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551发布日期:2019-01-22 21:3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用具,尤其是一种婴儿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婴儿座椅,包括底座、坐布和坐布支撑架,底座与坐布支撑架连接。存在问题是:不能折叠,体积大,储存或运输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它不仅具有姿态调节的功能,而且具有折叠及折叠和展开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包括底座和坐布支撑架,底座与坐布支撑架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贯通厚度的导向孔和位于下表面上的左右设置的二个枢接槽;

坐布支撑架包括下开口的上架体和上开口的下架体,下架体包括横杆和二个纵杆,横杆的中部设置有“U”形锁合件;

还包括锁合组件,

“U”形锁合件的二个纵杆部穿过贯通孔、横杆部与枢接在底座上的锁合组件配合,“U”形锁合件与锁合组件配合姿态调节;下架体的横杆与底座枢接,上架体和下架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挂架,挂架的两端与所述上架体的纵向杆固定连接;挂架上设置婴儿玩具。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播放器和设置在播放器上的夹体;

夹体与连接件连接。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振动器,振动器设置在上架体,振动器驱动上架体颤动。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播放器,播放器设置在所述上架体或所述下架体上。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前座体和由管体折弯制成的后座架;

前座体包括前横向部和后纵向座部,所述贯通孔设置在后纵向座部上,所述锁合组件与后纵向座部枢接,后座架与后纵向座部固定连接。

所述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基座、定位件和盖板,

基座包括弧形导向孔、位于弧形导向孔上部的容置腔、设置在容置腔和弧形导向孔相交处的基座上的定位槽,容置腔的下部与弧形导向孔通过下导向缺口相通,顶部设置有上导向缺口;

定位件包括体部和柄部,体部上设置有半定位槽;

体部枢接在容置腔内,体部从容置腔经下导向缺口伸入弧形导向槽内,柄部从上导向缺口中伸出;盖板与容置腔扣合;

基座与所述底座枢接,所述“U”形锁合件的横杆部与弧形导向孔滑动配合,横杆部与定位槽锁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操作锁合件和锁合组件的位置关系,实现调节上架体和下架体的倾斜度,调节婴儿姿态;还可以实现折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图4是图3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合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锁合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合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锁合组件无盖板状态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折叠式婴儿座椅,包括底座1和坐布支撑架2,底座1与坐布支撑架2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贯通厚度的导向孔1A和位于下表面上的左右设置的二个枢接槽1B;

坐布支撑架2包括下开口的上架体3和上开口的下架体4,下架体4包括横杆41和二个纵杆42,横杆41的中部设置有“U”形锁合件43;

还包括锁合组件8,

“U”形锁合件43的二个纵杆部431穿过贯通孔1A、横杆部432与枢接在底座1上的锁合组件8配合,“U”形锁合件43与锁合组件8配合姿态调节;下架体4的横杆41与底座1枢接,上架体3和下架体4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还包括挂架5,挂架5的两端与所述上架体3的纵向杆固定连接;挂架5上设置婴儿玩具。

还包括播放器6和设置在播放器上的夹体61;

夹体61与连接件连接。或播放器6设置在所述上架体3或所述下架体4上;

还包括振动器,振动器设置在上架体3,振动器驱动上架体3颤动。

使用时,播放器6和振动器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达到哄婴儿的目的。

所述底座1包括前座体71和由管体折弯制成的后座架72;

前座体71包括前横向部711和后纵向座部712,所述贯通孔1A设置在后纵向座部712上,所述锁合组件与后纵向座部712枢接,后座架72与后纵向座部712固定连接;

前横向部711上设置有枢接座1C和枢接槽1B;下架体4的横杆41与枢接座1C和枢接槽1B转动配合。枢接槽1B上设置有限位板并可拆卸连接;横杆41与枢接座可拆卸配合。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锁合组件8包括基座81、定位件82和盖板83,

基座81包括弧形导向孔811、位于弧形导向孔上部的容置腔812、设置在容置腔和弧形导向孔相交处的基座上的定位槽84,容置腔812的下部与弧形导向孔811通过下导向缺口813相通,顶部设置有上导向缺口814;

定位件82包括体部821和柄部822,体部821上设置有半定位槽823;

体部821枢接在容置腔812内,体部821从容置腔812经下导向缺口813伸入弧形导向槽811内,柄部822从上导向缺口814中伸出;盖板83与容置腔812扣合;

基座811与所述底座1枢接,所述“U”形锁合件43的横杆部432与弧形导向孔811滑动配合,横杆部432与定位槽83锁合。

如图6、图9所示,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定位槽84,在以下描述中,以开始到尾部为分第一定位槽841、第二定位槽842和第三定位槽843;半定位槽823与逆时针方向端部的第三定位槽843配合。

定位件82的体部821的半定位槽823起到防止横杆部432与定位槽84分离后,坐布支撑架2自动转动并实现折叠。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或者说为使用状态。

在图1、图2状态下,“U”形锁合件43的横杆部432与第一定位槽841嵌合;当需要调整坐布支撑架2姿态时,调整婴儿坐姿时;顺时针转动锁合组件8,横杆部432与第一定位槽841分离,继续转动,横杆部432进入第二定位槽842;从而实现调节坐布支撑架2的姿态的目的。

在图1、图2状态下,折叠时,顺时针转动锁合组件8,横杆部432与第一定位槽841分离,并顺时针转动定位件82,定位件82的体部821的一部分进入容置腔812;继续转动锁合组件8,横杆部432与弧形导向孔811的端部配合止位;实现坐布支撑架2和底座1折叠一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