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烟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620发布日期:2018-12-11 20:0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油烟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油烟锅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锅具,一般采用单层结构,为节省成本通常将锅体厚度做得比较薄。因材料薄,会导致锅体易变形,锅底受热不均匀等问题。部分锅具会在锅底增加单层或多层复底结构,从而实现厚底薄壁的锅身结构,既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又能显著改善锅底部变形的问题,且通过增加导磁复底层可以使非导磁锅体能在电磁炉上加热。但是复底层通常是设置在锅体外侧,通过焊接、冷铆等方式与锅体结合。锅具使用过程中,复底层直接接触加热源,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或反复冷热冲击,容易出现复底层脱落的问题。且外置的复底层通常与锅体之间是不密封的,清洗过程中,水容易渗入复底层内,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铁锅中复底层会直接与加热源接触以及复底层与锅体之间不完全密封而导致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油烟锅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油烟锅具,其中,该无油烟锅具包括锅体和形成在锅体内侧的复底层,所述复底层与所述锅体焊接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复底层与所述锅体通过激光焊接形成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无油烟锅具还包括匀热层,所述匀热层位于所述复底层和所述锅体内表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锅体向外凸起形成凹槽,所述匀热层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复底层的厚度边缘与所述凹槽的壁面过盈配合,所述复底层的上表面与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复底层和所述锅体底部形成的结构形式为外平内凹、外平内平、外凸内凹或外凸内平。

优选地,所述锅体的材料为精铁、铸铁、不锈钢或铝

优选地,所述复底层的材料为精铁、铸铁、不锈钢或铝。

优选地,所述匀热层的材料为铝和/或铜。

优选地,所述锅体和所述复底层的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所述锅体和所述复底层的外表面覆盖有氮化铁层。

优选地,所述锅体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厚度为0.3~5毫米。

优选地,所述复底层的厚度为0.3~5毫米。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复底层在锅体的内侧,不会直接与加热源接触,即使反复加热和冷热冲击也不容易出现脱落,可以提高锅具使用寿命;而且,锅体和复底层形成密封结构,从而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水的渗入,而且当所述锅体需要经过渗氮处理时(如当锅体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时),可以防止制造过程中锅具整体液体渗氮时渗氮液的渗入,同时还可以防止在高温渗氮的过程中融熔的铝漏出。

在优选情况下,复底层与锅体之间的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与普通焊接方式相比,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能够做到完全密封,使得复底层与锅体之间的密封结构即使在高温渗氮过程中复底层和锅体发生拉伸变形时,仍然不会在焊接口处发生开裂,从而可以防止制造过程中锅具渗氮液的渗入从焊接口进入,同时也可以防止在高温渗氮的过程中融熔的铝(因为高温渗氮,铝的熔点比较低)从焊接口漏出。而且,激光焊接所形成的焊接面焊痕均匀,焊接熔伤区域小,无明显的焊疤,焊接后可得到较好的外观,后续加工不需要对焊接位做特殊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锅体 6 复底层

5 匀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包括锅体2和形成在锅体2内侧的复底层6,所述复底层6与所述锅体2焊接在一起,形成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复底层6与锅体2通过焊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焊接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能够形成密封结构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复底层6与所述锅体2通过激光焊接形成密封结构。当所述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时,一方面能够确保复底层6与锅体2之间紧密结合,形成密封结构,另一方面焊接面焊痕均匀,焊接熔伤区域小,无明显的焊疤,焊接后可得到较好的外观,后续加工不需要对焊接位做特殊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所述复底层6优选位于所述锅体2的底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油烟锅具还包括匀热层5,所述匀热层5位于所述复底层6和所述锅体2内表面之间。由于匀热层5的存在,复底层6的温度不会很高且受热比较均匀,即使反复加热和冷热冲击也不容易出现脱落,可以进一步提高锅具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优选地,所述锅体2向外凸起形成凹槽(如图1-4所示),所述匀热层5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复底层6的厚度边缘与所述凹槽的壁面过盈配合(方便焊接定位),所述复底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锅体2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底层6和所述锅体2底部形成的结构形式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例如可以为外平内凹(如图1所示)、外平内平(如图2所示)、外凸内凹(如图3所示)或外凸内平(如图4所示)。由于当所述锅体2或所述复底层6具有一定弧度时,可以分散膨胀力,从而能够防止复底层6和锅体2在渗氮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因此,所述复底层6和所述锅体2底部形成的结构形式优选为外平内凹(即锅体2具有一定弧度)、外凸内凹(即锅体2和复底层6均具有一定弧度)或外凸内平(即复底层6具有一定弧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体2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可以为精铁、铸铁、不锈钢或铝。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匀热层5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高导热率材料,例如可以为铝和/或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底层6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可以为精铁、铸铁、不锈钢、不锈钢或铝。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复底层6的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时,所述复底层6可以为经过渗氮处理的层(即表面覆盖有氮化物的复底层)。使用预先经过渗氮处理的复底层,不仅可以提高复底层的强度,防止复底层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发生变形,而且还可以使所述复底层具有防锈效果。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锅体2和所述复底层6的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时,所述锅体2和所述复底层6的外表面覆盖有氮化铁层,也即使锅具整体经过渗氮处理,使得所述无油烟锅具具有较好的防锈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体2和所述复底层6的材料选择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为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所述锅体2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结构。所述锅体2的厚度可以为0.3~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所述复底层6的厚度可以为0.3~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烟锅具中,所述匀热层5可以为均匀厚度的层结构,也可以为从锅底中心到四周具有逐渐渐变厚度的层结构。所述匀热层5的最小厚度可以为1.2-5毫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备无油烟锅具的方法包括:在锅体2的内侧通过焊接形成复底层6,并使所述复底层6与所述锅体2形成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法中,锅体2、匀热层5和复底层6的厚度、材料和结构均与前文描述相同。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复底层6与所述锅体2通过激光焊接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制备无油烟锅具的方法优选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复底层6之前,在所述锅体2的内侧形成匀热层5。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复底层6的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时,所述制备无油烟锅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复底层6与锅体2焊接在一起之前,将所述复底层6进行渗氮处理,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无油烟锅具的制备过程为:先将匀热层5形成在锅体2的内表面上,接着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复底层6的外边缘与锅体2的内表面贴合,然后将所述复底层6与所述锅体2焊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锅体2的材料为精铁或铸铁时,所述无油烟锅具的制备方法优选还包括:在焊接复底层6之后,对锅具整体进行渗氮处理,使得所得无油烟锅具具有较好的防锈效果。而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无油烟锅具,由于复底层6与锅体2之间形成了密封结构,因而渗氮处理过程中渗氮液不会渗入复底层6与锅体2之间的空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