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12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



背景技术:

人的生命健康和呼吸的空气的质量息息相关,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营养,对人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在平静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约16次,每次呼吸的空气量约为500毫升,每个人每天至少需要一万多升空气。洁净的空气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但是现在人们生活中,很少外出,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务必要引起重视。

公告号为CN2052433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一体窗,它包括外框架,在所述外框架中设置有内框架,在内框架中设置有新风设备框、热水器框和外窗框,在新风设备框中安装有新风设备,在热水器框中设置有热水器,在外窗框中设置有窗扇。但是新风设备使得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净化,而室内空气来源于家具、装饰材料的污染将无法净化,此时这些室内污染物将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具有净化室内污染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包括设置在窗洞上的外窗框,所述外窗框上端设有新风装置,所述外窗框与窗洞之间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放氧层,所述放氧层包括第二混凝土层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空气经过新风装置进入室内,净化了室外空气,而放氧层内的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层可以产生负氧离子,可迅速中和、降解室内空气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不仅可以净化室内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及其他细小的微粒、烟雾、灰尘、细菌,使室内环境清新自然,同时对人体健康免疫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氧层和新风装置结合使用提高了人们在室内的呼吸环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放氧层上设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由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涂覆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氧层将外窗框和窗洞之间的缝隙填充,找平层涂覆在放氧层上,此时找平层也放出负氧离子,增大室内负氧离子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新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窗框上端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出风口处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向出风口方向依次设置的不锈钢过滤芯、活性炭过滤棉,所述活性炭过滤棉靠近出风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通过进风口将空气吸入壳体内,通过过滤装置中的不锈钢过滤芯过滤细小颗粒以及有毒颗粒,活性炭过滤棉过滤有毒有害的颗粒和异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外窗框内铰接有内窗框,所述内窗框上设有玻璃,所述玻璃为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砸玻璃,所述外窗框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砸玻璃之间设有百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砸玻璃减小了室内外温度的传递,提高了门窗的节能性能,且增大了玻璃的防砸性能增加安全性,内置的百叶增大了玻璃的遮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外窗框和内窗框之间设有驱动内窗框自动打开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使得内窗框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打开,以实现室内外的正常通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外窗框内的转轴以及设置在外窗框内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转轴穿过内窗框并与内窗框过盈配合,所述外窗框上设有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模块根据需要控制电机工作,电机工作时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带动内窗框在外窗框内转动,实现内窗框的自动闭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水滴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燃气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一端和水滴传感器相连,另一端和单片机相连,水滴传感器用于采集天气的晴雨情况,采集的晴雨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器将信息数字化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风速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燃气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燃气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一端和单片机相连,另一端和电机相连,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运转。

