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的挤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770发布日期:2018-10-19 21:1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配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拖把的挤压机构。



背景技术:

拖把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具,现有的拖把通过挤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旋转拖把及挤压拖把,而挤压拖把又可以分为滚轮挤压和折叠挤压两种。

现有的常见折叠挤压拖把包括可伸缩的拖把杆,上述拖把杆与一个叉头固定,并且拖把杆上固定有挤压手柄,挤压手柄卡在拖把杆上后卡接处通过螺栓与拖把杆固定,这样的单侧固定是为了使挤压手柄可以来回摆动,并且上述挤压手柄两侧各固定有一推拉杆,推拉杆的固定位置不能与挤压手柄的固定位置相同或低于挤压手柄的固定位置,推拉杆固定位置只能更加靠近挤压手柄的抓手部,这样挤压手柄前后运动时,两推拉杆会带着与其连接的夹板连接件来回移动,这样与夹板连接件固定且分别与拖把叉头连接的挤压装置就会挤压海绵头了;但是现有的挤压装置由两个相同的挤压体组成,两挤压体分别由夹臂和夹板构成,夹板底侧通过板体与海绵头固定,夹板顶侧通过螺栓与夹臂固定,并且夹臂通过螺栓可以在夹板顶侧的开口内来回移动,实现对海绵头的挤压或松开,但是这样螺栓固定的挤压装置,安装时安装不便、安装效率低,且螺栓与连接孔配合紧密度需比较精确,过紧就无法安装,过松螺栓容易脱落;并且现有的夹臂与叉头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同时也存在与挤压装置相同的安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拖把的挤压机构所存在的缺陷,本身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快速的挤压机构。并且该挤压机构与插叉头头固定时也较为的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拖把的挤压机构,包括:夹板体和夹臂体,所述的夹板体包含一板体,所述的板体一侧用于固定海绵头,板体的另一侧固定有两片相对的夹板,两片夹板之间留有间距,且两片夹板一侧通过连接柱连接,并且连接柱上开有与两片夹板呈垂直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的两片夹板其与连接柱相对的另一侧上开有条形孔,所述的条形孔为两条,每片夹板上各设一条,且两条条形孔相对,所述的条形孔其在相对侧顶部的夹板上还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的夹臂体与拖把的拖把叉头固定,且在夹臂体两外侧各设有一卡轴,所述的卡轴从滑槽处滑入条形孔,使夹臂体处于夹板体的两夹板之间并与夹板体固定。

本拖把的挤压机构通过在板体上固定两夹板,两夹板上各设一条相对的条形孔,这样在夹臂体两外侧设卡轴时,可以通过卡轴与条形孔卡接来固定,这样的安装方式会更为的简便,同时在条形孔上部的夹板上还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这样卡轴从滑槽滑入条形孔会更为的方便快速。

在上述拖把的挤压机构中,所述的夹臂体其卡在两夹板之间时与两夹板紧密配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夹臂体拉起夹板体。

