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147发布日期:2019-01-22 21:4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



背景技术:

窗帘作为降噪和遮光的家居必备品,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窗帘还有挡灰的作用,窗帘需要定期清洗,但现有的窗帘清洗十分的麻烦。在拆卸窗帘时,需要将窗帘杆取下再取出窗帘,或将窗帘从吊环上取消后再一一去掉别针,才能清洗,清洗后的安装也十分的麻烦。并且,现有的使用窗帘杆的窗帘在拉动的过程中无法越过安装码,使窗帘的加工长度和移动距离受限。在拉动窗帘时,打孔环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导致褶皱程度发生变化,影响窗帘的美观。

现需要一种便于拆装窗帘,不会限制窗帘加工长度和移动距离的打孔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具有结构稳定、拆装方便、拉动顺滑且不受限、褶皱程度不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包括打孔环,所述打孔环具有缺口形成C型开口环,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窗帘杆的宽度,所述打孔环包括相互扣接的母环和子环。

其中,窗帘杆的长度方向为其轴向方向,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竖直墙体墙面的方向。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打孔环能够将缺口朝下,穿过窗帘杆而套设在窗帘杆上,能够十分方便从窗帘杆取出或安装,不必拆掉杆子再取下打孔环。

将打孔环安装在窗帘上时,先在窗帘布上用打孔设备打出腰型孔,腰型孔的长度大于等于两个打孔环的内径,再在腰型孔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打孔环,两打孔环的缺口相对;之后将两打孔环叠放在一起,缺口朝向窗帘杆并套入窗帘杆上,这时窗帘便安装完成,取下时步骤相反,十分的方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安装码的厚度并小于打孔环的内径,所述打孔环能够自通过安装码固定于墙体上的窗帘杆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安装码能够从缺口之间通过。当窗帘安装上该种打孔环后,能够很顺畅的折叠和展开,并且能够从窗帘杆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不会受到安装码的限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子环的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子环的轴线平行,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母环的内侧端面具有与通孔同轴的螺纹孔;螺钉穿入通孔并旋入螺纹孔紧固母环与子环。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母环和子环之间通过螺钉钉入并紧固,结构稳定,在拆下窗帘后能够直接放入洗衣机清洗,不会发生扣件松动而脱落的情况,做到随拆随洗,十分的方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与螺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通孔沿子环的周向排布,两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圆心角相等。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四个,两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圆心角相等并等于90°。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螺钉为不锈钢螺钉。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母环的内侧弧面的一端沿轴向方向朝向子环一侧延伸形成凸缘,所述母环的内侧弧面设置有与母环圆心角角度相等的环形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打孔环的厚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凸棱与窗帘杆顶部安装的限位滑条接触,而替代打孔环的内侧弧面直接与限位滑条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滑动阻力,使窗帘拉动更加的轻松顺滑,也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

凸棱横跨母环的内侧弧面和凸缘,位于整个打孔环的中部位置,使打孔环的移动更加的平稳。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凸棱的凸出端为平滑过渡的弧面。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与限位滑条接触的凸棱的凸出端为弧面,能够进一步减小凸棱与限位滑条之间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母环的内侧弧面开设有扣槽,所述扣槽内可拆卸的扣接有压线钮,所述压线钮的底部朝向扣槽,所述压线钮的底部设置有夹线通槽;所述夹线通槽用于夹持拉线,在压线钮扣接于扣槽内时,拉线被固定于打孔环上。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当窗帘上安装有多个打孔环,拉线依次穿过所有的打孔环,拉线的相应各段分别与每个打孔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时,相邻打孔环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每一个固定值唯一决定每个褶皱部的褶皱程度,在拉动窗帘时,窗帘的褶皱部位保持一致,不会出现褶皱消失的情况,保持窗帘的美观性。调整两相邻打孔环之间的拉线长度来调整褶皱程度。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母环的内侧弧面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倒钩,所述倒钩邻近缺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倒钩用于伸入限位滑条两侧的沟槽内,防止在拉动窗帘时,打孔环从窗帘杆上脱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打孔环具有缺口,能够十分方便从窗帘杆取出或安装,不必拆掉杆子再取下打孔环,因此能够十分方便的拆装窗帘;

(2)本实用新型中,缺口的宽度大于安装码的厚度并小于打孔环的内径,因此,安装码能够从缺口之间通过;当窗帘安装上该种打孔环后,能够很顺畅的折叠和展开,并且能够从窗帘杆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不会受到安装码的限制;

(3)本实用新型中,母环和子环之间通过螺钉钉入并紧固,结构稳定,在拆下窗帘后能够直接放入洗衣机清洗,不会发生扣件松动而脱落的情况,做到随拆随洗,十分的方便;

(4)本实用新型中,母环的内侧弧面设置有与母环圆心角角度相等的环形凸棱,凸棱的宽度小于打孔环的厚度,替代打孔环的内侧弧面直接与限位滑条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滑动阻力,使窗帘拉动更加的轻松顺滑,也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

