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233发布日期:2019-02-01 19:53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锅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锅把手。



背景技术:

锅把手是锅具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一般采用螺钉固定的结构安装在锅体上,不管是端拿锅体还是翻炒锅内的食物,都离不开锅把手的帮助,但是在大火烹饪时,火苗往往会迅速上串而灼烧到锅把手,致锅把手烧焦变形,这使得具有固定式把手的锅体的使用寿命的提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故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可快速拆卸把手的锅体,通常采用卡爪固定和杠杆式两点支撑固定两种结构形式,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可即时拆卸,更换方便,大大降低了被火灼烧的几率,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前者存在结构复杂和容易脱扣的缺点,后者更是因无法可靠地固定锅体而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已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51208U所公布的一种“新颖可脱卸式锅提手”,其存在的不足是: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因通过齿板锁定来收紧夹爪板和夹爪座,因而对锅体的壁厚有一定要求,对于壁厚尺寸较大的锅体,往往会因过度锁紧而导致夹爪板变形。又譬如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47077B提供的“一种可脱卸式锅提手”,后者对于锁扣无保护措施,在意外触碰或按压到开合钮时容易使提手与锅体脱扣而导致锅体摔落,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锁合稳定且可靠的可拆卸锅把手。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可拆卸锅把手,有助于优化锁合结构藉以减少零部件数量、方便安装及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加强夹爪板的装夹结构藉以提高装夹锅体的可靠性和意外脱扣后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拆卸锅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柄,所述的手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下方构成有一夹爪座,该夹爪座向前突出并形成有一台阶,所述的夹爪座与手柄之间开设有一夹爪槽,所述的手柄长度方向的中部下方具有开口朝向下的一空腔和一让位腔,在所述的空腔和让位腔之间通过锁芯孔连通,所述的夹爪槽与空腔连通;一手压把,所述的手压把通过设置在夹爪槽位置处的手压把轴旋转地安装在手柄上,该手压把长度方向的一端穿过夹爪槽向外延伸,手压把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一锁扣安装座,该锁扣安装座在锁合状态下位于所述的让位腔内,所述的手压把在所述的手压把轴和锁扣安装座之间构成有一开口朝向上的锁芯让位腔;一开合钮,所述的开合钮设置在空腔内并且通过开合钮轴旋转地安装在手柄上,该开合钮的上端构成有一向上穿过手柄上按钮孔的按钮;一锁芯,所述的锁芯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锁芯轴旋转地安装在开合钮的下端、另一端则避开开合钮向上弯折并穿设在锁芯孔内,该锁芯在锁合状态下位于锁芯让位腔内;一锁扣,所述的锁扣通过锁扣螺钉与螺母的配合而固定安装在锁扣安装座朝向锁芯孔的一侧侧面上,该锁扣正对锁芯孔处开设有一锁孔,所述的锁孔与穿过锁芯孔的锁芯配合而实现手压把与手柄的锁定;一夹爪板,所述的夹爪板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手压把穿过夹爪槽的一端上、另一端向下翻折而形成有夹爪,所述的夹爪与夹爪座相对应,两者配合而实现对锅体开口边沿的装夹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爪座下端面上包覆有一挡火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压把和夹爪座之间安装有一脱扣弹簧,该脱扣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设置于夹爪座上的下固定轴上、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手压把下方的上固定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合钮与所述的手柄之间安装有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手柄的靠近空腔一侧的内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合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爪板的夹爪上包覆有一层用于防止锅划伤的防滑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锁芯和锁扣采用锌合金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夹爪板采用不锈钢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滑层为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结构简单、所需配件较少、装配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把手的生产成本;其次,通过开合钮带动锁芯锁合锁扣的结构,操作简单、省力,方便维修;第三,通过压紧手压把来锁紧夹爪与夹爪座之间的锅体,不仅提高了锁合的可靠性,而且当意外脱扣时也能借助对手压把的向上托力而锁紧锅体,使其不能解锁,从而降低了锅体意外脱落的几率,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手柄、11.