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313发布日期:2019-01-29 17:5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通常使用真空装置使电饭煲的内锅里的压力降低形成负压状态,以使得吸水阶段可以促进吸水,预约阶段和保温阶段可以防止内锅细菌增生。目前的真空装置主要包括气泵、电磁阀、用于控制压力小球的电磁铁,整套真空装置成本昂贵,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的部件数量少,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顶部敞开的烹饪腔;盖体,所述盖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至所述锅体,所述盖体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具有第一气孔,所述盖体背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具有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设在所述盖体内且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气孔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至多一个连通,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时,通过所述第一气孔对所述烹饪腔实现进气或排气,当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时,所述抽气装置将所述烹饪腔内形成负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可移动的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在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线性移动,且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封堵件的移动轨迹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在所述封堵件的移动轨迹的正投影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换向组件,使其与烹饪腔、抽气装置和外界分别连通,通过切换换向组件不同的接口连通,使烹饪腔内可以实现负压、泄压以形成常压状态,与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相比,该烹饪器具的结构更简单,部件数量少,降低了成本,便于烹饪器具的使用与推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换向组件为三位两通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第一接口被构造成处于常闭状态。

具体地,所述换向组件具有两个线圈,两个所述线圈中的一个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两个所述线圈中的另一个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两个所述线圈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任意两个均不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被构造成处于常开状态。

具体地,所述换向组件具有两个线圈,两个所述线圈中的一个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两个所述线圈中的另一个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中的任意两个均不连通,两个所述线圈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抽气装置设在所述盖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或,所述抽气装置为气缸活塞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换向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工作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锅体10,烹饪腔11,

盖体20,第一气孔21,第二气孔22,第三气孔23,

抽气装置30,

换向组件40,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水平”、“内”、“外”、“左”、“右”、“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盖体20、抽气装置30和换向组件40。

锅体10限定出顶部(如图1所示的上侧表面)敞开的烹饪腔11。盖体20连接在锅体10上,并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从而关闭或打开烹饪腔11的上端开口。盖体20朝向烹饪腔1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下侧)设有第一气孔21,盖体20背向烹饪腔1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上侧)具有第二气孔22和第三气孔23。

换向组件40设置在盖体20内,换向组件40具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第一接口41与盖体20上的第一气孔21相连通,第二接口42与盖体20上的第二气孔22相连通,抽气装置30连接在换向组件40的第三接口43与盖体20的第三气孔23之间。

第一接口41可选择地与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至多一个连通。具体地,当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时,通过第一气孔21对烹饪腔11实现进气或排气(即实现泄压或者普通煮饭时蒸汽的排放);当第一接口41与第三接口43连通时,通过抽气装置30将烹饪腔11内形成负压。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设置换向组件40,使其与烹饪腔11、抽气装置30和外界分别连通,通过切换换向组件40不同的接口连通,使烹饪腔11内可以实现负压以及实现泄压以使烹饪腔11内形成常压状态,与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相比,该烹饪器具100的结构更简单,部件数量少,降低了成本,便于烹饪器具100的使用与推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换向组件40还包括:可移动的封堵件,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一个。

具体地,封堵件可以在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之间线性移动,且第一接口41在封堵件的移动轨迹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在封堵件的移动轨迹的正投影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抽气装置30可以设置在盖体20内,抽气装置30的进气端与换向组件40的第三接口43连通,抽气装置30的出气端与盖体20上的第三气孔23相连通,使抽气装置30通过换向组件40连通至第一气孔21,对烹饪腔11进行抽气,抽气装置30抽取的气体通过第三气孔23排放到外界。

在一些示例中,抽气装置30可以为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将烹饪腔11内形成负压,从而提升米粒在吸水阶段的吸水率,改善米饭的口感,同时,呈负压状态的烹饪腔11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延长米饭的保温时间。

在另一些示例中,抽气装置30可以是气缸活塞组件。通过气缸活塞组件使烹饪腔11内形成负压,进一步降低了真空装置的成本,且气缸活塞组件可以不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可靠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换向组件40可以为三位两通电磁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口41被构造成处于常闭状态。也就是说,烹饪器具100不工作时,换向组件40的第一接口41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即第一接口41既不与第二接口42连通,也不与第三接口43连通。

具体地,换向组件40具有两个线圈。当两个线圈中的一个得电时,第一接口41与第三接口43连通;当两个线圈中的另一个得电时,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当两个线圈均不得电时,第一接口41处于常闭状态,即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任意两个均不连通。

下面结合图2,以三位两通电磁阀为例,对换向组件4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换向组件40包括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

