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649发布日期:2019-05-07 20:55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降温碗。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碗具大多只有最基本的盛放食物功能,少数具备降温能力的碗存在隔热不足、碗身较重、仅仅在碗壁上设有冷却层,碗中的食物与碗壁的接触不均,导致位于碗中间的食物的热交换缓慢,降温速度较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温碗,该降温碗能实现碗中食物的快速降温,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温碗,包括碗体、碗盖和搅拌棒,所述碗体与所述碗盖可拆连接;所述碗体包括带有夹层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夹层填充有吸热材料;所述搅拌棒设置于所述碗盖上且从所述碗盖上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上设有圆形开孔,所述降温碗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上设有与所述圆形开孔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通过穿设所述圆形开孔与所述搅拌棒可拆连接,所述拉环能够以所述凸起为轴心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底部设有定位卡槽,所述搅拌棒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卡榫,搅拌棒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一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碗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卡榫。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上还设有用于增大搅拌面积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的盖体内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的外部的碗体外壳,所述碗体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碗体外壳包括可相互咬合的碗体上壳和碗体下壳。

进一步的,所述碗体外壳的中部还设有防滑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碗体外壳的底部还设有硅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开孔位于所述碗盖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底部形成向下凹的光滑圆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及所述碗体壳体的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所述内胆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内胆的夹层内填充吸热材料,并与搅拌棒配合使用,使得碗内食物能更充分与填充有吸热材料的夹层接触,加快热交换,加速碗中食物降温以达到适合食用的温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2) 碗盖上设置的圆形开孔既起到了排气阀的功能(将拉环与圆形开孔结合,避免降温后碗盖由于碗内负压难以开启)又方便拉环与搅拌棒连接,减少碗盖上的开孔和沟槽,更便于清洗,避免藏污纳垢;(3)通过在碗体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间隙以达到隔热防烫的目的;(4)碗体外壳的防滑硅胶可以进一步防滑,同时碗体外壳底部的硅胶垫可避免碗体在桌面滑动,同时降低碗体取放时与桌面碰撞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温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降温碗的装配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碗盖;2-搅拌棒;3-内胆;4-拉环;5-凸起;6-第一封盖;7- 第二封盖;8-环形凸起;9-密封圈;10-碗体上壳;11-碗体下壳;12- 防滑硅胶;13-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内胆的夹层内填充吸热材料,并与搅拌棒配合使用,使得碗内食物能更充分与填充有吸热材料的夹层接触,加快热交换,加速降温,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降温碗,包括碗体、碗盖1和搅拌棒2,所述碗体与所述碗盖1可拆连接;所述碗体包括带有夹层的内胆3,所述内胆3的夹层填充有吸热材料;所述搅拌棒2设置于所述碗盖1上且从所述碗盖1上伸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内胆的夹层内填充吸热材料,并与搅拌棒配合使用,使得碗内食物能更充分与填充有吸热材料的夹层接触,加快热交换,加速碗中食物降温以达到适合食用的温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1上设有圆形开孔,所述降温碗还包括拉环4,所述拉环4上设有与所述圆形开孔相适配的凸起5,所述凸起5通过穿设所述圆形开孔与所述搅拌棒2可拆连接,所述拉环4能够以所述凸起5为轴心旋转。

由上述描述可知,碗盖上设置的圆形开孔既起到了排气阀的功能(将拉环与圆形开孔结合,避免降温后碗盖由于碗内负压难以开启)又方便拉环与搅拌棒连接,减少碗盖上的开孔和沟槽,更便于清洗,避免藏污纳垢。

所述拉环同时兼具碗盖排气阀功能,在拉环远离凸起的一端设有圆形指孔,在使用搅拌功能时,通过将手指套入指孔中可带动旋转指柄转动,当碗内食物温度降低时,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水蒸气冷凝导致碗内形成负压,碗盖难以打开,此时用手指伸入所述圆形指孔,向上拉起所述拉环,则拉环的凸起从碗盖的圆形开孔脱出,碗内外气压通过气孔达到平衡,碗盖即可顺利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5的底部设有定位卡槽,所述搅拌棒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卡榫,搅拌棒2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一封盖6。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碗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二封盖7,所述第二封盖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卡榫。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棒2上还设有用于增大搅拌面积的环形凸起8。

