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7020发布日期:2019-02-26 17: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及气囊充气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面上有各种生活用品。目前市面上带有气囊的物品也各式各样,枕头是我们必备的家居用品,市面上的枕头产品越来越多,充气枕就是其中的一类,随着工作和旅行的需求,充气枕给我们的外出旅行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然而,现有技术的充气枕,充气和放气不方便,用嘴吹十分费劲,用打气筒也不方便携带,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枕,以解决现有充气枕充气和放气不方便,用嘴吹十分费劲,用打气筒也不方便携带,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气枕,包括气囊和气囊充气装置;所述气囊充气装置至少部分地嵌设于所述气囊内,所述气囊为充气枕的本体;所述气囊充气装置包括:气泵以及控制气囊充气和放气的按压止回阀组件;所述气泵包括空心弹性体,其内形成腔体;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包括中空阀体、按压阀杆和端盖;所述按压阀杆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中空阀体由阀芯和阀座通过卡扣形式形成气室,所述按压阀杆穿过中空阀体的气室,所述端盖活动地固定在所述中空阀体,中空阀体底部设有将气室与气囊相通的第一通气口,中空阀体顶部设有将所述气室与气囊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气口,中空阀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空心弹性体的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通过按压端盖使所述按压阀杆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阀杆包括阀杆、弹簧、阀杆套、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固定在阀杆套上,所述第二阀片固定在阀杆上,所述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分别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阀杆套的套筒里或部分套设于所述阀杆的凸部,所述阀杆套套设在所述阀杆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是弹性薄片;第一阀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通气口的面积,第二阀片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通气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阀体中部形成环形侧壁镶嵌于所述气囊的壁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里设有与所述阀杆和所述阀芯的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移除地与中空阀体的顶部配合;所述密封盖一端连接于所述中空阀体顶端,所述密封盖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内设有弹簧,所述气泵内的弹簧沿挤压方向设于所述空心弹性体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内的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空心弹性体的腔体顶部内壁及底部内壁,并被弹性压缩地抵紧;所述弹簧的尺寸与所述空心弹性体的腔体尺寸相适配,气泵内的弹簧的各环侧面抵接于空心弹性体的腔体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弹性体为球状体,其中部形成环形边镶嵌于气囊的壁体内,空心弹性体上半部伸出气囊的外部,下半部容置于气囊内部,中空阀体的侧壁形成的与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位于气囊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枕为U形枕。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枕,由于按压止回阀组件包括中空阀体、按压阀杆和端盖;所述按压阀杆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中空阀体由阀芯和阀座通过卡扣形式形成气室,所述按压阀杆穿过中空阀体的气室,所述端盖活动地固定在所述中空阀体,中空阀体底部设有将气室与气囊相通的第一通气口,中空阀体顶部设有将所述气室与气囊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气口,中空阀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空心弹性体的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通过按压端盖使所述按压阀杆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因此当使用者无需使用充气枕或需要存放充气枕时,通过按压阀杆的端盖使所述按压阀杆同时开启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后即可实现快速放气。从而,方便操作,且通过操作按压阀杆来放气,因此操作方便不会卡到手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中的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中的充气装置的按压止回阀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中的充气装置的按压止回阀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中的充气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中的充气装置的气泵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枕,包括气囊1和气囊充气装置10,气囊充气装置10至少部分地嵌设于所述气囊1内,所述气囊1为充气枕的本体,可充气或放气。当需要使用时,用户通过气囊充气装置10进行适时充气,无需使用充气枕或需要存放充气枕时,进行放气,折叠收放。因此使用和收放非常方便。

