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127发布日期:2018-06-30 04:3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人员慢慢的出现在人们之间;帮助我们处理着各种问题;不是我们想象中只管灭火的人员了;生活中往往碰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消防人员就会出现;一般的情况下都需要用到梯子;但是一般的梯子都是针对某个对象用的;而且特别占用空间;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采用连接件连接节梯,保证了爬梯可以折叠,解决了占用空间,可以把爬梯折叠起来;第一节梯设置在中间,一侧设置有踏板,保证了爬梯可以折叠成盒梯使用;解决了梯子针对某个对象,适用于大多数地方;爬梯一端转轴连接挂钉另一端转轴连接有支杆,保证了梯子可以挂起来而且不会紧贴着墙,解决了移动不方便;套筒可以套在连接件上,保证了爬梯不会变形,解决了爬梯可以靠在墙上面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节梯和踏板;第一节梯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第一节梯下端平行转轴连接连接件;连接件转轴连接第二节梯上端;第二节梯一侧下部设置有凹槽;第二节梯下端转轴连接连接件;连接件转轴连接第三节梯的上端;第三节梯下端转轴连接有挂钉;凹槽上安装有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导槽;第一节梯上端转轴连接连接件;连接件转轴连接第四节梯上端;第四节梯一侧平行设置有四个固定轴;第四节梯下端转轴连接连接件;连接件转轴连接第五节梯上端;第五节梯下端转轴连接支杆;连接件上部设置有套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节梯的大小等于第三节梯的大小;支撑杆的长度设置为1.5米;导槽的直径等于固定轴直径。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节梯的大小等于第五节梯的大小;连接件的长度设置为0.09米;套筒的长度等于连接件的长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节梯的长度小于第二节梯和第四节梯;挂钉一侧设置为三角锥形;挂钉的长度设置为0.3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连接件连接节梯可以让爬梯折叠变小方便移动,同时也节省空间;2、中间节梯上安装踏板可以让爬梯折叠变成合梯,在任何情况都可以使用;3、连接件上有套筒可以固定爬梯,防止变形,两端有挂钉和支杆,可以挂在墙上使用,功能较多。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折叠装配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装配示意图。

图3为便携式折叠消防爬梯合梯装配示意图。

图中:1、第一节梯;2、踏板;3、连接件;4、第二节梯;5、凹槽;6、第三节梯;7、挂钉;8、支撑杆;9、导槽;10、第四节梯;11、固定轴;12、第五节梯;13、支杆;14、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包括第一节梯1和踏板2;第一节梯1一侧固定安装有踏板2;第一节梯1下端平行转轴连接连接件3;连接件3转轴连接第二节梯4上端;第二节梯4一侧下部设置有凹槽5 ;第二节梯4下端转轴连接连接件3;连接件3转轴连接第三节梯6的上端;第三节梯6下端转轴连接有挂钉7;凹槽5上安装有支撑杆8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导槽9;第一节梯1上端转轴连接连接件3;连接件3转轴连接第四节梯10上端;第四节梯10一侧平行设置有四个固定轴11;第四节梯10下端转轴连接连接件3;连接件3转轴连接第五节梯12上端;第五节梯12下端转轴连接支杆13;连接件3上部设置有套筒14;第二节梯4的大小等于第三节梯6的大小;支撑杆8的长度设置为1.5米;导槽9的直径等于固定轴11直径;第四节梯10的大小等于第五节梯12的大小;连接件3的长度设置为0.09米;套筒14的长度等于连接件3的长度;第一节梯1的长度小于第二节梯4和第四节梯10;挂钉7一侧设置为三角锥形;挂钉7的长度设置为0.3米。

使用时,根据图1和图2所示,爬梯步骤,顺时针旋转第五节梯12,平行于第四节梯10;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在逆时针旋转第四节梯10,平行于第一节梯1,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然后顺时针旋转第三节梯6;平行于第二节梯4,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在逆时针旋转第二节梯4,平行于第一节梯1,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转动支撑杆8平行于第二节梯4;转动挂钉7垂直于第三节梯6;挂在墙壁上,也可以镶进土里面;转动支杆13垂直于第五节梯12,支撑起爬梯,防止爬梯离墙面太近。

根据图1和图3所示,合梯步骤,顺时针旋转第三节梯6,平行于第二节梯4,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逆时针旋转第二节梯4到一定位置,套筒14滑动到连接件3的一半固定半个连接件3;顺时针旋转第五节梯12,平行于第四节梯10,套筒14滑动到一定位置固定连接件3;逆时针旋转第四节梯10到一定位置,套筒滑动到连接件3的一半固定半个连接件3,逆时针转动支撑杆8,把支撑杆8一端的导槽9套进其中一个固定轴11上;平行设置四个固定轴11,可以调整合梯的高度。

根据图1所示,收回爬梯步骤,把支撑杆8一端的导槽9从固定轴11上取下来,转回与第二节梯4平行的位置;把套筒14滑动到连接件3上部,逆时针旋转第三节梯6,与第二节梯4重合;在把套筒14滑动到连接件3的上部,顺时针旋转第二节梯4,与第一节梯1重合;把套筒14滑动到连接件3上部,逆时针旋转第五节梯12,与第四节梯10重合;再把套筒14滑动到连接件3的上部,顺时针旋转第四节梯10,与踏板2重合;折叠完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