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7588发布日期:2019-02-22 21:4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茶具领域,具体是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茶具作为茶水的载体,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饮茶器具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饮茶文化的需求。但是日常用到的茶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在市场上的茶杯只能作为容器使用,承载茶壶中倾倒出来的茶水,有些茶叶渣会随茶水流入茶杯中,影响人们的饮茶体验。

2、现在市场上存在的冲泡与饮用两用茶杯通常会在茶杯中加一个过滤茶叶残渣的滤网,但是滤网的存在会干扰饮茶时茶水的水流,使人们无法痛快的饮用茶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它能够将茶壶中倒出的茶水中的茶叶残渣进行过滤,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且滤网在过滤完茶叶残渣后可以转动到杯体外壁处,不会在人们饮用茶水时对水流产生影响,能够使人们畅快的享受饮茶的乐趣。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呈圆柱状,所述杯体顶部开口处设置第一轴座,所述第一轴座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轴座一侧设置第二轴座,所述第二轴座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光轴,所述光轴与第一通孔相适应,所述第二轴座上设置过滤盖,所述过滤盖与杯体内壁相适应,所述过滤盖可沿光轴轴线转动,所述过滤盖底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盖上远离第二轴座一侧设置卡扣,所述卡扣与杯体的杯沿相适应,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杯柄。

所述卡扣顶部设置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弹性通孔,所述杯体外壁上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与第三通孔相适应。

所述凸起下方的杯体外壁上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置吸水海绵。

所述杯柄所在位置与第一轴座所在位置呈九十度。

所述杯体顶部内轮廓上设置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上设置杯盖,所述杯盖与杯体内轮廓相适应,所述杯盖底面与环状凸台顶面相接触。

所述环状凸台上远离第一轴座一侧设置缺口。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过滤盖通过光轴与杯体转动连接,过滤盖底部的过滤网能够对茶叶残渣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过滤盖可以旋转到杯体外壁处,不干扰饮茶时茶水的水流,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

2、本实用新型卡扣通过第三通孔与凸起的配合,使过滤盖可以与杯体外壁锁紧,防止人们饮用茶水时过滤盖随意转动,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

3、本实用新型杯体外壁上设置集水槽,集水槽内设置吸水海绵,集水槽和吸水海绵配合,可以将过滤盖残留的水分进行吸收,防止残液流出,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杯柄与第一轴座在杯体外壁上呈九十度,人们在手握杯柄饮用茶水时,可以排除过滤盖对人们的干扰。

5、本实用新型杯体内轮廓上设置环状凸台,环状凸台与杯盖相配合,可以有效防止杯盖与第一轴座相干涉。

6、本实用新型环状凸台在人们饮用位置设置缺口,缺口作为茶水的导流口,可以避免环状凸台对茶水的干扰,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通孔与凸起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杯体;2、第一轴座;3、第一通孔;4、第二轴座;5、第二通孔;6、光轴;7、过滤盖;8、过滤网;9、卡扣;10、杯柄;11、第三通孔;12、凸起;13、集水槽;14、吸水海绵;15、环状凸台;16、杯盖;1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作为茶水承载容器,所述杯体1呈圆柱状,所述杯体1顶部开口处设置第一轴座2,所述第一轴座2上设置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轴座2一侧设置第二轴座4,所述第二轴座4上设置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所述第二通孔5内设置光轴6,所述光轴6与第一通孔3相适应,所述第二轴座4上设置过滤盖7,所述过滤盖7外轮廓与杯体1内轮廓相接触,所述过滤盖7可沿光轴6轴线转动,所述过滤盖7底部设置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茶叶残渣,所述过滤盖7上远离第二轴座4一侧设置卡扣9,所述卡扣9与杯体1的杯沿相配合,防止过滤盖与杯体内壁接触不牢固,所述杯体1外壁上设置杯柄10。本实用新型过滤盖通过光轴与杯体转动连接,过滤盖底部的过滤网能够对茶叶残渣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过滤盖可以旋转到杯体外壁处,不干扰饮茶时茶水的水流,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