所述气囊充气装置10包括:气泵2以及控制气囊1充气和放气的按压止回阀组件3;所述气泵2包括空心弹性体20,其内形成腔体;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3包括中空阀体30、按压阀杆40和端盖31;所述按压阀杆40固定在端盖31上,所述中空阀体30由阀芯35和阀座36通过卡扣形式形成气室39,所述按压阀杆40穿过中空阀体30的气室39,所述端盖31活动地固定在所述中空阀体30,中空阀体30底部设有将气室39与气囊1相通的第一通气口21,中空阀体30顶部设有将所述气室39与气囊1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气口24,中空阀体30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25;通过按压端盖31使所述按压阀杆40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21和所述第二通气口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阀杆40包括阀杆32、弹簧34、阀杆套38、第一阀片37和第二阀片33,所述第一阀片37固定在阀杆套38上,所述第二阀片33固定在阀杆32上,所述第一阀片37和第二阀片33分别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21和所述第二通气口24,所述弹簧34设于所述阀杆套杆32的凸部,所述阀杆套38套设在所述阀杆32外。当按压端盖31时,使阀杆32向下运动,利用弹簧34的伸缩运动使阀杆套38也一起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阀片37和第二阀片33分别同时开启第一通气口21和所述第二通气口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片37和第二阀片33可以是弹性薄片;所述第一阀片37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阀杆套38上,所述第二阀片3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阀杆32上。第一阀片37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通气口21的面积,第二阀片3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通气口24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阀体30中部形成环形侧壁镶嵌于所述气囊1的壁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端盖31底部设有与所述阀杆32匹配的卡槽和所述端盖31里面四周设有与所述阀芯35匹配的卡槽作为所述端盖31按压所述阀杆32或所述阀芯35时防止偏移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3还包括密封盖50,所述密封盖50可移除地与中空阀体30的顶部配合;所述密封盖50一端连接于所述中空阀体30顶端,所述密封盖50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气泵2内设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沿挤压方向设于所述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23内;空心弹性体20被挤压同时一并压缩弹簧,被挤压的空心弹性体20借助外部气压以及所述弹簧22的回弹力而恢复形状;所述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23的顶部内壁及底部内壁,并被弹性压缩地抵紧;所述弹簧22的尺寸与所述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23尺寸相适配,弹簧22的各环侧面抵接于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23的内侧壁。所述气泵2为手动操作气泵,通过挤压该空心弹性体20产生负压吸入环境气体并进一步将气体压入气囊1从而实现充气。较佳地,弹簧22的直径与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23宽度相适应,以将弹簧22夹稳且仅在挤压方向作伸缩运动,而不会发生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顶部内壁及底部内壁,并被弹性压缩地抵紧;所述弹簧22的尺寸与所述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尺寸相适配,弹簧22的各环侧面抵接于空心弹性体20的腔体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弹性体20为球状体,其中部形成环形边镶嵌于气囊1的壁体内,空心弹性体20上半部伸出气囊1的外部,下半部容置于气囊1内部,中空阀体30的侧壁形成的与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25位于气囊1内部。所述空心弹性体20为球状体,包括椭圆形或近圆形等形状,也并不限定于球状体,只需内部空心的其它立体形状也适用。其中部形成环形边镶嵌于气囊1的壁体内,空心弹性体20上半部伸出气囊1的外部,下半部容置于气囊1内部,中空阀体30的侧壁形成的与腔体23相通的第一气路25位于气囊1内部。所述空心弹性体20通过被反复挤压而吸入气流并经由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3对气囊1充气。当使用者无需使用充气枕或需要存放时,可释放充气枕内的气体。此时拔掉顶部的密封盖50,用手指按住按压阀端盖触动按压阀杆通过弹簧的伸缩运动推动阀套往下移带动第一阀片37和第二阀片33,直接将气囊1内部与外部环境连通,气体释放。手指离开按压阀端盖31使按压阀杆的弹簧34回位即封密气囊内部,再通过反复挤压球状弹性体20,在其腔体23内产生负压,而从第二通气口24处吸入环境气体,同时球状弹性体20在环境气压以及弹簧22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再次挤压空心弹性体20,其气室39内的气体压入气囊内部,此时第一阀片37被气室39内的气流推开,再次挤压球状弹性体20时,气室39内形成负压,第一阀片37吸住并阻隔在所述第一通气口21外侧。因此通过反复挤压球状弹性体20而吸入气流并经由所述按压止回阀组件对气囊充气,气体充满后进一步盖上密封盖50。气囊1的壁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柔性的薄壁,充满气后与气体一起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软性,使用时更舒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充气枕为U形枕。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枕,由于按压止回阀组件包括中空阀体、按压阀杆和端盖;所述按压阀杆固定在端盖上,所述中空阀体由阀芯和阀座通过卡扣形式形成气室,所述按压阀杆穿过中空阀体的气室,所述端盖活动地固定在所述中空阀体,中空阀体底部设有将气室与气囊相通的第一通气口,中空阀体顶部设有将所述气室与气囊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通气口,中空阀体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空心弹性体的腔体相通的第一气路;通过按压端盖使所述按压阀杆同时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因此当使用者无需使用充气枕或需要存放充气枕时,通过按压阀杆的端盖使所述按压阀杆同时开启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后即可实现快速放气。从而,方便操作,且通过操作按压阀杆来放气,因此操作方便不会卡到手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