在上述拖把的挤压机构中,所述的夹臂体两侧还各设有一卡柱,所述的卡柱处于卡轴的顶部,并在各卡柱外侧固定有直径大于卡柱的帽盖,所述的拖把叉头其上设有两上下相对的U形卡口,夹臂体通过卡柱卡接在U形卡口内,且通过帽盖来限位,使夹臂体活动固定在拖把叉头上。夹臂体通过卡柱卡接在U形卡口内,这样安装会非常的方便,同时由于帽盖的设置,并且两夹臂体后续还需与夹板连接件固定,也能有效防止夹臂体滑出U形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在于:夹板体与夹臂体及夹臂体与拖把叉头安装快速、方便,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机构后的拖把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卡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拖把杆;102、叉头;103、挤压手柄;104、螺栓;105、推拉杆;106、挤压装置;107、海绵头;108、夹板连接件;109、螺栓Ⅰ;110、连接柱Ⅰ;111、连接孔Ⅱ;112、夹臂体;113、夹板体;114、板体;115、夹板;116、开口;117、卡柱;118、帽盖;119、卡轴;120、条形孔;121、倾斜滑槽;122、U形卡口;123、螺栓Ⅱ;126、连接柱Ⅰ;127、连接孔Ⅱ;12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右侧”、“底侧”、“左”、“右”、“顶部”、“底部”、“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了现有拖把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拖把包括可伸缩的拖把杆101,上述拖把杆101右侧与一V形叉头102连接,并且上述拖把杆101上还固定有挤压手柄103,挤压手柄103底侧插接在拖把杆101上并通过螺栓104固定,这样挤压手柄103就可通过螺栓104实现手动来回扳动,上述挤压手柄103两侧还各固定有一推拉杆105,推拉杆105可通过螺钉128与挤压手柄103固定,且螺钉128固定的位置比螺栓104更靠近挤压手柄103的顶部也就是挤压手柄103的未连接处,这样当挤压手柄103来回运动时,推拉杆105就会带动固定在其右侧的夹板连接件108一起移动,这样通过螺栓Ⅰ109固定在夹板连接件108两侧的挤压装置106,且该挤压装置106还与叉头102固定后,通过夹板连接件108的带动进行对固定在两挤压装置106底部的海绵头107进行挤水或者松开,实现拖把脱水的功能,而现有的挤压装置106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由一夹臂体112和一夹板体113构成,夹臂体112左侧与叉头102通过螺栓固定,而现有的夹板体113由板体114和固定在板体114左侧的单片夹板115构成,上述夹板115内侧开有一个开口116,开口116开穿夹板115部分内侧,上述夹臂体112右侧也开有一个开口116,并且开口116上、下两边各设一个连接柱Ⅰ110,这样当夹臂体112开口116套在夹板115开口116外侧时,通过螺栓Ⅰ109穿过连接柱Ⅰ110上的连接孔Ⅰ111固定,使夹臂体112与夹板体113固定且可以滑动,这样推拉杆105带动夹板体113向左运动时就会对海绵头107进行挤水,但是现有螺栓固定的挤压装置106安装时较为的不便,同时安装效率低,且螺栓与连接孔配合紧密度需比较精确,过紧就无法安装,过松销钉容易脱落,并且现有的夹臂与叉头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同时也存在与挤压装置相同的安装问题。

故本实用新型在图1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挤压装置也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压机构进行改进,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图2与图1的区别点在于挤压装置106结构的不同及挤压装置106与叉头1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上述挤压装置106也由夹臂体112和夹板体113构成,但是夹板体113由板体114和固定在板体114顶部的两夹板115构成,两夹板115之间留有间距,间距的距离略大于上述夹臂体112的宽度,使夹臂体112置在两夹板115之间后可以与两夹板115紧密配合,上述两夹板115右侧连接有一个连接柱126,连接柱126上开有一个与夹板115呈垂直设置的连接孔127,此连接孔127的作用是当连接柱126与夹板连接件108插接后通过螺栓Ⅱ123固定,当然了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板体113与夹板连接件108的固定方式也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上述两夹板115左侧各开有一条条形孔120,两条形孔120相对,且条形孔120为通孔,这样当上述夹臂体112靠近底部的前、后两侧各固定一卡轴119时,夹臂体112卡接在两夹板115间距内后,卡轴119可卡在条形孔120内,并且卡轴119可以沿着条形孔120来回移动,上述卡轴119的结构参照图4,卡轴119为圆柱体;

进一步地,从图3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为了便于卡轴119置入条形孔120,上述两条形孔120相对侧的右侧顶部夹板115上还各开有一个倾斜滑槽121,上述倾斜滑槽121顶部深度较深,底部与条形孔120水平连接,这样的设计卡轴119就会非常方便的置入条形孔120内了,安装速度会明显优于螺栓固定的方式,并且上述夹臂体112其靠近顶部的前、后两侧上还各固定有一圆柱体卡柱117,卡柱117外侧固定有直径大于卡柱117的帽盖118,这样当现有的叉头102其两侧叉头口的形状设计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时,也就是在叉头口内侧开一个U形卡口122,这样夹臂体112的卡柱117卡在U形卡口122内就能快速的使两者固定了,并且由于板体114与夹板连接件108固定,这样卡柱117也无法滑出U形卡口122;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上述U形卡口122每侧优选由上卡口124和下卡口125组成,上卡口124直接大于下卡口125,这样上卡口124与下卡口125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抵挡圈,当卡轴119卡接在U形卡口122内后,帽盖118也就能抵着抵挡圈进行进一步限位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把的挤压机构比现有的挤压机构安装会更为的方便,这样就能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