由上述描述可知,增加环形凸起,增大搅拌面积,增大碗内各个部位食物与填充有吸热材料的夹层接触,而进一步加速降温,提高降温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1的盖体内还设有密封圈9。

由上述描述可知,密封圈使得碗体与碗盖连接的密封性更好,防止搅拌过程中食物漏出烫伤。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3的外部的碗体外壳,所述碗体外壳与所述内胆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碗体外壳包括可相互咬合的碗体上壳10和碗体下壳11。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碗体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间隙以达到隔热防烫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碗体外壳的中部还设有防滑硅胶12。

进一步的,所述碗体外壳的底部还设有硅胶垫13。

由上述描述可知,硅胶垫可避免碗体在桌面滑动,同时降低碗体取放时与桌面碰撞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开孔位于所述碗盖1的中心。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后期搅拌更加均匀,加速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3的底部形成向下凹的光滑圆形凹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碗底形成一圈环形低洼,当碗内食物不多时,向下凹的光滑圆形凹槽有利于食物在环形低洼处汇集,便于用汤勺取食。

进一步的,所述碗盖1及所述碗体壳体的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所述内胆3 的材质为不锈钢。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降温碗,包括碗体、碗盖1和搅拌棒2,所述碗体与所述碗盖1可拆连接;所述碗体包括带有夹层的内胆3,所述内胆3的夹层填充有吸热材料;所述搅拌棒2设置于所述碗盖1上且从所述碗盖1上伸出。

所述碗盖1上设有圆形开孔,所述降温碗还包括拉环4,所述拉环4上设有与所述圆形开孔相适配的凸起5,所述凸起5通过穿设所述圆形开孔与所述搅拌棒2可拆连接,所述拉环4能够以所述凸起5为轴心旋转;所述凸起5的底部设有定位卡槽,所述搅拌棒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卡榫,搅拌棒2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一封盖6。

所述碗盖1的盖体内还设有密封圈9;所述降温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3 的外部的碗体外壳,所述碗体外壳与所述内胆3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碗体外壳包括可相互咬合的碗体上壳10和碗体下壳11;所述碗体外壳的中部还设有防滑硅胶12;所述碗体外壳的底部还设有硅胶垫13;所述圆形开孔位于所述碗盖1 的中心;所述内胆3的底部形成向下凹的光滑圆形凹槽;所述碗盖1及所述碗体壳体的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所述内胆3的材质为不锈钢。

当然,为了进一步促进降温,所述搅拌棒2上还设有用于增大搅拌面积的环形凸起8。

当不使用搅拌棒2时,为了避免食物污染拉环上凸起的定位卡槽,所述降温碗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圆形开孔的第二封盖7,所述第二封盖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卡榫。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食物盛入碗中,将搅拌棒安装在拉环的凸起的定位卡槽内,盖上碗盖,以手指套入拉环的指孔内,转动拉环搅动碗内食物三至五分钟,碗内食物温度降低,以手指提拉指孔拉起拉环,拉环从碗盖圆形开孔中脱出,碗内外气压平衡,碗盖打开即可进食,当不使用搅拌棒时,将第二封盖安装在拉环的凸起的定位卡槽处,以封闭定位卡槽避免食物残渣进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碗,通过在内胆的夹层内填充吸热材料,并与搅拌棒配合使用,使得碗内食物能更充分与填充有吸热材料的夹层接触,加快热交换,加速碗中食物降温以达到适合食用的温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碗盖上设置的圆形开孔既起到了排气阀的功能(将拉环与圆形开孔结合,避免降温后碗盖由于碗内负压难以开启)又方便拉环与搅拌棒连接,减少碗盖上的开孔和沟槽,更便于清洗,避免藏污纳垢;通过在碗体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间隙以达到隔热防烫的目的;碗体外壳的防滑硅胶可以进一步防滑,同时碗体外壳底部的硅胶垫可避免碗体在桌面滑动,同时降低碗体取放时与桌面碰撞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