所述外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控制电机工作的红外线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滴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检测到室外下雨或者刮大风时,将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将控制电机转动使得内窗框自动关闭,燃气传感器在检测到室内有燃气泄漏时,将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将控制电机开启,进而使得室内自动通风,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单片机的设置使得电机可以智能开启,实现室内自动通风的目的,红外线传感器在检测到门窗外有人时,将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减少人通过内窗框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外窗框上设有控制风机工作的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水滴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燃气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一端和水滴传感器相连,另一端和单片机相连,水滴传感器用于采集天气的晴雨情况,采集的晴雨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器将信息数字化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风速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燃气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燃气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一端和单片机相连,另一端和风机相连,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风机运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滴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使得新风装置在检测到室外下雨或者刮大风时,自动关闭,燃气传感器在检测到室内有燃气泄漏时,将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将控制风机开启,进而使得室内自动通风,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单片机的设置使得风机可以智能开启,实现室内自动通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内窗框在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撬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撬装置使得内窗框和外窗框不易打开,增加门窗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防撬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窗框上的卡块以及设置在内窗框上的卡板,所述卡块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板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内窗框上,所述卡板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锁块,所述内窗框内设有驱动卡板在内窗框内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包括设置在内窗框内且槽口朝向卡板的固定槽、通过驱动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槽槽底的齿轮、设置在固定槽槽口的移动板、设置在移动板上并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以及设置在移动板背离齿轮一侧的插块,所述卡板上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孔,所述驱动轴一端伸出内窗框,且在伸出的一端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窗框关闭时,通过移动件将卡板向上移动,使得锁块位于卡槽内,此时再将卡板向卡槽方向移动,进而使得锁块进入卡槽内,限制了内窗框在外窗框内转动,且不易撬开内窗框,提高了安全性。操作者通过把手驱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齿轮也随着驱动轴转动,齿轮转动时驱动第一齿条上下移动,第一齿条上下移动时带动移动板以及插块也一起移动,将插块插入驱动块内时,插块带动驱动块移动,进而带动卡板在内窗框内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为:所述卡板在设有驱动块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远离卡板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第二齿条移动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二齿条配合的第三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第二齿条在固定板内的位置,进而改变了卡板的长度,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限制了卡板在固定板内的位置,避免卡板在加工时产生的加工误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外窗框周边的放氧层和外窗框上的新风装置结合使用使得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增大了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找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红外线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百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防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放氧层和找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洞;11、第一混凝土层;2、外窗框;21、放氧层;211、第二混凝土层;212、环保涂料层;22、找平层;23、壳体;231、出风口;232、进风口;233、风机;234、不锈钢过滤芯;235、活性炭过滤棉;24、内窗框;241、玻璃;242、百叶;243、卡板;2431、第二齿条;2432、固定板;2433、移动槽;2434、第三齿条;244、锁块;245、固定槽;246、驱动轴;247、齿轮;248、移动板;2481、第一齿条;2482、插块;249、驱动块;2491、插孔;2492、把手;25、转轴;251、电机;252、红外线传感器;27、卡块;27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调光新风安防系统集成门窗,如图1,包括设置在窗洞1上的外窗框2,在外窗框2上端设有新风装置(如图3),外窗框2与窗洞1之间填充有第一混凝土层11,第一混凝土层11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放氧层21,放氧层21包括第二混凝土层211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层212,环保涂料层212朝向室内,此外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也可以混合在第二混凝土层211中,此时放氧层21中环保涂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比为1:20,环保涂料为公告号104893470A的专利公开的一种环保涂料及其制备工艺中的涂料。

如图1,室外空气经过新风装置进入室内,净化了室外空气,而放氧层21内的添加有负氧离子释放剂的环保涂料可以产生负氧离子,可迅速中和、降解室内空气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不仅可以净化室内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及其他细小的微粒、烟雾、灰尘、细菌,使室内环境清新自然,同时对人体健康免疫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氧层21和新风装置结合使用营造了人们在室内的健康养生环境。

如图1和图2,此外在放氧层21上设有找平层22,找平层22由释放负氧离子的环保涂料涂覆两边而成,环保涂料与公告号104893470A的专利中的涂料相同。找平层22增大了负氧离子的释放,增大室内负氧离子的浓度,同时由添加有负氧离子释放剂的环保涂料涂覆两边而成的找平层22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防水抗裂,保护了墙体,且杀菌除味具有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11,放氧层21和找平层22的施工步骤:

第一步:将放氧层21填充在外窗框2周边;

第二步:在放氧层21上刷801或901胶水;

第三步:放氧层21上批腻子粉;

第四步:在放氧层21上均匀涂覆添加有负氧离子释放剂的环保涂料;

第五步:在放氧层21上批第一道腻子粉;

第六步:在放氧层21上批第二道腻子粉;

第七步:放氧层21打磨;

第八步:再刷801或901胶水;

第九步:刷滑石粉;

第十步:打磨滑石粉;

第十一步:刷两遍乳胶漆或者喷两遍乳胶漆。

如图3,新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窗框2上端的壳体23、设置在壳体23上进风口232和出风口231、设置在壳体23内的风机233以及设置在壳体23内靠近出风口231处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向出风口231方向依次设置的不锈钢过滤芯234、活性炭过滤棉235,活性炭过滤棉235靠近出风口231设置。风机233通过进风口232将空气吸入壳体23内,进风口232中心线和出风口231的中心线相互垂直设置,增大了空气在壳体23内滞留的时间,使得空气通过过滤装置中的不锈钢过滤芯234过滤细小颗粒以及有毒颗粒,活性炭过滤棉235过滤有毒有害的颗粒和异味。

