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3439发布日期:2019-02-19 18: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厨用电器进入了人们的厨房当中。在众多厨房电器中,电压力锅尤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电压力锅中具有多根导线,为了防止导线在电压力锅中窜动,现有技术一般是设置卡线槽,以收纳导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卡线槽的卡线效果差,导线容易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卡线装置的卡线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基体;卡线装置,设置在基体上,卡线装置与基体之间形成容线腔,卡线装置上设置有进线通道,进线通道与容线腔相连通以使导线先后通过进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进入至容线腔内,进线通道向基体延伸,进线通道的通道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当导线从出线口进入进线通道时,第一通道壁和/或第二通道壁能够止挡导线以防止导线从进线口脱出。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壁与基体之间的角度α1与第二通道壁与基体之间的角度α2均为锐角或均为钝角。

进一步地,进线口的尺寸大于等于出线口的尺寸,并且进线口的尺寸大于导线的直径以使导线能够顺利导入进线通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壁与基体之间的角度α1为钝角,第二通道壁与基体之间的角度α2为锐角,进线口的尺寸小于出线口的尺寸,并且进线口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壁的靠近基体的一端与基体之间的距离L1在2mm-3mm之间,和/或第二通道壁的靠近基体的一端与基体之间的距离L2在2mm-3mm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壁的靠近基体的一端与基体之间的距离L1小于卡线装置的高度L3的1/2,第二通道壁的靠近基体的一端与基体之间的距离L2小于卡线装置的高度L3的1/2。

进一步地,卡线装置与基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卡线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基体上。

进一步地,卡线装置包括第一止挡臂以及第二止挡臂,第一止挡臂的内表面、第二止挡臂的内表面与基体之间形成容线腔,第一止挡臂包括向基体延伸的第一倾斜段,第二止挡臂包括与向基体延伸并与第一倾斜段相对设置的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之间的通道形成进线通道,第一倾斜段的靠近第二倾斜段的表面形成第一通道壁,第二倾斜段的靠近第一倾斜段的表面形成第二通道壁。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面盖、内衬以及内盖,内衬形成基体。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臂还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段,延伸段的一端与内衬连接,延伸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倾斜段连接。

进一步地,延伸段与第一倾斜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圆弧过渡段。

进一步地,内衬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筋位,第二止挡臂还包括第二圆弧过渡段,第二圆弧过渡段的第一端与筋位连接,第二圆弧过渡段的第二端与第二倾斜段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设置在基体上的卡线装置,卡线装置的进线通道向基体延伸,进线通道的通道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当容纳在容线腔内的导线从出线口进入进线通道,导线向上窜动时,第一通道壁和/或第二通道壁会与导线的上表面接触,以在竖直方向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由于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通道壁和/或第二通道壁能够止挡导线,因此导线很难从进线口脱出,从而改善了卡线装置的卡线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卡线装置的卡线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卡线装置标注出尺寸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卡线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三的卡线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四的卡线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容线腔;2、进线通道;2a、进线口;2b、出线口;3、第一通道壁;4、第二通道壁;10、基体;11、筋位;20、卡线装置;21、第一止挡臂;211、第一倾斜段;212、延伸段;213、第一圆弧过渡段;22、第二止挡臂;221、第二倾斜段;222、第二圆弧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包括:基体10以及卡线装置20。其中,卡线装置20设置在基体10上,卡线装置20与基体10之间形成容线腔1,卡线装置20上设置有进线通道2,进线通道2与容线腔1相连通以使导线先后通过进线通道2的进线口2a和出线口2b进入至容线腔1内,进线通道2向基体10延伸,进线通道2的通道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当导线从出线口2b进入进线通道2时,第一通道壁3和/或第二通道壁4能够止挡导线以防止导线从进线口2a脱出。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设置在基体10上的卡线装置20,卡线装置20的进线通道2向基体10延伸,进线通道2的通道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当容纳在容线腔1内的导线从出线口2b进入进线通道2,导线向上窜动时,第一通道壁3和/或第二通道壁4会与导线的上表面接触,以在竖直方向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由于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通道壁3和/或第二通道壁4能够止挡导线,因此导线很难从进线口2a脱出,从而改善了卡线装置20的卡线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卡线装置的卡线效果差的问题。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通道壁3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1与第二通道壁4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2均为锐角。上述结构使得第一通道壁3和第二通道壁4倾斜设置且倾斜趋势相同。当导线有沿着进线通道2向外窜动的趋势时,第二通道壁4在竖直方向会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从而使得导线很难从进线口2a脱出。优选地,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之间的距离至少部分小于等于导线的直径。上述结构使得当导线有沿着进线通道2向外窜动的趋势时,第二通道壁4除了在竖直方向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以外,还能够将导线压在第一通道壁3上。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导线窜动时除了受到止挡力之外还要克服与第一通道壁3和第二通道壁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导线更难从进线通道2的进线口2a脱出。

