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盘连体多用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4372发布日期:2019-02-01 19:4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碗盘连体多用餐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碗盘连体多用餐具。



背景技术:

在用餐时,人们由于一些食物特性等原因,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食物残渣或汤汁残余外溢,这些残渣汤汁会污染桌面或桌布,增加清理的难度。目前市售的碗盘,使用时只是单纯的物理组合,不能有效的防止食物残渣等污染桌面或桌布,且功能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碗盘连体多用餐具,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碗盘连体多用餐具,包括相互配套的碗体和盘体,所述盘体的盘面部设置有凸起的固定扣,所述碗体的碗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扣相配合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碗体的碗底部与固定孔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固定扣嵌入后进行旋转的夹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包含基座与设置在基座顶部的扣体,所述盘体的盘面部设置有凸起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连接有弹簧,所述基座具有用以容纳弹簧与连接柱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下部设置有用以与连接柱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扣体呈一字形。

优选的,所述盘体的直径大于碗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盘体的外沿设置有凸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将碗体和盘体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盘体即可以用以放置食物残渣、承接外溢的残余汤汁,盘体上的固定扣又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功能多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碗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碗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盘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盘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盘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碗体,2-盘体,3-固定扣,301-基座,302-扣体,303-连接孔,4-固定孔,5-夹层,6-连接柱,7-弹簧,8-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一种碗盘连体多用餐具,包括相互配套的碗体1和盘体2,所述盘体2的盘面部设置有凸起的固定扣3,所述碗体1的碗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扣3相配合的固定孔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碗体1的碗底部与固定孔4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固定扣3嵌入后进行旋转的夹层5;使用时,将所述碗体1的固定孔4对准固定扣3,当所述固定扣3嵌入固定孔4后,所述碗体1与盘体2相对旋转一定角度,所述固定扣3嵌入夹层5内,使得所述碗体1与盘体2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但拆装也十分便捷,便于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扣3包含基座301与设置在基座301顶部的扣体302,所述盘体2的盘面部设置有凸起的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6的顶部连接有弹簧7,所述基座301具有用以容纳弹簧7与连接柱6的连接孔303,所述连接孔303的下部设置有用以与连接柱6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当所述固定扣3的基座301与盘体2的连接柱6经外螺纹、内螺纹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弹簧7被压缩,所述固定扣3的高度为原始高度,所述固定扣3可以与固定孔4进行配合;当所述固定扣3的基座301脱离盘体2的连接柱6时,所述弹簧7将固定扣3弹起,所述弹簧7支撑固定扣3,从而具有一定的高度,可以将洗净但未晾干的所述碗体1倒扣在被弹起的固定扣3上,进行晾干,起到晾碗的作用,滴下的水滴进入所述盘体2,避免弄湿其他位置,灵活性好,一物多用,大大减少厨房用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扣体302呈一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基座301与扣体302为一体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盘体2的直径大于碗体1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盘体2的外沿设置有凸缘8,避免汁液外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盘体2、连接柱6以及凸缘8为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碗盘连体多用餐具。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