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3766发布日期:2018-12-25 20:17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智能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升降桌。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智能家具行业也飞速发展,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物联网智能家具能够提供信息交互,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功能,让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书桌是常用的家具用品,但目前市场上的书桌产品形式单一,产品功能固定,使用不灵活。传统的书桌不能升降,办公场所的书桌一般都是统一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伏案时间过长而感到疲劳,使用者的身体就不自如,颈椎、腰部易于变形,长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此时书桌便无法满足不同状态下的高度需求。

此外,现有的升降书桌大多功能单一,仅能够实现书桌的升降,而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缺陷与不足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桌,包括桌面、设于桌面下部的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底部两侧的桌腿,所述桌腿包括依次连接的升降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底座,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杆、安装在所述连杆两侧的齿轮盒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内部的丝杆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上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桌面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面板发出的指令调节所述桌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通过滑片连接,所述第一立柱能够在所述第二立柱内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立柱从所述第二立柱中拉出或推入所述第二立柱,实现所述桌腿的升降。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桌面上还设有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上的杯子,触摸设置在所述控制面板上的加热按钮能够开启或关闭加热功能,所述加热模块设有恒温装置,能够使杯子中的液体保持在一定温度。

优选地,所述桌面上还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桌面上的无线充电模块和/或设置在所述桌面的侧面的有线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有线充电接口为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至少设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桌面上还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为AC电源插口。

优选地,所述桌面上还设有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移动设备能够通过蓝牙连接,将所述移动设备中的音频输出。

优选地,所述桌面为长方形板面,所述桌面的周围设有桌面框。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有横向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用户可以根据身高和自身的舒适度来调节桌子的高度,方便实用。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3)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充分利用桌面的有效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桌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智能升降桌 2-桌面

21-控制面板 211-电路板

22-加热模块 23-无线充电模块

24-USB接口 25-电源接口

26-音响 3-固定架

4-桌腿 41-升降装置

411-连杆 412-齿轮盒座

413-丝杆机构 42-内立柱

43-外立柱 44-底座

45-滑片 46-外立柱端盖

47-轮子 48-调节脚

5-电机 6-控制器

7-横向支架 8-桌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升降桌1,包括桌面2、设于桌面下部的固定架3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底部两侧的桌腿4。桌面2为长方形板面,并且在桌面2的四周设有桌面框8。固定架3为工字型架,固定架3上设有与其他部件相配套的孔,桌面2可以与固定架3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实施中,将桌面2与固定架3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桌腿4也通过螺栓与固定架3固定连接,桌腿4包括依次连接的升降装置41、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底座44,升降装置41包括连杆411、安装在所述连杆两侧的齿轮盒座412以及安装在第一立柱内部的丝杆机构413,设置升降装置41能够满足不同身高人群的需要。

桌腿4采用套管的形式,第一立柱较细,为内立柱42,第二立柱较粗,为外立柱43,内立柱42能够套在外立柱43中,丝杆413的下端和外立柱43连接,丝杆413的另一端和内立柱42内的丝扣连接,丝杆413带动内立柱42在外立柱43内移动,内立柱42和外立柱43通过滑片45连接,控制器6控制所述内立柱42从所述外立柱43中拉出或推入所述外立柱43,实现所述桌腿4的升降。

具体实施中,滑片45为耐磨滑片。内立柱42和外立柱43可以为方管也可以为圆管,用户可以根据桌面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内立柱42和外立柱43均为方管。

升降装置41与电机5连接,电机5通过螺栓与固定架3连接,电机5布置在固定架3底部的中部,电机5与安装在固定架3上的控制器6电连接。将电机5和控制器6安装在固定架3的底部,能够有效利用智能升降桌1的空间,对其他部件也不会造成影响。

桌面2上设有控制面板21,控制面板21上设有电路板211,控制面板21通过电路板211与控制器6电连接,控制器6根据控制面板21发出的指令调节桌腿4的高度。当需要桌面2升高时,按下控制面板21上的上升按钮,控制器6会控制内立柱42从外立柱43中向上伸出,并通过丝杆413内的丝扣将内立柱42固定于某一高度,满足用户对不同桌面2高度的需求。

智能升降桌1的具体升降工作过程为:控制器6中的微机芯片控制电机5正反向转动,带动连杆411转动,经过齿轮机构412传动,使丝杆机构413转动,丝杆机构413转动带动内立柱42向上或向下运动。

外立柱43通过外立柱端盖46与底座44连接,底座44的一端设有轮子47,另一端设有调节脚48。轮子47能够方便智能升降桌1移动,调节脚48能够调节桌面2的高低平衡。桌腿4的两个外立柱43之间安装有横向支架7,保证桌面高度调节的稳定。

采用控制器6调节书桌的高度,不仅使用舒适方便,且可调高度范围广,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在不同状态下的高度需求,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

如图5所示,桌面2上画有圆形白色线框的部分为加热模块22,当盛有咖啡、茶或牛奶的杯子放在圆形线框内时,触摸设置在控制面板21上的加热开关开启或关闭加热功能,加热开启时圆形线框亮起,进行加热,加热后只要杯子放在圆形线框内,温度即稳定在40-60℃之间,方便杯子保温。为防止触碰到杯子,可将加热模块22设置在桌面2的边缘,并在加热模块22的周围设有挡板。在桌面2上设置加热模块22,方便用户,尤其适用于办公场所的员工休闲使用,无需专门的加热装置,可随时加热,并能够保持恒温,带来更舒适的办公体验。

桌面2上还设有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模块23和/或有线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模块23设置在桌面2上,能够为移动设备进行自动充电,当手机放到无线充电模块23的线框中时,线框发亮,手机自动充电。

有线充电接口为USB接口24,为方便布置,将USB接口24设置在桌面的侧面,与控制面板21布置在一起。

桌面2上还设有电源接口25,用于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电源接口25为AC电源插口。电源接口25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组成排插。将电源接口25设置在桌面2上,当放置在桌面2上的电子设备需要使用时,直接连上电源接口2即可使用,无需费力寻找另外的电源接口。

桌面2上还设有音频输出设备,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音响26,音响26设置在桌面2的正面或侧面,数量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在桌面2正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音响26,音响26与控制器6电连接,音响26与移动设备能够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将移动设备中的音频输出。例如,手机在桌面2上充电时,由于手机内置的音响声音较小,此时便可通过蓝牙将手机与桌面2上的音响26通信连接,将手机中的音乐通过设置在桌面2上的音响26播放。

图6示出了一种控制面板21的示意图,控制面板21上设有显示屏,用于显示桌面2的控制状态,S为设置按钮,按下S,显示屏显示“SET”,可以开始设置,按住上升或下降按钮可调节桌腿4的高度,再按下“1”或“2”或“3”存储当前高度,本实施例中可存储3个高度,具体实施中也可多设几个存储高度。另一种设定高度方式中,按下“1”或“2”或“3”时,先显示原先设定的高度值1s-3s,再按下上升或降低按钮到所需高度保存。控制面板21上还设有加热按钮,用于控制加热模块22。

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系统调节书桌高度,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升降桌功能丰富实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将充电接口和插座接口设置在桌面的侧面,布局合理紧凑,能够充分利用桌面的有效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