如图3和图5,另外在外窗框2内铰接有内窗框24,内窗框24上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砸玻璃,外窗框2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防砸玻璃之间设有百叶242,百叶242增大了玻璃241的遮阳效果也可以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此外玻璃241也可以为电致变色玻璃,进一步提高了遮阳效果。

如图10,为了实现内窗框24根据外界环境而智能开启的目的,因此外窗框2内转动连接有竖直的转轴25以及在外窗框2内设有驱动转轴25转动的电机251,转轴25穿过内窗框24并与内窗框24过盈配合,外窗框2上设有控制电机251工作的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水滴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燃气传感器、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其中单片机选用的型号为AT89S51,风速传感器选用的型号为WXA100-02SF0-I,水滴传感器选用的型号为MF5C,燃气传感器选用的型号是MQ-2;

模数转换器的一端和水滴传感器相连,另一端和单片机相连,水滴传感器用于采集天气的晴雨情况,采集的晴雨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器将信息数字化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风速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风速传感器用于测量风速风向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燃气传感器和单片机相连,燃气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

电机驱动模块一端和单片机相连,另一端和电机251相连,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251运转。

根据上述控制模块,在外界下雨或者刮风时,水滴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检测到室外下雨或者刮大风时,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模块,使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251转动,将内窗框24转动至外窗框2内,实现门窗的关闭,燃气传感器在检测到室内有燃气泄漏时,将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将控制电机251反转,使得内窗框24转动至外窗框2外,进而使得室内自动通风,模数转换器、电机驱动模块以及单片机的设置使得内窗框24可以智能开启,实现室内自动通风的目的。

如图10,此外为了实现手机或者别的客户端智能开启窗户,因此在手机发出信号后经过基站,基站将信号传递到外窗框的信号接收器上,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递给外窗框上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信号处理后传递给单片机,进而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转动。

如图4,另外在外窗框2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用于检测外窗框2外是否有人的红外线传感器252,红外线传感器252直接控制电机251工作,当外窗框2外有人时,此时红外线传感器252将控制电机251停止工作,减小内窗框24自动打开而使人从内窗框24内进入室内的情况发生。

如图7和图8,内窗框24在室内的一侧设有防撬装置,防撬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窗框2上的卡块27以及设置在内窗框24上的卡板243(如图6),卡块27上端开设有卡槽271,卡板243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内窗框24上,卡板243上设有与卡槽271配合的锁块244,内窗框24内设有驱动卡板243在内窗框24内移动的移动件。当内窗框24关闭时,通过移动件将卡板243向上移动,使得锁块244位于卡槽271内,限制了内窗框24在外窗框2内转动,且不易撬开内窗框24,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9,移动件包括设置在内窗框24内且槽口朝向卡板243的固定槽245、通过驱动轴246转动设置在固定槽245槽底的齿轮247、设置在固定槽245槽口的移动板248、设置在移动板248上并与齿轮247啮合的第一齿条2481以及设置在移动板248背离齿轮247一侧的插块2482,插块2482的截面为U型,此外在卡板243上固定设有驱动块249,驱动块249上设有供插块2482插入的插孔2491,驱动轴246一端伸出内窗框24朝向室内的一侧,且在伸出的一端设有把手2492。

如图9,操作者通过把手2492驱动驱动轴246转动,驱动齿轮247转动,齿轮247转动时驱动第一齿条2481上下移动,第一齿条2481上下移动时带动移动板248以及插块2482也一起移动,将插块2482插入驱动块249内时,插块2482带动驱动块249移动,进而带动卡板243在内窗框24内移动,实现锁块244与卡块27的内卡槽271的配合,操作方便。

如图8,当卡板243加工出现误差时,为了使得卡板243上的锁块244依然可以进入卡槽271,因此卡板243在设有驱动块249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2431,第二齿条2431沿卡板243长度方向分布,第二齿条2431远离卡板243的一端设有固定板2432,固定板2432上开设有供第二齿条2431移动的移动槽2433,移动槽2433的槽口延伸出固定板2432背离驱动块249的一侧,移动槽2433的槽壁上设有与第二齿条2431配合的第三齿条2434。将第二齿条2431嵌入第三齿条2434内时,可以改变卡板243的长度,此时将驱动块249设置在固定板2432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