夹爪座、111.台阶、12.夹爪槽、13.空腔、14.让位腔、15.锁芯孔、16.按钮孔;2.手压把、21.手压把轴、22.锁扣安装座、23.锁芯让位腔;3.开合钮、31.开合钮轴、32.按钮;4.锁芯、41.锁芯轴;5.锁扣、51.锁孔、52.锁扣螺钉、53.螺母;6.夹爪板、61.夹爪、62.防滑层、62.螺钉;7.挡火套;8.脱扣弹簧、81.下固定轴、82.上固定轴;9.复位弹簧;1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锅把手,包括:一手柄1,所述的手柄1长度方向的左端端部下方构成有一夹爪座11,该夹爪座11向前突出并形成有一台阶111,所述的夹爪座11与手柄1之间开设有一夹爪槽12,所述的手柄1长度方向的中部下方具有开口朝向下的一空腔13和一让位腔14,在所述的空腔13和让位腔14之间通过锁芯孔15连通,所述的夹爪槽12与空腔13连通;一手压把2,所述的手压把2通过设置在夹爪槽12位置处的手压把轴21旋转地安装在手柄1上,该手压把2长度方向的左端穿过夹爪槽12向外延伸,手压把2长度方向的右端具有一锁扣安装座22,该锁扣安装座22在锁合状态下位于所述的让位腔14内,所述的手压把2在所述的手压把轴21和锁扣安装座22之间构成有一开口朝向上的锁芯让位腔23;一开合钮3,所述的开合钮3设置在空腔13内并且通过开合钮轴31旋转地安装在手柄1上,该开合钮3的上端构成有一向上穿过手柄1上按钮孔16的按钮32;一锁芯4,所述的锁芯4长度方向的左端通过锁芯轴41旋转地安装在开合钮3的下端、右端则避开开合钮3向上弯折并穿设在锁芯孔15内,该锁芯4在锁合状态下位于锁芯让位腔23内;一锁扣5,所述的锁扣5通过锁扣螺钉52与螺母53的配合而固定安装在锁扣安装座22朝向锁芯孔15的一侧侧面上,该锁扣5正对锁芯孔15处开设有一锁孔51,所述的锁孔51与穿过锁芯孔15的锁芯4配合而实现手压把2与手柄1的锁定;一夹爪板6,所述的夹爪板6长度方向的右端通过螺钉62固定在手压把2穿过夹爪槽12的一端上、左端向下翻折而形成有夹爪61,所述的夹爪61与夹爪座11相对应,两者配合而实现对锅体开口边沿的装夹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爪座11下端面上包覆有一挡火套7。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压把2和夹爪座11之间安装有一脱扣弹簧8,该脱扣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设置于夹爪座11上的下固定轴81上、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手压把2下方的上固定轴82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合钮3与所述的手柄1之间安装有一复位弹簧9,该复位弹簧9的一端抵靠在手柄1的靠近空腔13一侧的内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开合钮3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爪板6的夹爪61上包覆有一层用于防止锅划伤的防滑层62,该防滑层62的材料不受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芯4和锁扣5的材料不受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锌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爪板6的材料不受任何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不锈钢。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锅把手处于锁合状态时,使用者紧握手柄1和手压把2的右端,所述的夹爪板6的夹爪61与夹爪座11相配合而装夹锅体10的开口边沿,而锅体10的开口翻边的下端面搁置在台阶111上,用于防止锅体10意外脱落,此时所述手压把2的锁扣安装座22右端被压入让位腔14中,使锁扣5上的锁孔51正对锁芯孔15,所述的开合钮3在复位弹簧9的推动下围绕开合钮轴31逆时针旋转,所述的锁芯4在开合钮3的带动下穿过锁芯孔15伸入锁扣5的锁孔51内,从而实现手压把2与手柄1的锁合,同时也实现夹爪61和夹爪座11对锅体开口边沿的装夹锁紧;当锅把手需要打开时,使用者松开手压把2并按压按钮32,使开合钮3围绕开合钮轴31顺时针旋转,所述的锁芯4在开合钮3的拉动下从锁孔51内退出而实现解锁,所述的手压把2又在脱扣弹簧8的拉力下围绕手压把轴21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夹爪61和夹爪座11松开对锅体开口边沿的装夹,即解锁;当在使用中出现意外而按压到按钮32时,导致锁芯4和锁孔51脱扣,这时操作者可通过紧握手压把2,即从下方托住所述的手压把2,使所述的夹爪61和夹爪座11依然能够保持在装夹锅体开口边沿的锁紧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