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3032发布日期:2019-04-30 18:2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档案文件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



背景技术: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在多个文件箱内查找档案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每个打开进行翻找档案,并且在将文件箱弄翻或掉落在地上时,文件箱内的多个文件夹很容易散落出来,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并且,目前现有的文件箱其存放空间由多个隔板分割成均匀的空间,如果利用这些均匀的空间进行存放图书档案的话,由于存放的书本厚度不均匀,很容易出现由隔板隔设的空间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包括文件箱体、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第三盒体、隔板、盖板、槽口、固定板、提拉杆、横向抽屉、抽屉把手、纵向抽屉和标记板框,所述文件箱体中部设置有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左侧设置有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右侧设置有第三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内固定有隔板,所述第一盒体上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提拉杆,所述第三盒体右侧设置有横向抽屉,所述横向抽屉上设置有抽屉把手,所述横向抽屉前侧设置有纵向抽屉,所述第三盒体前侧设置有标记板框。

优选的,所述文件箱体由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第三盒体组成,且整体采用轻型硬纸板制作而成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盒体和第三盒体结构相同,均由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横向抽屉,以及横向抽屉两侧的纵向抽屉共同构成。

优选的,所述盖板整体结构成L形,且盖板厚度等于隔板到文件箱体上表面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内部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凹槽,且每个凹槽左侧均对应一个标记板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携带方便,并且文件箱上每个盛放槽以及抽屉侧面均设置有标记板框,工作人员无需将每个文件箱全部打开即可知道箱内文件名称,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抽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抽屉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文件箱体,2、第一盒体,3、第二盒体,4、第三盒体,5、隔板,6、盖板,7、槽口,8、固定板,9、提拉杆,10、横向抽屉,11、抽屉把手,12、纵向抽屉,13、标记板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包括文件箱体1、第一盒体2、第二盒体3、第三盒体4、隔板5、盖板6、槽口7、固定板8、提拉杆9、横向抽屉10、抽屉把手11、纵向抽屉12和标记板框13,文件箱体1中部设置有第一盒体2,第一盒体2左侧设置有第二盒体3,第一盒体2右侧设置有第三盒体4,文件箱体1由第一盒体2、第二盒体3和第三盒体4组成,且整体采用轻型硬纸板制作而成长方体结构,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整体轻盈,方便携带,第一盒体2内固定有隔板5,第一盒体2上侧设置有盖板6,盖板6整体结构成L形,且盖板6厚度等于隔板5到文件箱体1上表面的高度,这样设置,保证第一盒体2、第二盒体3和第三盒体4上表面的平滑度,盖板6上设置有槽口7,槽口7内固定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设置有提拉杆9,第三盒体4右侧设置有横向抽屉10,横向抽屉10上设置有抽屉把手11,横向抽屉10前侧设置有纵向抽屉12,第二盒体3和第三盒体4结构相同,均由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横向抽屉10,以及横向抽屉10两侧的纵向抽屉12共同构成,这样设置,能够盛放更多的文件,第三盒体4前侧设置有标记板框13,第一盒体2内部通过若干隔板5分隔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凹槽,且每个凹槽左侧均对应一个标记板框13,这样设置,设计合理,能够根据文件的大小及厚度选择性的使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人力资源管理用档案文件箱时,文件箱体1由第一盒体2、第二盒体3和第三盒体4组成,第二盒体3和第三盒体4结构相同,均由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的横向抽屉10,以及横向抽屉10两侧的纵向抽屉12共同构成,第一盒体2内部通过若干隔板5分隔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凹槽,且每个凹槽左侧均对应一个标记板框13,文件箱上每个盛放槽以及抽屉侧面均设置有标记板框13,根据标记板框13类别将档案存放。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