优选地,在靠近出线口2b处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导线的直径。上述结构使得装配至容线腔1内的导线很难从出线口2b进入至进线通道2内,从而进一步防止导线从卡线装置20上脱出,改善了卡线装置20的卡线效果。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平行设置。具体地,第一通道壁3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1与第二通道壁4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2相等。上述结构使得导线在进线通道2内滑动的过程中,导线与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均产生摩擦,进而使得导线更难从进线通道2的进线口2a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导线时,先将导线置于进线口2a。然后对导线施加向下的力使得导线进入进线通道2内。当导线在外力的作用下由进线通道2的出线口2b进入容线腔1内后,将导线向图4中的左或右移动。当导线穿过第一通道壁3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缝隙后,或者是当导线穿过第二通道壁4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缝隙后,即完成了导线的装配。为了使得导线不易窜动至出线口2b,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通道壁3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L1在2mm-3mm之间,和/或第二通道壁4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L2在2mm-3mm之间。当导线窜动至第一通道壁3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缝隙处时,由于第一通道壁3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导线不易从上述缝隙处脱出,从而达到了导线不易窜动至出线口2b的目的。同样地,当导线窜动至第二通道壁4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缝隙处时,由于第二通道壁4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导线不易从上述缝隙处脱出,从而达到了导线不易窜动至出线口2b的目的。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L1和/或L2小于导线的直径。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通道壁3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L1小于卡线装置20的高度L3的1/2,第二通道壁4的靠近基体10的一端与基体10之间的距离L2小于卡线装置20的高度L3的1/2。上述结构使得进线通道2的长度较长,从而进一步防止导线脱出。

在实施例一中,卡线装置20与基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卡线装置20与基体10除了一体注塑成型以外,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超声波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基体1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线装置20还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基体10上。上述结构使得卡线装置20可以拆卸,当需要卡不同规格的导线时,将卡线装置20卸下,换上与导线配合的相应规格的卡线装置20,即可实现卡线效果佳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卡线装置20包括第一止挡臂21以及第二止挡臂22,第一止挡臂21的内表面、第二止挡臂22的内表面与基体10之间形成容线腔1,第一止挡臂21包括向基体10延伸的第一倾斜段211,第二止挡臂22包括与向基体10延伸并与第一倾斜段211相对设置的第二倾斜段221,第一倾斜段211与第二倾斜段221之间的通道形成进线通道2,第一倾斜段211的靠近第二倾斜段221的表面形成第一通道壁3,第二倾斜段221的靠近第一倾斜段211的表面形成第二通道壁4。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止挡臂21还包括与第一倾斜段211连接的第一圆弧过渡段213,第二止挡臂22还包括与第二倾斜段221连接的第二圆弧过渡段222。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由于是圆弧过渡,因此导线在与第一圆弧过渡段213或与第二圆弧过渡段222接触时,不易被划伤,从而保证了导线的使用寿命。第二、圆弧过渡可以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导线在从进线口2a卡入进线通道2时比较顺畅。第三、上述结构使得卡线装置20的外观更美观,避免划伤装配人员。

在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锅盖。其中,锅体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面盖、内衬以及内盖,内衬形成基体10。上述面盖能够遮挡内盖,以使烹饪器具的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止挡臂21还包括向上延伸的延伸段212,延伸段212的一端与内衬连接,延伸段212的另一端与第一圆弧过渡段21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延伸段的长度以调整容线腔空间的大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内衬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筋位11,第二止挡臂22还包括第二圆弧过渡段222,第二圆弧过渡段222的第一端与筋位11连接,第二圆弧过渡段222的第二端与第二倾斜段221连接。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如果内衬的上表面上无筋位11,第二止挡臂22还可以包括延长段,延长段的一端设置在内衬上,延长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过渡段222连接,以满足实际需求。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倾斜段211的自由端与内衬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2mm-3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导线更难脱出,从而使得卡线装置20的卡线效果更佳。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二倾斜段221的自由端与内衬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2mm-3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导线更难脱出,从而使得卡线装置20的卡线效果更佳。

在实施例一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的延伸方向。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第一通道壁3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1与第二通道壁4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2均为钝角。上述结构使得第一通道壁3和第二通道壁4倾斜设置且倾斜趋势相同。当导线有沿着进线通道2向外窜动的趋势时,第一通道壁3在竖直方向会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从而使得导线很难从进线口2a脱出。优选地,在实施例二中,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导线的直径。上述结构使得当导线有沿着进线通道2向外窜动的趋势时,第一通道壁3除了在竖直方向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以外,还能够将导线压在第二通道壁4上。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导线窜动时除了受到止挡力之外还要克服与第二通道壁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导线更难从进线通道2的进线口2a脱出。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线口2a的尺寸与出线口2b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在实施例三中,进线口2a的尺寸大于出线口2b的尺寸,且进线口2a的尺寸大于导线的直径。当导线从进线口2a压入进线通道2内时,由于进线口2a的尺寸大于导线的直径,因此,导线更容易进入进线口2a,再向导线施加外力,导线很容易在进线口2a处的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的导向下进入进线通道2内,从而使得导线的装配更佳方便、快捷。

如图7所示,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的倾斜趋势不同。具体地,在实施例四中,第一通道壁3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1为钝角,第二通道壁4与基体10之间的角度α2为锐角,进线口2a的尺寸小于出线口2b的尺寸,并且进线口2a的尺寸小于导线的直径。当导线有沿着进线通道2向外窜动的趋势时,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通道壁3与第二通道壁4会对导线起到止挡作用,从而使得导线很难从进线口2a脱出,从而使得卡线装置20的卡线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