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709发布日期:2019-05-24 21:0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中在炒菜煮饭等时,加热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三种。

第一、使用天然气或管道煤气等作为能源来进行加热,从而炒菜做饭等。这种做法是使用明火发热进行加热,其缺点主要是管道铺设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旧片区的管道铺设改造。

第二、使用电炉加热来炒菜做饭等。

电炉通常包括陶瓷等材料制成的容器以及围绕该容器设置的发热丝,其原理是发热丝通电后发热,并传递给被其围绕的容器,从而实现对该容器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的目的。

电炉的缺点是:①由于热传导的热惰性,使得热传导的效果不好,制约了最终对食材进行加热的温度;反过来,要达到一个勉强符合的最终加热温度(例如300度),则需要热源(如上述发热丝)本身的温度很高(例如1500度);②发热丝本身还具有正热阻效应,即发热丝的电阻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而由于电炉使用过程中发热丝的温度很高,这使得发热丝的正热阻效应越加明显;又因为发热丝实际上不可能是理想的处处电阻相等,因此由于发热丝的正热阻效应,使得发热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处的电阻可能相差较大,造成发热丝电阻大的地方局部明显温度过高,长期使用,十分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老化等。

第三、电磁炉上放含铁质的锅具,来加热进行炒菜做菜等。

电磁炉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而发明的,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具体地,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底部铁质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呈漩涡状交变运动,通过电流的焦耳热(P=I 2*R)使锅底发热;总结一句话:电磁炉采用了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它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感线传到含铁质锅的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强大的小涡流,使锅本身自行迅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的食物。

电磁炉加热来炒菜做饭,其缺点是:①涡流的发热功率与其材料本身的电阻率成反比,而含铁质锅同样具有上述提到的正热阻效应,即随着含铁质锅本身温度升高,其电阻升高,电阻率升高,使得涡流在含铁质锅中的发热功率具有上限,受到制约;②电磁炉产生的交流磁场是不均匀的,涡流在锅底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锅的材质也不可能是均匀的,这三个因素都会导致锅底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即有些地方温度高,有些地方温度低,从而产生热斑效应;同时温度高的地方,正热阻效应明显,导致该处的电阻和电阻率明显变大,从而使该局部又进一步升温,热斑效应越加明显,也加快了锅的老化问题等;③锅具在放置于电磁炉产生的交流磁场中,其产生的电感很大,从而无功消耗非常高,这使得锅具本身的发热功率上限以及效率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饭煲。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饭煲,包括:

用于烹煮食物或烧水的锅体;

用于加热的无感线圈;

所述无感线圈被绝缘地设置于锅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是由导热和/或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的绝缘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涂层,用于密封所述无感线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半封闭空间的围绕部,所述无感线圈设置于锅体的底部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半封闭空间的围绕部,所述无感线圈设置于锅体的围绕部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半封闭空间的围绕部,所述无感线圈设置于锅体的底部内且伸延至围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无感线圈首尾相连形成通路,用于感应变化的磁场以产生电流来发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电饭煲盖以及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容纳以及放置锅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给无感线圈提供变化的磁场的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设置在锅体上,所述无感线圈与电源接口电连接,用于外接电源来发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包括:电饭煲盖以及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容纳以及放置锅体。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电饭煲,由于引入无感线圈用于加热,并将无感线圈设置于锅体内;使得热传导的热惰性基本可以忽略,热传导的效果很好;并且,锅体内表面的温度上升也很快,可以对食物或水快速或瞬间加热;另外,由于热传感效率高,从而使得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温度,正热阻效应不明显;无感线圈中电流处处相等,不像电磁炉给含铁质锅加热一样,在铁质锅上形成若多个涡旋电流;因而无感线圈中的电流处处相等,热分布均匀;由于无感线圈基本没有电抗,从而无功消耗非常低,电饭煲的功率可以做得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电饭煲中锅体和无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无感线圈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立体图;

图4为又一种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电饭煲其剖面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考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锅体31和无感线圈32,无感线圈32被绝缘地设置于锅体31内。

锅体31用于烹煮食物或烧水等。在一实施例中,锅体31是由导热和/或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的绝缘体。

在一实施例中,锅体31包括底部和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半封闭空间的围绕部。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设置于锅体31的底部内。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设置于锅体31的围绕部内。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设置于锅体31的底部内且伸延至围绕部。

为了更加地安全,在一实施例中,锅体31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设置有绝缘涂层,用于密封无感线圈32。

为了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锅体3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涂层。

无感线圈32用于加热。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为导体,例如铜、铁、金和银等金属。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的头尾对接,从折合处开始绕制成圆弧状,即圆弧的一端为无感线圈32的折合处,另一端为无感线圈32的头尾两端。

在一实施例中,无感线圈32首尾相连形成通路,用于感应变化的磁场以产生电流来发热。例如,图1中的无感线圈32就是首尾相连形成通路,通过感应变化的磁场来产生电流从而发热。

在一实施例中,电饭煲还包括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设置在锅体上,无感线圈32与电源接口电连接,用于外接电源来发热。换句话说,此时电源接口外接电源后,用于给无感线圈32供电,无感线圈32中具有电流,从而发热。例如,图2所示为当包括电源接口时无感线圈32的示例,此时无感线圈32首尾并不相连,而是用于与电源接口电连接。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一实施例的电饭煲还可以包括电饭煲盖33以及壳体34,壳体34用于容纳以及放置锅体31。

在一实施例中,当无感线圈首尾相连形成通路用于感应变化的磁场以产生电流来发热时,壳体25上还设置有用于给无感线圈32提供变化的磁场的单元。

由于无感线圈32被绝缘地设置于锅体31内,因而当无感线圈32发热时,热传导的热惰性基本可以忽略,热传导的效果很好;并且,锅体31内表面的温度上升也很快,可以对食物或水快速或瞬间加热。另外,由于热传感效率高,从而使得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温度(例如180度),正热阻效应不明显。

无感线圈32中电流处处相等,不像电磁炉给含铁质锅加热一样,在铁质锅上形成若多个涡旋电流;因而无感线圈32中的电流处处相等,热分布均匀。

由于无感线圈32基本没有电抗,从而无功消耗非常低,锅具的功率可以做得很高。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