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框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4724发布日期:2018-12-25 20:21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框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座,尤其涉及一种相框底座。



背景技术:

相框为一厚度较窄,高度较高的长方体,需要另外采用辅助手段将其支撑起来。通常可以使用钉子将其钉在墙上或在相框背后加上支架辅助其站立在台面,但是支架容易因误触而导致相框失衡跌倒。采用设置相框底座的方式则不容易因误触而碰倒相框,但是由于底座对相框的支撑点较低,需要提高底座的稳固性才能对相框提供足够的支撑。此外还需要考虑相框底座的重量,如果过重可能会压坏桌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框底座,具有优秀的稳固能力,可以稳定地支撑起相框,不易跌倒,且重量可以调控,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相框底座,包括底壳、以及与底壳相匹配的顶壳,所述底壳由顶端开设有有若干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增重块,所述顶壳上开设有一相框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内贯穿设置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顶壳贯穿设置有若干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孔,所述相框底座还包括若干螺丝,该螺丝同时贯穿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连接顶壳与底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重块于中间和/或边缘开设有若干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为长方体,中间向上拱起,且所述底壳下表面左端与右端分别设有向上翻折的弯折,该弯折与底壳上表面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壳为长方体,中间向上拱起,且所述顶壳左侧面与右侧面下端皆向顶壳中部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壳边缘设置有若干插板,所述底壳边缘设置有若干与插板相匹配的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数量为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孔数量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带有配重块的相框底座,可以在支撑点较低的情况下给予相框良好的支撑力,保证相框站立稳固,除适合作为相框底座外还适合于类似尺寸物体的支撑,如镜框;

(2)相框底座可以拆开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重块,保证支撑力的同时避免对桌面产生过重的压力。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壳1、顶壳2、凹槽3、增重块4、相框插槽5、第一螺孔6、第二螺孔7、螺丝8、圆孔9、弯折10、插板11、插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相框底座,包括底壳1、以及与底壳1相匹配的顶壳2,所述底壳1由顶端开设有2个凹槽3,该凹槽3内设置有增重块4,所述顶壳2在2个凹槽3之间开设有一相框插槽5,通过设置带有配重块的相框底座,可以在支撑点较低的情况下给予相框良好的支撑力,保证相框站立稳固,除适合作为相框底座外还适合于类似尺寸物体的支撑,如镜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凹槽3内贯穿设置有4个第一螺孔6,所述顶壳2贯穿设置有4个与第一螺孔6相匹配的第二螺孔7,所述相框底座还包括4个螺丝8,该螺丝8同时贯穿第一螺孔6与第二螺孔7,连接顶壳2与底壳1,相框底座的顶壳2与底壳1采用螺丝8进行固定,保证连接的紧固性同时也可以拆开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重块,保证支撑力的同时避免对桌面产生过重的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重块4于中间和/或边缘开设有若干与第一螺孔6相匹配的圆孔9,将螺孔设置在穿过配重块的位置,可以同时将顶壳2、底壳1以及配重块一起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1为长方体,中间向上拱起,且所述底壳1下表面左端与右端分别设有向上翻折的弯折10,该弯折10与底壳1上表面相连,可以略微提高相框的高度,同时设置弯折10可以避免相框底座底部具有锐角伤害桌面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壳2为长方体,中间向上拱起,且所述顶壳2左侧面与右侧面下端皆向顶壳2中部倾斜,该拱起与底壳1的拱起弧度相同,略微提高相框的高度,左侧面与右侧面的倾斜与底壳1的弯折10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壳2边缘设置有若干插板11,所述底壳1边缘设置有若干与插板11相匹配的插槽12,通过插槽12与插板11进一步提高顶壳2与底壳1的连接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通过设置带有配重块的相框底座,可以在支撑点较低的情况下给予相框良好的支撑力,保证相框站立稳固;相框底座可以拆开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重块,保证支撑力的同时避免对桌面产生过重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