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6702发布日期:2019-02-26 17:4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3202634A公开一种婴儿床,包括上框架、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框架两侧的收合关节、两个立柱件及一个连接两所述立柱体之间的横杆,两所述立柱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收合关节连接,所述立柱件由上立柱、下立柱相套构成伸缩结构,所述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可互相伸缩以变化婴儿床高度,所述上框架由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相互围合形成,所述收合关节固定在所述第一扶手的两侧,所述第二扶手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扶手的两端。该婴儿床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床围框架和底架不能折叠,在婴儿床折叠后仍占空间,折叠动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婴儿床的床围框架不能折叠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

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包括第一和第二立柱,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和第二底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和第二围杆,所述第一和第二围杆相互围合形成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围杆通过翻转机构与第一和第二立柱连接,借助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和第二围杆可实现转动。此处的翻转机构可以现有技术中的能实现翻转功能的机构,比如连杆机构。由于第一和第二围杆可以相对第一和第二立柱翻转,在折叠婴儿床后,就能缩小婴儿床的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和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锁销,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围杆连接,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设有锁槽,所述锁槽和锁销相互配合。当婴儿床在使用时,在所述锁销与锁槽的配合作用下,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不能发生转动,亦即第一和第二围杆不能发生转动。当需要折叠婴儿床时,通过用户操作,使得锁销与锁槽分离,在围杆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和第二围杆向下转动,实现收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设有相互啮合的轮齿,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轮齿相互啮合转动,使得第一和第二围杆以相同的转速往下转动,第一和第二围杆逐渐并拢进,而实现床围平稳的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操控装置,所述操控装置包括折叠按钮、连接板和移动块,所述按钮和锁销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供所述锁销穿过的销孔,在所述移动块上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移动块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壳体抵触。该操控装置可给用户提供简便的折叠婴儿床的方法,具体来说,用户只要将所述折叠按钮往下拉,带动连接板和移动块同时往下移动,这样锁销就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的锁槽分离,所述第一和第二围杆则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收拢和折叠。在移动块中设置的弹簧,目的有二,其一由于弹簧的一端与壳体接触,能够给操控装置提供固定作用,防止其下滑。其二是限制折叠按钮的下拉的行程和复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实现婴儿床的高度调节,为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中还设有伸缩结构,借助所述伸缩结构,所述框架可以上下升降。在本技术领域实现婴儿床高度调节的伸缩结构有多种,比如背景技术中的中国专利CN103202634A就提供了一种伸缩结构。除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伸缩结构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伸缩结构,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上至少设有两个以上的调节孔,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管,在所述伸缩管中设有转动杆,在所述转动杆一设有升降按钮,另一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调节孔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之间还设有横管,横管的作用为了使床体更稳定,不发生左右晃动或者摇摆。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之间还设有菜篮框架,所述菜篮框架可以相对所述立柱转动,方便婴儿穿转动。

为了进一步的折叠婴儿床,所述第一和第二底架也通过所翻转结构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立柱连接,借助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第一和第二底架可实现转动。此处的翻转机构可参考第一和第二围杆的翻转机构。另外,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底架还安装有车轮,方便婴儿床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骨架的围杆可以实现折叠,方便婴儿床的携带和包装材积体积小。

2.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骨架的围杆折叠方式操作简单,只需要下拉折叠按钮,无效其他的操作和工具。

3.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骨架的床围高度可以调节,升降结构与翻转机构互不影响和干涉,整体结构紧凑。

4.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骨架的底架折叠方式与围杆相同,而且菜篮框架也可以折叠,这更加进一步缩小了折叠后的婴儿床占用的空间。

5.本实用新型中婴儿床骨架设有横杆,横杆可以防止床体发生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折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立柱部分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伸缩管分解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伸缩管主视图;

图8是图7中A-A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伸缩管另一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翻转机构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翻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翻转机构的操控装置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翻转机构的连接座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翻转机构安装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伸缩管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伸缩管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的横管连接座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先从整体的结构描述开始,再到具体结构的详述。参见图1和2,一种方便折叠的婴儿床骨架100包括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在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围杆110、第二围杆120和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必要时可在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安装有车轮190。在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之间设有横管150和菜篮框架160。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可以相对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进行转动,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可以相对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进行转动,菜篮框架160也可上下转动。图1为婴儿床骨架使用时状态,由第一围杆110、第二围杆120和横管150共同支撑的床围给婴儿提供一个稳固的空间,由于横管150的存在使得床围不容易发生晃动。在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上设有燕尾槽,即参见图4中的燕尾槽142。横管150的两端固定在横管连接座151上,具体结构参见图18,横管连接座151卡合在燕尾槽142中,可使得横管150在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上上下移动。这样横管150、与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能同时上下移动也就实现了床围高度的调节,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的升降结构下文再详述。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不仅能升降,还由于翻转机构300的存在,还能实现转动。当用户需要折叠婴儿床时,首先转动菜篮框架160,再通过拉动按钮313,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因自重的存在会自动收拢,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可由用户推动收拢,其实当用户将婴儿床倒置时,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在解锁后也能自动收拢。这样就无需借助工具或者多婴儿床骨架进行拆卸就能完成婴儿床的收纳。折叠后的婴儿床100近似H字形,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和运输。