就换向组件40的外部来说,第一接口41与第一气孔21连通,第二接口42与盖体20上侧的第二气孔22连通,第三接口43与抽气装置30连通。

就换向组件40的内部来说,第一接口41可选择地与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至多一个连通,即换向组件40有三种连接状态,当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此时第一接口41不可以与第三接口43连通;当第一接口41与第三接口43连通,此时第一接口41不可以与第二接口42连通;第一接口41也可以与另两个接口都不连通。

进一步地,换向组件40包括阀体、设在阀体内的阀芯以及与阀芯连接的拉杆,阀体外设有两个左右布置的线圈,且两个线圈分别与拉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换向组件40通过控制两个线圈实现拉杆向左和向右移动,从而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工作。

具体地,当右侧的线圈得电时(图2中C所示),阀芯随拉杆左移,从而使第一接口41连通第三接口43,抽气装置30工作以对烹饪腔11内进行抽气减压,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形成负压状态;当两个线圈均得不到电时(图2中B所示),第一接口41不与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此时抽气装置30停止工作,烹饪腔11与外界不连通,处于密闭状态,使烹饪腔11内维持在负压状态;当左侧的线圈得电时(图2中A所示),阀芯随拉杆右移,从而使第一接口41连通第二接口42,即盖体20上的第一气孔21与第二气孔22导通,则烹饪腔11与大气导通以进行泄压,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形成常压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接口41和第二接口42均被构造成处于常开状态。也就是说,烹饪器具100不工作时,换向组件40的第一接口41和第二接口4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即烹饪器具100不工作时,烹饪腔11始终与外界导通。

具体地,换向组件40具有两个线圈。当两个线圈中的一个得电时,第一接口41与第三接口43连通,换向组件40控制抽气装置30工作,抽气装置30对烹饪腔11内进行抽气减压,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变为负压状态;当两个线圈中的另一个得电时,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任意两个均不连通,此时抽气装置30停止工作,烹饪腔11与外界不连通,处于密闭状态,使烹饪腔11内维持在负压状态;当两个线圈均不得电时,第一接口41与第二接口42连通,即盖体20上的第一气孔21与第二气孔22导通,则烹饪腔11与大气导通,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变为常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换向组件40的结构及外部与内部的连接方式可以与上一实施例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这里的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0、盖体20、抽气装置30和换向组件40。

锅体10具有顶部敞开的烹饪腔11,盖体2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至锅体10,盖体20的下侧具有第一气孔21,盖体20的上侧具有第二气孔22和第三气孔23。

抽气装置30和换向组件40设置在盖体20内,抽气装置30用于对烹饪腔11抽真空以使烹饪腔11内形成负压,换向组件40用于控制抽真空动作和通入气体过程的切换。换向组件40具有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第一接口41与盖体20上的第一气孔21相连通,第二接口42与盖体20上的第二气孔22相连通,第三接口43与抽气装置30相连通。

换向组件40包括阀体、设在阀体内的阀芯以及与阀芯连接的拉杆,阀体外设有两个左右布置的线圈,两个线圈分别与拉杆的左右两端连接。

烹饪器具100在蒸煮米饭时通常包括吸水(0-t1)阶段、加热阶段(t1-t2)、沸腾阶段(t2-t3)、焖饭阶段(t3-t4)、保温阶段(t4-)。

在吸水阶段和保温阶段,换向组件40右侧的线圈先得电,阀芯随拉杆左移,从而使第一接口41连通第三接口43,抽气装置30开始工作,抽气装置30对烹饪腔11内进行抽气,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变为负压状态;随后,换向组件40的两个线圈均不得电,第一接口41不与第二接口42和第三接口4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此时抽气装置30停止工作,烹饪腔11与外界不连通,处于密闭状态,使烹饪腔11内维持在负压状态。在吸水阶段,至少进行一次上述过程,从而可以保证食材的吸水效果,并可以加快煮饭的速度;在保温阶段,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一次上述过程,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提升保温效果。

在加热阶段和焖饭阶段,换向组件40的左侧的线圈得电,阀芯随拉杆右移,从而使第一接口41连通第二接口42,即盖体20上的第一气孔21与第二气孔22导通,则烹饪腔11与大气导通,从而使烹饪腔11内的气压变为常压状态。取消煮饭或者进入加热阶段,电磁阀和气泵即断电停止工作,

在沸腾阶段,换向组件40的两个线圈相互切换得电,间歇性地控制换向组件40切换抽气装置30工作和通入气体过程,以使烹饪腔11内的压力交替变化,保证食材内部压力反复变化,从而提升烹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