo上,并且光线的强度得以保证,提升对logo的照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体呈圆弧状设置,并且logo设置在主体凸出一侧的上端位置,通过在主体上位于logo的下端设置凸带,并且凸带的厚度大于logo的厚度,当参展者经过接待台时,先与凸带接触,不易与logo产生磕碰,实现对logo的保护以及参展者不易受伤。凸带上端的凹槽中安装灯带,并且在透光板的作用下进行隐藏,在灯带的作用下对logo进行照射,是logo更加显著,一方面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警示参展者不要与logo发生接触,提升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主体、logo以及凸带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中灯带与logo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主体;2、logo;3、凸带;4、灯带;5、凹槽;6、透光板;7、支撑柱;8、反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会展接待台,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在主体1一侧的logo2,主体1用于接待参展者,能够给参展者提供资料或者解答相关问题。logo2的设置能够进行宣传作用,参展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参观的展厅。为提升显著性,logo2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厚度。

如图1所示,主体1呈圆弧状设置,在进行展示时,将主体1摆放在展厅的转角处,并且使主体1凸出的一端朝向展厅外部,logo2粘合在主体1凸出一侧的上部位置保持固定,参展者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柱体上的logo2。Logo位于主体1一侧的中部位置,当主体1摆放完成后,参展者能够方便地从各个角度观察到logo2,提升显著性。

如图1所示,主体1上位于logo2的下端位置设置有凸带3,凸带3沿主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凸带3的下端面与主体1的下端面平齐,凸带3的厚度大于logo2的厚度,参展者在靠近主体1时,会先于凸带3发生接触,由于凸带3的厚度大于logo2的厚度,故会对参展者进行隔离,参展者不易接触到logo2,故不易与logo2发生碰撞,logo2不易破损,参展者不易受伤。凸带3沿主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使得凸带3呈圆弧状,参展者与凸带3接触并且沿凸带3运动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参展者不易受伤。

如图1所示,凸带3位于主体1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设置,使得凸带3的上端面呈倾斜状并且面积较大,参展者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凸带3以及本体,不易发生碰撞。

如图1所示,凸带3远离主体1一端的周侧呈圆弧状,提升凸带3转角处的可接触性,当参展者靠近主体1并且与凸带3发生接触时,参展者与凸带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较为平缓,发生接触时单位面积内的压强较小,不易受伤。

如图2所示,凸带3靠近logo2的一侧设置有灯带4,在灯带4的作用下能够对logo2进行照射作用,提升logo2的显著性,一方面能够警示参展者此处存在logo2,注意不要发生碰撞,另一方面能够将logo2照亮,参展者能够方便、清楚地了解logo2的内容。

如图2所示,凸台上靠近logo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5,灯带4安装与凹槽5底部,实现对灯带4的隐藏作用,并且在凸带3上设置透光板6对凹槽5进行封闭作用,实现对灯带4的防护作用,灯带4不易与外界的物体发生接触,从而提升灯带4的安全性能。透光板6嵌设于凹槽5内,凹槽5的周侧排列设置有用于支撑透光板6的支撑柱7,在支撑柱7的作用下包吃透光板6的稳定,并且由于透光板6嵌设于凹槽5内,不会发生偏移,保持透光板6的稳定。

如图2所示,透光板6为PC板,PC板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光线能够方便地穿透PC板后照射在logo2上。PC板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在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够发生弯折,对作用力进行缓冲,在作用力消除之后又能够回到原先状态对凹槽5进行封闭作用。

如图2所示,凹槽5延伸至主体1的侧壁,当灯带4对logo2进行照射时,灯带4上的光线能够进行发散,并且能够照射到logo2靠近主体1的一侧,提升对logo2的照射效果。

如图2所示,凹槽5的底部还设置有反光板8,在反光板8的作用下能够反射光线至logo2上,提升对logo2的照射效果。

如图2所示,灯带4至logo2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灯带4所产生的光线能够完整地对logo2进行覆盖,并且光线具有足够的强度,保持对logo2的照射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在参展者不断靠近接待台的过程中,由于凸带3的厚度大于logo2的厚度,参展者会先与凸带3发生接触,参展者与凸带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参展者不易受伤,并且参展者不易与logo2发生接触,实现对logo2的保护作用。灯带4的设置用于实现对logo2的照射,使logo2更加显而易见,参展者不易与logo2发生接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