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两用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7428发布日期:2019-02-15 20:1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煮两用火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锅,具体涉及一种蒸煮两用火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类型的火锅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火锅一般采用将汤汁烧开,再将食物投入锅中的烹调方式,可以实现边煮边吃,食物还具有保温效果。火锅的特点在于调味,它的调配料非常丰富,有花椒、干辣椒、辣椒油、蒜、姜、葱等,因而火锅烹饪的食品非常美味。火锅固然美味,但是与清蒸相比,清蒸则是一种更健康的烹饪方法。清蒸方法制作的菜品,原汁原味,味道清鲜,且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物质,被公认为最健康的烹饪方法。现在市面上的火锅结构单一,均为简单的一个锅或鸳鸯锅,在食用时只能够进行煮的方式。在吃火锅时,由于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较单一的火锅难以满足每个人的要求,要想吃到美味的火锅食物,同时享有健康的清蒸食物,则需要设置两个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蒸和煮的两用火锅。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煮两用火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煮锅、蒸筒和蒸锅,三者同轴布置;蒸筒下部与煮锅锅底连接;所述蒸锅开口向上,蒸锅下部与蒸筒上部连接,蒸锅内设置可取出的蒸格,所述蒸格上均匀设置一些过气的通孔;所述锅盖盖在蒸锅上,锅盖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上均匀设置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的蒸筒呈阶梯圆柱状,蒸筒与煮锅连接的一端比另一端粗,阶梯面光滑过渡,或者所述的蒸筒呈圆柱状,并与蒸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蒸格中心的通孔尺寸较大并沿孔宽度方向设置一松弛状态的绳子,绳子上穿着一个金属环,金属环通过细线连接一金属空心球。

优选的,所述蒸锅锅底具有向中间的斜度,所述蒸锅内壁连接有一个V形向内突出的添水护板,所述蒸格边缘具有缺口,该缺口与添水护板围成的添水斗下口对应。

优选的,所述锅盖为钢化玻璃制成,锅盖边缘设置有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外圈。

优选的,所述盖帽侧面设置有横向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实现煮和蒸同时进行,满足不同口味人的需要,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煮锅选用红油或清油锅底,突出火锅的鲜美;蒸锅采用清蒸的方法,突出食物的原汁原味、营养不流失。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在煮锅内直接加入汤汁和食物,在蒸筒内加入适量水,将需蒸食物置于蒸格上,盖上锅盖,加热使蒸筒内的水沸腾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往上进入蒸锅内对食物进行亨饪,多余的水蒸气通过盖帽上的排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煮锅和蒸锅,煮锅和蒸锅内的食物可同时进行亨饪,满足了不同人对食物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锅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的一种蒸煮两用火锅,包括锅体和锅盖1,所述锅体包括煮锅2、蒸筒3和蒸锅4,锅体以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煮锅2的开口向上,锅沿卷边,在端拿时较方便,不会伤害人体。所述蒸筒3位于煮锅2的中心位置,蒸筒3呈阶梯圆柱状,蒸筒3与煮锅2连接的一端比另一端粗,阶梯面光滑过渡,蒸筒3下部与煮锅2锅底连接。所述蒸锅4开口向上,蒸锅4下部与蒸筒3上部连接,蒸锅4内设置可取出的蒸格5,所述蒸格5上均匀设置一些过气的通孔;所述锅盖1盖在蒸锅4上,锅盖1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盖帽6,所述盖帽6上均匀设置排气孔7,盖帽6侧面设置有横向把手8。所述锅盖1为钢化玻璃制成,锅盖1边缘设置有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外圈11。这样蒸的同时便于观察食物熟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在煮锅2内直接加入汤汁和食物,在蒸筒3内加入适量水,将需蒸食物置于蒸格5上,盖上锅盖1,加热使蒸筒3内的水沸腾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往上进入蒸锅4内对食物进行亨饪,多余的水蒸气通过盖帽6上的排气孔7排出。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煮锅2和蒸锅4,煮锅2和蒸锅4内的食物可同时进行亨饪,满足了不同人对食物的需求。

更好的实施方式,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蒸筒3位于煮锅2的中心位置,呈圆柱状,并与蒸锅4一体成型,所述蒸锅4锅底具有向中间的斜度,蒸锅4内设置可取出的蒸格5,所述蒸格5上均匀设置一些过气的通孔。所述蒸锅4内壁连接有一个V形向内突出的添水护板10,所述蒸格5边缘具有缺口,该缺口与添水护板10围成的添水斗下口对应;所述蒸格5中心的通孔尺寸较大并沿孔宽度方向设置一松弛状态的绳子13,绳子13上穿着一个金属环14,金属环14通过细线连接一金属空心球12。

这样加水时更方便,且新鲜水不会粘到在蒸的食物上。蒸食物的时候,低于正常水位时绳子13会被金属空心球12绷直,水位高的时候绳子弯曲,所以只要观察或用筷子拨弄一下绳子13状态就可以判断蒸筒3内的水位,及时添水。实践中金属环14尺寸要小很多,只要保证细线在绳子13具有自由滑动的余地,避免细线的着力点位于绳子13一端而绷紧状态不明显即可,图中是为了便于观察所以放大了金属环14的尺寸。添水护板10围成的添水斗深入蒸格5边缘的缺口,避免新鲜水弄到食物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