为了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所述卡扣9顶部设置第三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1为弹性通孔,所述杯体1外壁上设置凸起12,所述凸起12与第三通孔11相对应,弹性通孔可以箍套在凸起上,使过滤盖紧固在杯体外壁上。防止人们饮用茶水时过滤盖随意转动,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

为了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所述凸起12下方的杯体1外壁上设置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13内设置吸水海绵14。集水槽和吸水海绵配合,可以将过滤盖残留的水分进行吸收,防止残液流出,提高人们的饮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杯柄10所在位置与第一轴座2所在位置呈九十度。人们在手握杯柄饮用茶水时,可以排除过滤盖对人们的干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适应性。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1顶部内轮廓上设置环状凸台15,所述环状凸台15上设置杯盖16,所述杯盖16与杯体1内轮廓相适应,所述杯盖16底面与环状凸台15顶面相接触。环状凸台与杯盖相配合,在保证保温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杯盖与第一轴座相干涉。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凸台15上远离第一轴座2一侧设置缺口17。缺口作为茶水的导流口,可以避免环状凸台对茶水的干扰,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

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过滤盖7转到杯体1内部,第一轴座2上的第一通孔3和第二轴座4上的第二通孔5相对设置,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5分别与光轴6配合,使过滤盖7可以绕光轴6轴线转动。过滤盖7外轮廓与杯体1内轮廓相接触,卡扣9与杯体1杯口边缘相配合,将茶壶中的茶水倾倒入杯体1中,茶水经过过滤盖7,过滤盖7底部的过滤网8将茶水中的茶叶残渣过滤,然后将卡扣9松开,将过滤盖7旋转到杯体1外壁位置,然后手持杯柄10就可以享受饮茶的乐趣了。

实施例:

便于过滤茶叶的茶杯,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呈圆柱状,所述杯体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也可以采用陶瓷材质,本实施例采用食品级塑料材质,所述杯体1顶部开口处设置第一轴座2,所述第一轴座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轴座2上设置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轴座2一侧设置第二轴座4,所述第二轴座4上设置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所述第二通孔5内设置光轴6,所述光轴采用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光轴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光轴6穿过第一通孔3,所述光轴靠近第二通孔一端设置轴肩,所述轴肩面作为光轴与第二通孔的定位面,所述光轴与第二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光轴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座4上设置过滤盖7,所述第二轴座与过滤盖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铆钉连接,本实施例采用铆钉连接,所述过滤盖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过滤盖7与杯体1内壁相配合,所述过滤盖7可沿光轴6轴线转动。所述过滤盖7底部设置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过滤网与过滤盖焊接。所述过滤盖7上远离第二轴座4一侧设置卡扣9,所述卡扣采用塑料材质,所述卡扣与过滤盖铆接,所述卡扣9卡扣在杯体1的杯沿上,所述卡扣9顶部设置第三通孔11,所述第三通孔11为弹性通孔,所述杯体1外壁上设置凸起12,所述凸起与杯体外壁胶接,本实施例中凸起远离杯壁一端直径大于靠近杯壁一端直径,所述凸起12与第三通孔11相配合。所述凸起12下方的杯体1外壁上设置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紧贴杯壁,所述集水槽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集水槽13内设置吸水海绵14。所述杯体1外壁上设置杯柄10,所述杯柄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杯柄10所在位置与第一轴座2所在位置在杯壁上呈九十度。所述杯体1顶部内轮廓上设置环状凸台15,所述环状凸台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环状凸台15上设置杯盖16,所述杯盖16与杯体1内轮廓相配合,所述杯盖16底面与环状凸台15顶面相接触,所述杯盖直径小于杯体内轮廓直径,所述杯盖直径大于环状凸台内径。所述环状凸台15上远离第一轴座2一侧设置缺口17,所述缺口作为茶水的导流口。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能够对茶壶中倒出的茶水进行过滤,滤出茶水中的茶叶残渣,提高人们的饮茶体验;滤网在过滤完茶叶残渣后可以转动到杯体外壁处,并与杯体外壁锁紧,不会在人们饮用茶水时对水流产生影响,能够使人们畅快的享受饮茶的乐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