下面来阐述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伸缩结构,其伸缩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中,由于两者的伸缩结构相同,以第一立柱140中的伸缩结构为例来详细说明。参见图4-10,在第一立柱140中设有伸缩管200,伸缩200可在第一立柱140中直线移动,在第一立柱140的外壳上设有若干调节孔141用于调节婴儿床的高度。见图5,伸缩管200包括外壳202,设置在外壳202中的后盖204和前盖206以及底座201,后盖204和前盖206首先固定起来,然后在套入外盖202中,最后与底座201连接,如此就完成了伸缩200的装配工作。在后盖204上安装有翻转机构300和转动杆203,翻转机构300待下文详述。见图9,转动杆203类似跷跷板形状,在转动杆203一端设置有升降按钮209,另一端设有卡块207,在转动杆203的中部设有转轴211。参见图16,后盖204上设有安装转动杆203的安装槽224,其形状与转动杆203的杆部与升降按钮209相适应。在后盖204中还设有转动槽214以容纳转动杆203的转动轴,可参见图6。在转动杆203的升降按钮209与前盖20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05,本实施例中设有两根复位弹簧25。参见图8和16,在后盖204的下端设有下弹簧座234,从图8中可以看出转动杆203的卡块207为中空结构,在弹簧座234与卡块207之间又设有复位弹簧。转动杆203安装在后盖204和前盖206之间,其中升降按钮209突出与后盖204以便于用户操作,在前盖206上设供卡块207穿过的方孔216。当用户按下升降按钮209,由于转动杆203会绕着转轴211转动,此时卡块207就会从140外壳的调节孔141中退出,当用户将婴儿床调至到需求高度时,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卡块207又进入并固定在下一调节孔141中,这样就是实现了婴儿床高度的调节。当然婴儿床的高度调节也可以使用本领域现有的结构。

参见图11-17展示了翻转机构300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1和12,翻转机构300包括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分别与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连接,具体的,通过连接座上的连接臂连接,即图14中的连接臂312。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结构相同,参见图14,第一连接座301包括底板313、带有轮齿的啮合部314和连接臂312,在底板313上设有锁槽311,锁槽311的形状与锁销333相配合。啮合部314其实也可以直接为齿轮,考虑到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转动行程短,无效用过多的轮齿来传动,所以本实施例中啮合部314只设置有部分轮齿。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可转动的安装在前盖206和后盖204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时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是错位安装的,也就是第一连接座301的底板与第二连接座302的底板在Z轴方向是前后关系(也就是垂直于的纸面方向),而非齐平关系,参见图11。锁销333与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锁槽同时配合,即锁销333同时经过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锁槽的。翻转机构300还设有操控装置303,参见图13,操控装置303包括翻转按钮313、连接板323和移动块343,翻转按钮313设置在连接板323的一端,锁销333设置连接板323的另一端。在移动块343上设有供锁销333穿过的销孔,在移动块343上部还设有方形的限位槽,在方形的限位槽中设有弹簧座363,弹簧353的一端抵触在弹簧座363上,另一端抵触在后盖204的上弹簧座244上,在后盖204上设有容纳操控装置303的容纳空间254,该容纳空间254的形状与控装置303的形状相适应。由于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是错位安装的,在X轴方向上锁销333来自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推力相互抵消,所以锁销333能在X轴方向上保持平衡状态。在Y轴方向上,因弹簧353的一端抵触在后盖204的上弹簧座244上,这样能防止操控装置303在Y轴上受力失衡。用户在操作时克服弹簧353的拉力,往下拉动翻转按钮313,锁销333即与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锁槽分离,在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开始往下转动,但是因为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轮齿参数相同,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往下转动的速度是相同的,这样就实现了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的收拢和折叠。当需要展开是,用户只需要将第一围杆110和第二围杆120转动至与第一立柱140和第二立柱130垂直的位置,亦即使用状态,此时伴随弹簧353的恢复原始状态,锁销333恢复到与第一连接座301和第二连接座302的锁槽抵触状态,即锁止状态,用户就可以使用婴儿床了。第一底架170和第二底架180的翻转方式和机构与此相同,就不再赘述。

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