(5)本实用新型中,拉线通过压线钮和扣槽被固定于打孔环上,相邻打孔环之间的距离为由它们之间的拉线长度唯一决定,保证了每个褶皱部的褶皱程度,在拉动窗帘时,窗帘的褶皱部位保持一致,不会出现褶皱消失的情况,保持窗帘的美观性;

(6)本实用新型中,母环的内侧弧面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倒钩,用于伸入限位滑条两侧的沟槽内,防止在拉动窗帘时,打孔环从窗帘杆上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5中所述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所述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所述窗帘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打孔环;11-母环;111-螺纹孔;112-凸缘;113-凸棱;114-倒钩;12-子环;121-通孔;

2-缺口;

3-扣槽;

4-压线扭;

5-夹线通槽;

6-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窗帘夹布打孔环,具有结构稳定、拆装方便、拉动顺滑且不受限、褶皱程度不变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塑料材质制成的打孔环1,打孔环1包括相互扣接的母环11和子环12,打孔环1具有一个缺口2,形成C型的开口环。具体的,缺口2的宽度大于窗帘杆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窗帘杆的长度方向为其轴向方向,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竖直墙体墙面的方向。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打孔环1能够将缺口2朝下,穿过窗帘杆而套设在窗帘杆上,能够十分方便从窗帘杆取出或安装,不必拆掉杆子再取下打孔环。

将打孔环1安装在窗帘上时,先在窗帘布上用打孔设备打出腰型孔,腰型孔的长度大于等于两个打孔环1的内径,再在腰型孔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打孔环1,两打孔环1的缺口2相对;之后将两打孔环1叠放在一起,缺口2朝向窗帘杆并套入窗帘杆上,这时窗帘便安装完成,取下时步骤相反,十分的方便。

为了提高该种打孔环1的实用功能,缺口2的宽度大于安装码的厚度并小于打孔环1的内径,打孔环1能够自通过安装码固定于墙体上的窗帘杆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安装码能够从缺口2之间通过。当窗帘安装上该种打孔环1后,能够很顺畅的折叠和展开,并且能够从窗帘杆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不会受到安装码的限制,原本需要做两扇窗帘,现在只需做成一整张窗帘,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更加灵活的去设计窗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子环12的端面开设有通孔121,通孔121为阶梯孔,通孔121的轴线与子环12的轴线平行;母环11的内侧端面具有与通孔121同轴的螺纹孔111;不锈钢制成的螺钉穿入通孔121并旋入螺纹孔111紧固母环11与子环12,形成结构稳定的整体。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母环11和子环12之间通过螺钉钉入并紧固,结构稳定,在拆下窗帘后能够直接放入洗衣机清洗,不会发生扣件松动而脱落的情况,做到随拆随洗,十分的方便。

其中,通孔1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与螺纹孔111的数量相等,通孔121沿子环12的周向排布,两相邻通孔121之间的圆心角相等。

作为通孔121具体设置的优选方案,通孔121的数量为四个,两相邻的通孔121之间的圆心角相等并等于9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母环11的内侧弧面的一端沿轴向方向朝向子环12一侧延伸形成凸缘112,母环11的内侧弧面设置有与母环11圆心角角度相等的环形凸棱113,凸棱113的宽度小于打孔环1的厚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凸棱113与窗帘杆顶部安装的限位滑条接触,而替代打孔环1的内侧弧面直接与限位滑条接触,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滑动阻力,使窗帘拉动更加的轻松顺滑,也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凸棱113横跨母环11的内侧弧面和凸缘112,位于整个打孔环1的中部位置,使打孔环1的移动更加的平稳。

作为凸棱113的优选方案,凸棱113的凸出端为平滑过渡的弧面,与限位滑条接触的凸棱113的凸出端为弧面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凸棱与限位滑条之间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在母环11的内侧弧面开设有扣槽3,扣槽3内可拆卸的扣接有压线钮4,压线钮4的底部朝向扣槽3,压线钮4的底部设置有夹线通槽5;夹线通槽5用于夹持拉线6,在压线钮4扣接于扣槽3内时,拉线6被固定于打孔环1上。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当窗帘上安装有多个打孔环,拉线6依次穿过所有的打孔环1,拉线6的相应各段分别与每个打孔环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时,相邻打孔环1之间的距离为固定值,每一个固定值唯一决定每个褶皱部的褶皱程度,在拉动窗帘时,窗帘的褶皱部位保持一致,不会出现褶皱消失的情况,保持窗帘的美观性。调整两相邻打孔环1之间的拉线6长度来调整褶皱程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母环11的内侧弧面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倒钩114,倒钩114邻近缺口2。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倒钩114用于伸入限位滑条两侧的沟槽内,防止在拉动窗帘时,打孔环1从窗帘杆上脱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